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汪曾祺《黄油烙饼》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2-03-3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油烙饼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妈在很远的外地工作。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莱,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好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还是小米面饼子、五米面饼子。可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步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呼喽呼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在呼喽呼喽。他想,奶奶可能呼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起来了,呼喽呼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有“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还是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浑身浮肿。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个坑,半天不起来。她求人写信叫儿子回来。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了。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柜子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验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长辈,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锅碗瓢盆都装在一个大网篮里。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戴,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萧胜的爸爸是学农业的,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妈是学画画的,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他现在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莱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会。会开了三天,参加会议的人在食堂的包间里吃了三天大餐。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包间里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的奇妙香味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梁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面饼。烙熟了的黄油格饼发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模一样。妈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大哭起来,边哭边高叫了一声:“奶奶!”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叙了萧胜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熬小鱼”等突出了奶奶对萧胜的关爱。
    B.文中划横线处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表现了萧胜经过长途跋涉后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
    C.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歪脖柳树”,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它为线索来展开,“歪脖柳树”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D.小说表现了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情节简单而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8.汪曾祺的小说往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匠心,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征。
    9.作者以“黄油烙饼”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7.C
    8.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客观冷静地展示萧胜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便于直观抒发作者对当时特殊时期的批判。
    采用儿童视角,一方面儿童的好奇和不谙世事增加了作品的含蓄美,另一方面儿童的天真诚实又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小说体现非情节化和散文化倾向,不注重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重视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使小说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流淌。
    9.“黄油烙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发展紧扣黄油烙饼展开,脉络清晰。
    暗示小说的社会环境:小说展示了一个物资匮乏、生活穷困的社会背景。
    讴歌了至真亲情:爸爸送黄油,奶奶收藏黄油,妈妈用黄油烙饼,体现了亲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歪脖柳树”只与萧胜回忆中的奶奶有关,并非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夸大了“歪脖柳树”的作用。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特点的能力。
    从叙述的视角来看,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小说以全能视角,客观冷静地展示萧胜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他现在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小说就是通过萧胜直观地抒发作者对当时特殊时期的批判。
    采用儿童视角。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小说开篇就介绍了他的儿童身份。正是因为儿童身份的特殊,所以展现的世界更加真实可信;又因为儿童的不谙世事与天真,所以也增加了作品的含蓄美。
    从小说的情节上看,本文具有散文化倾向,没有一般小说典型的情节特征。小说描写萧胜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的经历以及跟爸爸到张家口外的一段生活经历。这篇小说虽然没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只是像行云流水一样娓娓道来。但全文各部分之间其实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与情感关联。小说前后两部分各有情感力度的平缓与波澜以及叙事基调上的张弛。如同一首乐曲一样在节奏上错落有致而又完整统一。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以‘黄油烙饼’为题有何好处”,这类试题,一般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作答。
    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因为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始终有黄油的“身影”,以“黄油烙饼”为题,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明显、更集中。
    从小说的社会背景来看,“黄油”是爸爸送给奶奶而奶奶舍不得吃攒下来的,以“黄油烙饼”为题,展示了一个物资匮乏、生活穷困的社会背景。
    从小说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了在艰苦环境中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以及萧胜对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表达作者对苦难中至真亲情的讴歌”,爸爸送黄油,奶奶收藏黄油,妈妈用黄油烙饼,串起了亲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使主题更集中更含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