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1-2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C A项强加因果;B项原文是“文本本身并不存在单一意义”而非“不存在意义”;D项“主动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并就创作问题与作者展开对话”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建立在创作论基础上的批评家不只是被动的读者,同时也是主动的参与者,应该而且能够设想自己进入作者创作过程中并与之对话”,这只是一种设想。
    2.D“这种阅读方法 与材料二的观点有相似之处”错误,材料二强调的阅读方法是在了解作者的创作活动、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解读作品,而不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3.B材料二的观点为“我们只有深入领会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才可能抵达艺术作品的本源”。A项强调作者的主导、中心地位的消失;B项主张理解古人的文章时要了解其所处的环境与背景;C项主张读者是作品意义的源泉;D项主张阅读使作品现实化、具体化,强调的是以读者为中心。故ACD项均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4.材料一认为作品经完成,作者即宣告“死亡”,文本的意义并非来自作者,作者不具有权威性。(2分)材料二认为作者是第一性的,读者只有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活动才能抵达作品的本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采用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先从不同角度反驳读者中心论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问题,对“读者中心论”的观点提出批判;接着从不同角度分析“读者中心论”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应深入领会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批评家也是主动的参与者;应建立起有中国精神的文艺理论。
    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类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
    (每点2分,共6分。)
    6.A“表现了他内心的坚强”错误,开头“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一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脆弱,他准备远离过去,逃离伤心之地;结尾的“他高高地抬起了头”是主人公战胜内心痛苦、坚强起来的表现。故选A。
    7.C《百年孤独》的手法是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运用了荒诞的想象、象征等手法,而本文既不荒诞,也无象征。
    8.(1)情节上,照应开头,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丰富人物形象:前后对比,半张纸出现前主人公失落哀愁,回忆过去生活点滴后获得心理安慰,变得乐观坚强、珍惜幸福。
    (3)揭示主题:虽已失去,毕竟拥有;应倍珍惜,笑对人生。
    (4)艺术效果:言简意丰,彰显智慧,余味无穷。
    (每点1分,共4分。)
    9.(1)采用倒叙手法,按“眼前—过去—眼前”来结构全篇。开篇先写眼前房客要搬离寓所,注意到半张纸,进而引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最后又回到眼前,主人公走出寓所。
    (2)现实和回忆交错,开头结尾部分写现实的情感变化,主体部分写对过去的人生起伏的回忆,使故事更加完整。
    (3)回忆往事时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来展开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
    (4)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使故事的叙述更客观、理性、全面、清晰。
    (5)以半张纸为线索小说巧妙地以半张纸上书写的内容为序,展开主人公对两年来发生的往事的回忆,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每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说的主题提示:小说通过记叙主人公在即将离开伤心地时,由一张纸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出五年
    10.选D(正确标点: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11.选B(“社为谷神,稷为土神”错,应是“社为土神, 稷为谷神”。)
    12.选D(“从平城出发时仍有大臣反对迁都”错,从后文“当迁都于此”来看,应该是到了洛阳,而不是从平城出发时:从后文魏文帝及南安王拓跋桢的话来看,李冲等人反对的是南伐之谋。)
    13.(1)回到皇宫以后,文帝征召拓跋澄入宫觐见,文帝迎上去对拓跋澄说:“刚才革卦的事情,现在我应当再跟你说一说。”(“ 既”已经,……之后:“逆”迎着,迎接:“向”刚才,先前;“更”再。各1分。)
    (2)我将征服(或“规划治理”)天下,希望统一天下,而你们这帮儒生,屡次怀疑我的大计。
    (“方”将要,将;“经营”征服或规划治理:“期”希望;“混壹”统一,成为一体。各1分。)
    14.平城环境恶劣;平城是用武之地,不适合来治理天下:迁都洛阳有利于移风易俗/统一天下。
    (每点1分,共3分。)(从“平城”和“洛阳”两个角度来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