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默契(节选) 林斤澜 韩姐,小孙,大聪,是店里百货组的售货员。她们三个人中间,如果细细看起来,有一种十分动人的东西。好比这一天,是轮着韩姐出车下乡的日子,可是有个生产队来了电话,她得去专门解决“水车牙轮”呀。韩姐还没挂电话呢,小孙已经去检点车上百货,准备替班出车了。小孙还在车跟前站着呢,大聪已经来到柜台,操持着开店了。她们中间,还没有来得及商量、研究。就是来得及,好像也用不着什么解释、说明等等。听说那赛球的运动场上,一号一起跑,二号就知道悄悄地插到哪个方向去接应,三号立刻张手跺脚,堵住那一路,……这叫作“默契”。 三个人当中,韩姐来得最早。一九五八年的时候,许多家庭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韩姐就是其中的一个。刚来,也是有些不习惯。她说: “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 因此接待顾客中间,不免生些闲气。按她的秉性,本当发作发作,可又只能闷着,不久闹了场病,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商店里的书记,就在这间东厢房里,给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把侍候一个人一个家和为人民服务,作了种种比较。等她恢复康健,又带她上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水利工地,那是锻炼思想的大学校。她这才走出家庭小圈子,跨进了建设的行列。她为工地上的铁丝草绳、水碗土筐,四处奔走。她的腿勤嘴快,日渐出了名。水利工程结束,大家还是找她,她更加一抓到底,决不半路撒手。好比早晨来的电话,水车缺个牙轮。百货根本不卖五金零件,商店也从不修理机器。可是生产队不往别处打电话,径直来找韩姐。听说有时候,有的队长为买点东西意见不合,也来韩姐这里告诉呢。 韩姐又到哪里去找牙轮呢?生产资料门市部,没有。修理合作社,没法解决。她一点也不奇怪,要是眼面前办得到的,生产队还会来找她吗?又上建筑仓库绕了一转,紧跑紧赶,已经晌午了,这才有些着急起来。麦子浇不上返青水,少打多少粮食呀!她这里问那里打听,有人帮她出主意,说改装了电井的地方,作兴还有水车零件闲着。又打听什么地方新近改装,跑出去四十多里,可是人家的旧水车,已经处理了。又跑了十来里,才从刚卸下来的一个水车上,现拧下一个对口的牙轮来。 韩姐是一员闯将,一员先锋。远近知名,来去如风。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一九六一年,小孙高小毕业。本来进工厂学车工,可是厂里一时用不着那么多人,转到商店来了。她虽说不吭声,可是不高兴,闷着头走进走出。韩姐几次拉着手问她,也只说了个: “头疼。” 后来着了凉,真正头疼发烧。也就在东厢房里,这回是韩姐给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小孙没有家庭的牵挂,她们谈的是劳动,社会主义的劳动。不论是坐着写字,或是站着干活。站在车床跟前,或是柜台里边,都不分高低贵贱。她们谈的是前途,只要为人民服务,都有光荣前途,行行出状元…… 小孙的思想一打开,就坚守岗位,稳稳当当,到现在也有几个年头了。可是要搜集她的先进事迹,又很不容易。仿佛只不过韩姐的许多奔走,有她在后边替班吧。替班站柜台,替班进货盘货,替班出车。替韩姐出车,又想着家里要盘货,撂给大聪一人太繁重,她一蹬一个劲,一身的汗水。论在外边跑牙轮,是韩姐跑的。论家里独自盘了货呢,是大聪。可是里里外外,少得了这位蓝布衣服青布鞋,不多言不多语的小孙吗? 小孙是一员硬里子,一员守将。她的事迹,往往藏在别人的事迹里边。今年百货组选组长,选的是她。 大聪是一位中学毕业生。去年来到商店,挺拔利落,水葱一般。可是她的脑子里,有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副对子: 十年寒窗卖针线 一生事业站柜台 有这么两句话作怪,水葱一般的人,也得三天两头头疼脑热呀。韩姐常不在家,这回是小孙在东厢房里,为她煎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她们三个,日常守着炉子读毛主席的书,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卖针线,柜台又是个什么岗位。你看现在,韩姐、孙姐一不在家,她就是店堂里领头掉土开张的人。你看站柜台才多少日子呀,一个人顶一堆,一清二楚盘了货,还挤在布匹组里量布头呢。 这是一员心灵手巧的新人。她的面前,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可是究竟是怎样的一员将呢?目前好像还不能定型。前些日子,推选她进城去参加售货技术比赛大会。这位“初生之犊”,竟只用了十八秒钟,把四个玻璃瓶捆扎牢固,还带有手提环,荣获第三名。可是高高兴兴往回走的时候,竟又用了九元多钱,买了一双鹿皮扎花手套。这要在农村里戴出去,一不合用,二来也太显眼了。 当天晚上,为了这十八秒钟的捆扎瓶子,也为了这九元多钱的扎花手套,三个人围在炉边,谈了小半夜。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东厢房里好不热闹。 她们就是这样走到一块来的。如果这中间真有那叫作“默契”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在奔腾的运动场上,博得了千万人的喝彩。这东西在万里长空,英雄战斗的长机僚机之间,又如惊雷急电,振奋人心。在乡村商店,十分家常的劳动中间,这东西又容容如山泉村酒,让人心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一年的年代表述看似随意,却给小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那是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 B.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之前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到百货组工作时却有相同的经历,都经历了思想转变的过程。 C.大聪脑子里的那副对子说明她对“卖针线”的工作有不满情绪,九元多钱买扎花手套,说明她追求物质享受。 D.韩姐费了许多时间,跑了很多地方,最终找到了急需的牙轮,作者想要借此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人物称谓极有特色,“闯将”一个“闯”字,很能表现韩姐风风火火的作风;“硬里子”则形象地表现了小孙是个优秀的配角,是店里的多面手。 B.小说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较少,但是极富表现力,“在家侍候人,出来还是侍候人呀”“头疼”这样的语言描写既符合人物身份,也有利于表现人物心理。 C.“还听说最后又是三双筷子,一齐向又酸又辣的酸菜进攻一番”,此处描写既富有生活气息,营造了欢快的氛围,又巧妙地交待了三人“谈了小半夜”的结果。 D.小说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结尾处用'长机,与'僚机,的关系,“山泉”与“村酒”的关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三个人之间相互配合,心有灵犀的“默契”。 8.有人说小说的结构是“苦心经营的随便”,请就此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4分) 9.小说中的韩姐、小孙、大聪之间为何会有高度的默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 6.B A项,“个人主义盛行”分析有误,那个年代是集体主义的年代,文中“为人民服务”等多处表述可以参考;C项,“追求物质享受”言之过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大聪又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所以判定她“追求物质享受”是不合适的;D项,“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判断有误,作者把这件事讲得比较细致,主要是为塑造韩姐一心为集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物形象。 7.D “用‘山泉’与‘村酒’的关系做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三个人之间相互配合,心有灵犀的‘默契’”分析有误,“山泉”和“村酒”的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这种“默契”带给人的心理感受。 8.①小说主体部分三位主人公的故事相对独立,看似结构松散、随便。(1分)②作者用韩姐找牙轮的故事把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勾连起来,又用球场上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作比喻,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苦心经营”。(2分)③看似“随便”的结构实则便于集中塑造人物形象,“苦心经营”的主线和首尾呼应的比喻又利于主题的表达。(1分) 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苦心经营的随便”,结合文本,分析“随便”和“苦心经营”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再思考作者如此安排结构的用意。 9.①三位主人公经过思想转变,均认识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工作宗旨。(2分)②三位主人公各有所长、性格互补,在工作中能更好地相互配合。(2分)③三位主人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关系融洽,愿意为彼此补位。(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