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A】B选项,商人还可以通过捐纳等方式直接成为“生员”参与科考;C选项,从“进士”“举人”的名录并不能推知户籍划分越到后来越欠严格;D选项,由材料二可知“诰”“表”“判”“策问”属于同一等级的考试,不存在互相涵盖的现象。
2.【B】“并列式结构”分析有误,文本一首先阐明商人参与科举考试的情形,再分析这种参与产生的社会影响,彼此之间并非并列关系。
3.(6分)① 敏感的调节机器,指的是科举制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要改变自己的录取对象的比例和考试内容。②明清时期,商人力量强大,科举制度中的纳捐制度、为大商人特设“生员”名额,使得更多的商人能够进入权利系统、并回馈商业。③科举考试中涵盖着实际事物处理能力的考察,这驱使学子们在经书研读之外更加关心现实事务。(每点两分)
(二)4.【B】 看了传单“发怔”的主要原因,是居然有日文写成的反战传单,而非“混杂”。
5.【C】 用女生的手反衬士兵的手,是为了引出后文日本兵的手,并没有“蕴含着对剥削阶层的讽刺”。
6.(8分)这篇小说聚焦的是战争中的两个小细节:“策反”的传单和士兵粗糙的手,从传单中让读者得知日本也有反对这场战争的正义人士,而日本士兵,与中国士兵一样,也有来自踏实勤勉的农民阶层,这是“从小处入手”;(4分)但词约义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传递出对战争参与者、战争性质的认识,并藉此令读者思考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或战争可能的结局),可谓“从大处着眼”。(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文阅读与积累(38分)
7.【C】(译文:起初,潮州人不懂得读书学习,韩文公就委派进士赵德当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真诚努力地学习文章和礼仪,这种风气影响到一般民众,直到现在,潮州是出了名的容易治理的地方。)
8.【B】(八代,亦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9.【D】(“一年不能回京一次”有误,应是“不到一年便回去了”。)
10.(1)(4分)(韩愈)在谈笑间一挥手,天下人就一起倾倒在他面前听从他,使道和文又回归正统。
(2)(4分)他用来培养读书人、治理百姓的举措,一律效仿韩文公的做法。
11.(6分)①扫除异端邪说,重振道统和文风,见其智勇和担当。②堪与李杜比肩,见其文才卓越。③勇于讽谏迎佛骨,见其忠公体国。④为民攘除蛟鳄,见其爱民之心及治理才能。
12.(1)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4)将士军前半死生 (5)女娲炼石补天处 老鱼跳波瘦蛟舞
(6)庄生晓梦迷蝴蝶 (7)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8分)
13.【D】A喋血、菲fěi;B涅槃;C偃 yǎn。
14.【D】本:考察,探究。
15.【A】前者直露显豁,后者笔法隐晦。
16.【B】①描摹,意为照着底样写或画;描绘即描画。此处两词皆可,“描摹”有更忠实于客观物象的意味,更佳。②交融,意为融合在一起;交织,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此处应为“融合”,更切合语境。③理念,即信念或思想、观念;理想,指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此处指画家作画时的观念,故用“理念”。④“潜心”与“静心”,在此皆可用;“观照”本是美学用语,是审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投射,在此更为适切,故而选“静心观照”。
17.【C】从“与前述《青城坐雨图轴》相比”可知,“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应紧承之;“诠释了其所倡导的‘内美’理念”应紧承“抵达内心之秋”。
18.(3分)黄宾虹的中国画作品中充满着“自然之法”。(赋分点:黄宾虹、中国画作品、自然之法)
四、整本书阅读(8分)
19.(3分)【D】
20.(5分)这段话中的主人公是贾探春(1分),她是贾政与为人浅薄鄙陋的赵姨娘所生,(1分)她美丽大方,颇具才情;见识广,能力强;性情刚烈不见欺,正如带刺的玫瑰。(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个普通人而能够成为百代的师表,他的片言只语可以为天下后世所效法。这样的人都是参助天地化育万物、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人。他们之所以降生在世上是有来历的,他们的去世也是有某种缘由的。贤能的卿士申伯、吕侯出生是高山降神,辅助殷朝的贤相傅说死后化为星辰,这些事从古传颂到今,不可能是捏造的。孟子说:“我善于涵养我的至大至刚之气。”这种气,它存在于寻常事物之中,而充塞于天地之间。突然遇到这种气,王公大臣就会失去他们的高贵。晋、楚大国就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善辩的口才。
从东汉以来,儒家之道沦丧、文风颓坏,各种异端邪说蜂拥而起,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起用了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这样的贤明卿相进行辅佐,却仍不能救弊起衰。只有韩文公从一个平民的身份奋起,谈笑间一挥手,天下人就一起倾倒在他面前听从他,使道和文又回归正统,到今天大概已有三百年了。韩文公倡导的文风使从东汉到隋代已经衰败了八代的文风重又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家道统拯救了沉溺于佛老思想的天下人心,他的忠谏触犯皇帝使之大怒,他的智勇却胜过了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就是参助天地化育万物、关系国家盛衰兴亡、胸中充满至大至刚之气的人吗?我曾经论析过天与人的区别,认为人凭借智力没有做不出来的事,而天则容不得虚伪的东西;人的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大臣,却不能欺骗猪、鱼等纯任天性的小动物;人们凭借武力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得到普通男女的心。因此,韩文公专一真诚的心意能够驱散衡山上空的乌云,却不能解开唐宪宗心头的迷惑;能够驯服残忍的鳄鱼,却不能消除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取信于南海的百姓,世代被他们立庙祭祀,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有一日安宁。这是因为韩文公所擅长的是顺应天道,不擅长的是处理人事。
起初,潮州人不懂得读书学习,韩文公就委派进士赵德当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真诚努力地学习文章和礼仪,这种风气影响到一般民众,直到现在,潮州是出了名的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确实正确:“君子学习了道德礼仪就会有仁爱之心,百姓学习了道德礼仪就容易驱使。”
潮州百姓祭祀韩文公,每顿饭必祭奠他,遇到旱涝、疾病、瘟疫,凡是有什么需求一定要到祠堂去祈祷文公的神灵保佑。而韩文公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百姓去祭祀出入很不方便。前任太守想请求朝廷改建一座新庙,没有成功。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做这里的地方官,他培养读书人、治理百姓,一律效仿韩文公的做法。百姓对他的治理心悦诚服之后,他就发布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文公庙的人听我的命令。”民众就兴高采烈地着手修建。选择了距潮州城南七里的地方为庙址,用了一年时间新庙就修成了。
有人说:“文公离开京城万里之遥,而被降职到潮州去,不到一年就被召回了,假如他死后有知的话,他对潮州没有留恋之情是很显然的。”我说:“不是这样。文公的神灵在天底下,就好像水在地下一样,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到达。而只有潮州人对他的信仰如此之深、思念又如此之切,祭祀的香火缭绕不绝,人们的感情凄怆真挚,好像又看到了韩文公一样。譬如凿井挖出了泉水,而说水只存在于这个地方,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
元丰元年,宋神宗下诏书追封韩文公为昌黎伯,因此新庙的匾额上就题写“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把韩文公的事迹刻在石碑上,我因此作了一首诗给他们,让他们歌咏来悼念韩文公。这首诗是这样的:您当年骑神龙驾白云遨游帝乡,亲手挑出区分银河和日月星辰的彩章,美丽的织女为您织出云锦般漂亮的衣裳。您飘然而下来自天地身旁,降临人间为了扫除俗世的鄙陋文章。您西游咸池还巡行过扶桑这日出的地方,草木也承受了您的恩泽华光。您追随李白、杜甫与他们一起翱翔,使张籍、皇甫湜与您相形见绌惭愧地退避一旁,您高尚的道德光辉夺人眼目使人不能仰望。您曾写出痛斥佛教的奏章劝诫君王,却遭受贬斥来到南海这荒远的地方,经过舜的葬地九嶷,凭吊了尧的女儿女英和娥皇。火神祝融为您开路,海神率怪物深深躲藏,您所到之处为民除害,驱赶鳄鱼如驱羔羊。九天之上缺少贤才,上帝心中为之悲伤,又派巫阳来到人间,把您召回天上。今天献上我微薄的祭品,还有鲜红的荔枝和香焦黄黄。您这么快就离开了人间,使我们不由得涕泪成行,请您披发轻快地飞到大荒接受我们的祝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