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湖北省三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3月高二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3-3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经》大多是四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诗经》里的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这首词写于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天宝之乱。中国的诗词讲究出处,字字有来历,“秦娥”出自汉朝的一首古乐府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因此秦氏楼上的女子秦娥就代表着美丽的女子。李白的这首词看起来是一首平常的描写相思怨别的词,可是它写在安史之乱之时,其中就有了深意。这部作品带给我们非常丰富的联想。“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你听到那吹箫的声音,像哭泣一样呜咽,那楼上的女子每当月明的夜晚就怀念起远离的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是首都长安送别人的地方。可是这首词中让人怀念的人,可能不是指爱人,而是逃难到西蜀的唐玄宗。“乐游原上清秋节”,乐游原是长安郊外的一处草原,乐游原到了凄清冷落的秋季,越发惨淡。“咸阳古道音尘绝”,从长安出发,在咸阳古道远行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回来。玄宗到了四川,“音尘绝”,留在长安的诗人或百姓心断望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阳残照之下,一阵秋风吹过,“汉家陵阙”,这是我们大唐汉民族的陵墓,是我们的宫阙。从最后的两句可以看出,这不是普通的描写男女相思怨别的词。在这首词里,有诗人对国家危乱的无尽悲哀和无限感慨。所以,读诗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会背就算了。你要知道那首诗写作的时代、写作的背景,你要把它的内容、深刻的感情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诗人重视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无穷;以内心的感发为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摘编自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
    材料二:中华诗词从发源至今已经3000多年,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这既是中华诗词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事业向前迈进,取得更好成绩,是摆在诗词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群众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应当在诗词作品中找到启迪。这就要求诗人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诗人除了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好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诗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小众文学”。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锁定在一个小天地里。例如,通过成立演艺界诗词工委,让中华诗词插上舞台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传得更远。诗词一经朗诵、演唱和表演,就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更富有欣赏价值,进一步强化了诗词的感染力,提高了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中华诗词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
    关于诗词的创作与评价,自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这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诗词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唐诗宋词的巨大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今人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观念和标准,制约着当代诗词创作和诗词评论,需要加以突破。
    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很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从小时候背诵古诗词开始的,其中满载着家国情怀、描绘着壮美山河、萦绕着思乡之情。不少青年人在儿童时代背诵过很多古典诗词作品,可是后来很多人把它丢了,非常可惜。我国青年人现在参与中华诗词创作的人还相对较少,迫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另一方面,青年也需要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青年的精神滋养,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对青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党云峰《周文彰:发挥中华诗词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外界的景、物、情、事都能使诗人生发出同等的内心感动。
    B.中华诗词有平仄和结构的特殊要求,这是中华民族诗词所独有的、这种平仄和结构的要求是中国传统诗词吟诵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的。
    C.读诗背词要能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叶嘉莹认为李白的《忆秦娥》写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词中的“汉家宫阙”隐藏有深厚内涵和深刻感情。
    D.现在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诗词不再是锁定在一个小天地里的“小众文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只要有对外界的景、物、情、事有真切感应就可以创作出真实动人的诗歌。
    B.叶嘉莹认为李白的《忆秦娥》可能不是描写男女相思怨别,而是诗人或百姓在思念玄宗。这种深层解读,未必是定论。
    C.中华诗词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熟的评价理论,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诗歌创作与评论的沉重负担。
    D.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要想根本改变当今青少年不愿意创作诗词的局面,关键在于从小抓起,加强古诗词的背诵。
    3.周文彰主张传统诗词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下列不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收尽还复来。
    C.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D.钟起炎《与贫困户共商产业发展》:灯火人家月色幽,小桥流水唱无休。帮扶走访深山路,每与春风一道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某校要举办“复兴中华诗词”讨论会,请你作为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条列出发言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鲤鱼巷
    冉正万
    老面店斜对面有一栋木瓦房,鲤鱼巷30号和32号。房子屋顶上黑瓦只占一半,另一半是石棉瓦和铁皮,柱子和穿枋已经糟朽。墙壁上半截是木板,下半截是青砖刮灰。木瓦房确实太老,连野广告也没人往上面贴。
    这就是老柳的房子。老柳从公交公司退休后哪里也不去,要么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要么在屋子里做菜。临街的一面其实是背面。三十年前,他把临街一面进行改造,弄出四个门面。前院成后院,屋后当街即鲤鱼巷。院子最初可达几百米之外贯城河,民国初年,市井逐渐繁华,院子缩小到只有一百八十余平。一次次改造重建之后,四周高楼像巨人一样站在一旁,院子小到只有五十余平。足可安慰的是白沙井还在。居委会不准饮用白沙井里的水,说这水比不得从前。老柳听话不用,但每年淘洗一次水井。井不深,三块高三尺宽三尺的石板框住三面,后壁是豹皮状石灰岩。泉水从底部正中间石缝往上冒,除了白沙,还有珍珠般气泡。老柳把四壁刷得干干净净,为此他买了一个小水泵,以便抽掉浑水。中午开始刷,傍晚抽水,如是者三,最后一晚把躺椅搬到水井边,惬意地看着水井慢慢变成一块绿宝石。想到小时候,淘洗水井至少得两个人,一个人刷井壁,一个人往外戽水。老柳七八岁时和另外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有笑声落进白沙井,那时的水因此比现在甜。
    老柳家租客比较固定,修家电、卖米糕、卖爆米花、缝补店。四间冷冷清清的门店,与老柳的性格及陈旧的老房子很般配。他们也把这里当家,在小小的门面里生儿育女。人家房租涨了又涨,他能不涨就不涨,就是为了留住他们。
    老柳很少在鲤鱼巷闲走,但依然对鲤鱼巷了如指掌。巷子里有一棵皂角树,他像照顾老人一样照顾它,学会给它输液、除虫。
    就在老柳又一次淘洗白沙井后,井里出现一条鲤鱼。还没长大,柳树叶那么长,贴在石头上时不易发现。它似乎对井里没有食物并不在意,像捉迷藏的孩子一样喜欢小角落。井水与蓝天相接,小鲤鱼仿佛在天上游,没有翅膀,但可以像小鸟一样滑翔。老柳感到了水井的心跳、小鱼的心跳。鲤鱼巷在成为街市之前叫鲤鱼村。稻田里、水渠里、池塘里到处都能看到鲤鱼。把一只草鞋踢进稻田,草鞋很快不知去向,变成鱼似的溜走。
    老柳趴在井坎上,像看着老友一样看着小鲤鱼。当他看到它两根小小的触须像黑白电视机天线一样摇来摇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喜欢的频道时,他笑得肚子痛。慢慢地,他看出它一点也不傻,那不是天线,是一挡、二挡、三挡、空挡、倒挡,摇进掰出潇洒自如,老柳热泪盈眶,它不是它,我就是它。它不是我,我一定是它。它在水中的滑行路线就是自己开公交车的路线。老柳你没退休你只是变小了,你不用在路上开公交,你在水里开公交。老柳希望所有人都来看看小鲤鱼,但他做不到,恨自己口拙。其实不怪他,住在鲤鱼巷的人对鲤鱼村和小鲤鱼不感兴趣。老曹最终答应他来看看,当他放下起子和电烙铁来到白沙井,他说,哪里有哇,有个锤子。老柳怪他看得不认真,从屋里出来指给他看,老曹却回到修理店重新拿起电烙铁。老柳趴在井台上看了半天,小鲤鱼不见了,像来时一样神秘消失。
    老柳的烦恼除了难堪,还有失望。他在屋子里哀叹鲤鱼村不可逆转,在街上做生意的人却一起造谣,说老柳这人看上去老实,说什么鲤鱼不过是为了多骗点拆迁费。老柳最后一个知道人们对他的编排。老柳顿悟一般责怪自己,小鲤鱼是来找你一个人的,你就不应该跑出去张扬。他拍着脑袋骂自己傻瓜。他趴在井台上向小鲤鱼默默道歉,请它回来,但这条娇气的鲤鱼已经伤透心,再也没有现身。
    老柳一病不起。儿子和老曹聊天时,得知父亲生病的原因,从不远处菜市买来几条鲤鱼,放到水井里后站在鲤鱼巷大声宣告:“哪个说白沙井没有鲤鱼,你们的眼睛瞎了吗?”巷子里的人听见也不在乎,或笑笑。
    只有老柳一个人认真。他佝偻着身体到井边看了看,一眼就认出这是池塘养出来的鲤鱼。他回到屋子,找了半天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照着儿子的头打下去。老柳气喘吁吁地说:
    “滚,给我滚出去,不准回鲤鱼巷,再回来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老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肥壮的鲤鱼抓起来,把它们丢进垃圾箱。他宁愿接受小鲤鱼一去不复返,也不能接受欺哄世人的勾当。他什么也没说,只把水井又洗了一遍。
    原以为拆迁不过是说说,哪知老柳心情没平静多久,鲤鱼巷开始拆迁改造。改造结束后,王记烫菜、豆豉火锅等老店回迁,地形和建筑大不相同。同时还增加了海底捞、烧仙草等新店。老面店、电器修理等几家没有回迁。
    鲤鱼井保留了下来,扩成鱼塘,请书法家把水井名字写在石头上,池子里放养锦鲤和乌龟。锦鲤成群结队摇头摆尾接受观赏,乌龟则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准备随时缩头。
    皂角树也保留了下来,安装了漂亮树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白沙井的描写很细腻,突出其洁净清澈,小鱼最后消失与此相关。
    B.因为房子老旧,门店冷清,老柳的租金能不涨就不涨,以留住租户。
    C.老柳找出祖父用过的榆木拐杖打儿子,体现了老柳传统守旧的特点。
    D.改造后,鲤鱼巷的店铺有了新的变化,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了与鲤鱼巷相关的往事,使读者了解鲤鱼巷得名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
    B.对小鲤鱼的描写传神生动,小说运用形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一条颇具灵性的小鱼的形象。
    C.小说中老柳跟儿子、老曹、鲤鱼巷居民对小鲤鱼的态度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柳不被理解的孤独。
    D.老柳把儿子买来放入井中的鱼视为一种玷污,改造后的“井”却被扩成了鱼塘,放满锦鲤和乌龟,情节的急转颇耐人寻味。
    8.小说中的小鲤鱼有哪些寓意?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改造后的鲤鱼井和皂角树作结,这样处理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许)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画,一出于巡。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呜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做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先是,许远于城中积粮至六万石,虢王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睢阳城至是食尽。睢阳士卒死伤之余,才六百人。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城中日蹙,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
    既至临淮,察进明终无出师意,遂去。至宁陵,与城使廉坦同将步骑三千人,闰月戊申夜,冒围,且战且行,至城下,大战,坏贼营,死伤之外,仅得千人入城。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赢,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D.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
    B.甲,铠甲,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即为此意。
    C.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如“五石之瓠”中的“石”,也用作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D.癸丑,癸为天干末位,丑为地支第二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与“壬戌之秋”中“壬戌”都是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巡对朝廷忠心耿耿,奋力保卫城池。叛军多次重兵攻睢阳,张巡竭力抗击,杀死很多叛军,城破被俘,从容赴死。
    B.张巡与叛军作战,讲究谋略,让士兵在白天休息,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派部下突然冲出,将叛军杀得大败。
    C.睢阳保卫战唐军指挥分工明确,张巡负责军事统驭,而许远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二人配合默契。
    D.睢阳城危在旦夕之际,附近谯郡、彭城、临淮的唐将都按兵不动,张巡派南霁云突围向临淮求救,贺兰进明没有出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4分)
    (2)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4分)
    14.张巡在粮尽援绝之际为什么没有弃城撤退?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大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16.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__________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__________的基本准则。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的时代,(    )。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__________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__________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与魂”。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遵守       即使       不绝如缕
    B.耳濡目染遵守       尽管       不绝如缕
    C.耳濡目染遵循       即使       源远流长
    D.耳熟能详遵循       尽管       源远流长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
    B.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有了似乎某种程度的“脱钩”
    C.二十四节气似乎与我们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
    D.我们似乎与二十四节气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从而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B.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C.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
    D.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多了,  ① ,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   ②   。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   ③   。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和盐。
    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如酸酸甜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0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鳕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有嚼劲,营养丰富。可数据显示,鳕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00克鳕鱼丝含钠2克,相当于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大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正如读文章,有人喜欢朴拙淡雅的文字,有人欣赏绚烂华美的诗篇。人生也一样,各有风采。在这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有人敬佩屈原的宁赴清流也不与世同尘的壮举;有人歆美陶潜的归隐园田退守内心的淡静;也有人赞赏范仲淹的心怀天下进退皆忧的担当。
    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学生,你欣赏怎样的人生?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