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2-2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下期初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是一个大集成系统。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诞生和演变与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智能制造有三种基本范式:数字化制造——第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互联网+制造”或第二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我们从制造系统的进化历程看一下智能制造的发展。
    制造系统的第一个阶段是基于人——物理系统的传统制造。从200多万年前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都属于传统制造阶段,这种制造系统是由人和物理系统两大部分所组成,物理系统是主体,人是主宰和主导。
    第二阶段是数字化制造。20世纪中叶以后,制造系统进入数字化制造时代,这是智能制造的第一种基本范式,可以被定义为第一代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相比,数字化制造最本质的变化是在人和物理系统之间增加了一个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部分脑力劳动。
    制造系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阶段,它可以被定义为“互联网+制造”,也可以被定义为第二代智能制造。它最大的变化在于信息系统,互联网和云平台成为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接互通和协同集成优化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
    制造系统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新一代智能制造,这是面向新一代的人、信息、物理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个系统增加了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认知的部分,不仅仅具有更加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更具有学习认知、产生知识的能力,也就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摘编自《周济院士: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材料二:
    智能制造就是在信息技术驱动下进行企业和产品的转型升级。从技术角度看,它包括网络制造、3D打印、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从产品的维度来看,即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使用过程智能化。
    为什么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看来,以产业数字化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慧融合,将构筑智能制造新动能。“大规模定制化和智能产品的消费升级倒逼了服务与制造升级,产业链结构优化则提升了行业效率。”
    在工业互联网的重构下,传统制造业也将带来无限价值。制造商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可将生产效率提高17%一20%;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将带来工作效率以两位数的速度提升;机器换人在使中国流失7500万个工作岗位的同时,将会创造1.38亿个新的岗位。
    虽然发展智能制造是全球共识,但杨华勇也坦言,目前工业互联网与协同制造发展面临着多方挑战。“我们需要协同,不仅是产学研协同,更是跨地城、跨界的协同。龙头企业应做好顶层设计,以平台思维来构建‘顶层战略设计+局部快速迭代’。行业内应注重人脑和机器智能的‘混合脑力’模式,并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治理模式为主流。此外,在发展模式方面,应注重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服务升级、制造升级以及全链路系统升级的带动作用。”杨华勇说。
    (摘编自《杨华勇谈智能制造:以机器智能解放人工智慧》)
    材料三: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背景下各国的重要选择。在此次大潮中亚洲正在积极寻求突破。
    2017年,韩国政府宣布拿出10亿美元做人工智能资金;日本鼓励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新加坡政府的国家研究基金会宣布国家人工智能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5亿新加坡元(约1.07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
    除了政府的支持,亚洲企业更积极打破行业壁垒,加快新产品开发。不同于欧美同类企业,亚洲领先企业间的合作屡见不鲜,例如百度与小米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领城合作开发更多应用场景,腾讯与京东合作布局电子商务生态圈;印度系统集成商组成AI联盟。这赋予它们惊人的影响力,也意味着它们拥有可用于快速推动创新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基础。
    中国是亚洲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政府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中国智能制造取得明显成效,进入高速成长期。例如,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全球占比27%,2020年将扩大到59亿美元。2018-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分别为16万、19.5万、23.8万台。
    中国发展智能制造有哪些独特优势?首先是数据量。当前人工智能热潮背后的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极其依赖。识别人脸、翻译语言和试验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和设备数量庞大,中国企业在获取数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二,中国制造业企业硬件设备和厂房相对欧美企业普遍较新,比较容易实现设备连接和厂房改造。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分析报告:中国进入高速成长期》)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能制造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诞生和演变,信息化发展越充分,与制造业的融合越深,智能制造的发展就越成熟。
    B.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学习认知、产生知识的能力,可以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制造。
    C.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制造,制造业从人、物理二元系统发展成为人、信息、物理三元系统,真正进入了智能制造阶段。
    D.智能制造的信息系统可以完成人类部分脑力劳动,加入互联网和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认知使其功能更强大。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制造业的智能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智能产品消费升级可以倒逼服务与制造升级,产业链结构优化可提升行业经济效率。
    B.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在为发展智能制造而努力。
    C.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和协同制造发展面临挑战,这使得智能制造在产学研及跨地域、跨界方面的协同发展严重滞后。
    D.中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消费大国,不但市场规模庞大、全球占比高,而且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将持续增长。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工业互联网的重构,传统制造业的所有行业将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大量增加新的工作岗位。
    B.发展智能制造实质上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产品维度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驱动。
    C.在发展智能制造的新形势下,欧美企业因为缺乏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而受到限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亚洲国家。
    D.如果没有识别人脸、翻译语言和试验无人驾驶汽车的大量“训练数据”,中国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就完全不具备优势了。
    4.三则材料都介绍了智能制造,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抢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撇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哪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
    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抢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
    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
    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着这儿”,这既有对土地的信任,又有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
    D.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重复使用,意蕴深刻。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多处描写到秋阳,表现天气的炎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爹的形象,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
    B.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了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
    7.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8.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太祖建隆元年春正月,视学。诏增茸祠宇,塑绘先圣、先贤像,自为赞,书于孔、颜座端,令文臣分撰余赞,屡临视焉。尝谓侍臣曰:“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于是臣庶始贵文学。帝尝讲求辅弼,谓左右曰:“联闻范质居第之外,不殖货产,真宰相也!”是曰,以质及王溥、魏仁浦同辅政。
    二年春正月,度民田。周世宗末年,尝命官诣诸州度民田,而使者多不称。至是,帝谓侍臣曰:“度田盖欲勤恤小民。而民敝愈甚。今当精择其人。”遂分遣常参官诣诸州。寻诏州县课民种植,长吏以春秋巡视,著为令。又置义仓,官所收贰税,每一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
    开宝元年三月,初覆试贡士。是科擢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谷子邸名在第六。帝谓左右曰:“闻谷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命中书覆试,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式。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尝坐寝殿,令洞开诸门,皆端直轩豁,无有壅蔽,谓左右曰:“此如我心,若有邪曲,人皆见之矣!”一日,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曰:“尔谓天子容易为耶?早作乘快误决一事,故不乐耳。”永康公主一日劝帝以黄金饰肩舆,帝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饰以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尤注意刑辟,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则未尝贳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B.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C.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D.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赞,一种以颂扬人物为主的文体,多为韵文。它不同于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
    B.长吏,文中指县丞、县尉等地位较高的县吏,意思同于“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
    C.举人,汉代指郡国荐举者;唐宋时指可应进士考试者,即文中意:明清时指乡试中试者。
    D.贡士,唐以后的科举考试中,由州县考试合格者称“乡贡士”,清代会试录取的才称“贡士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尊崇先圣先贤,扩大修葺文庙,倡导武将读书,形成了臣民重视文学的风气,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
    B.太祖选派官员丈量民田,命令州县官员督促百姓种植农桑,并额外收取赋税设置义仓,表现了他恤民之心。
    C.太祖任命不殖货产的范质为相,让中书省对不听从父母教诲的陶邴进行复试,说明他选拔人才注重品行。
    D.太祖对于当时政务存在的弊端有敏锐的观察力,并采取了措施,表现了他对公器使用的重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4分)
    (2)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则未尝贳。(4分)
    13.北宋建国之初,政务方面存在很多弊端,请简要说明存在哪些弊端?(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武关
    杜牧(唐代)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开门见山,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B.“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
    C.颔联中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直接指责了怀王的昏聩。
    D.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
    15.概括最后两联中蕴含的诗人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怨”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处事准则,它在行动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3)古代诗文作者常用水生动物听到音乐的反应来表现某种乐器演奏者演奏技艺的高超,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光影散落,一件件馆藏沉默如金;岁月如歌,一幕幕往事___________。“当革命陷入低潮时,凭着一股执着和信仰,不抛弃,不放弃,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不灭。真正走进这段历史,用心体会从建党、建军、建国到建设、发展的每一步,才理解革命成功___________,才明白‘八一精神’不是简单的口号。”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熊艳燕说。在她的眼中,南昌城早已与“八一”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南昌将红色资源与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发挥时代价值,闪耀历史荣光。如今的南昌,虽没有新增以“八一”为名的城建项目,但大量拥有“八一”内核精神的景观和建筑还在陆续建设。
    将红色文化嵌入城市发展中,让红色文化___________城市,是南昌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一环。建设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不仅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而且还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令“八一”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市民生活。
    历史凝铸基因,基因典藏历史。从革命遗址的修缮到红色文化的普及,从“八一”品牌,的塑造到红色基因的传承,英雄城、双拥模范城的南昌城市品格已日益清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历久弥新        来之不易         浸润
    B.经久不衰        来之不易         滋润
    C.历久弥新        谈何容易         滋润
    D.经久不衰        谈何容易         浸润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建设的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不仅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而且还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B.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的建设,不仅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而且还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C.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的建设,不仅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而且还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D.建设的一系列军事文化地标,不仅扮靓了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加强了市民对人民武装的理解,而且还让公共空间更具文化底蕴,令“八一”真正融入市民生活、社会生活。
    19.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修辞手法相同的是(3分)(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阅读鲁迅《雪》的选段,完成第20~21题。(6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甲)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①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②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丙)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①胡蝶:同“蝴蝶”:②朔方:北方。
    2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
    21.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9分)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        ①       。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          ②         ,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从科学价值来看,(   )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们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不是因为       ③      。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
    B.人类要依靠火星反映出的很多问题去了解地球。
    C.火星能反映出很多帮助人类了解地球的问题。
    D.人类能很好地了解地球是因为火星反映出很多问题。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以主持人穿越千古时空和先贤对话的新颖方式,拉近观众和民族经典的距离,使观众产生了心灵共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一路开挂,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皮影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品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很多“爆款”潮品早己名声在外……中国风搭配时尚感的“潮”式表现,让中国故事融入各种当代元素,在年轻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也成为年轻人借以表达自我的方式。
    学校校刊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认同”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