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公仲为韩、魏易地,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史惕谓公叔曰:“公亡,则易必可成矣。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夫韩地易于上,则害于赵;魏地易于下,则害于楚。公不如告楚、赵,楚、赵恶之。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 (选自《战国策·韩策》) 【注释】①公仲:韩朋,韩相国。②史惕:周臣。 ③上:指魏国。④下:指韩国。 1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2分) 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 12.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史惕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10.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评分意见:本题 2 分。 11.您将没有借口再回来,并且天下人还会因此轻视您,您不如顺势而行。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关键词“且”“不若”错一处减 1 分,且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史惕在公叔劝阻公仲失败,将要逃亡的时候,认真细致地分析问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心思缜密、思虑长远、考虑周全、遇事冷静的人。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结合内容1分,人物形象2分。 参考译文:公仲为韩、魏两国交换土地,公叔竭力劝说而公仲不听,公叔将要出走。史惕对公叔说:“您如果出走,那么交换土地的事必然成功了。您将没有借口再回来,并且天下人还会因此轻视您,您不如顺势而行。如果把韩国的土地交换给魏国,就会损害赵国的利益;如果把魏国的土地交换给韩国,就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您不如把交换土地的事情告诉楚国和赵国,楚、赵两国都会厌恶这件事。如果赵国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会发兵逼近羊肠;如果楚国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会发兵进攻方城,这样互换土地的事一定会失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