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而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袚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西湖景色之秀美,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B.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如此美景让诗人留恋。 C.这首诗善用比喻,如颈联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贴切又新颖。 D.“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H的西湖之美。 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5.D 【解析】这一句是比喻 ,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 ,就像是少女的身上的罗带 ,并非实写少女 的劳作之美 。 16.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美景如画 ,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 ,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 任上做点实事 。(一点 3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诗人因何\“不舍,,为何又说\“一半勾留,?从诗歌内容来看, 西湖美景正是这不舍的原因之一:\“言外余情,又是什么?则要结合注释,知人论世。白居易到杭州是因为\“国事 日荒 ,民生 日 困,而自请外任,所以他留恋杭州的另一原因自然是不愿回到朋党倾轧的官场 ,想要在杭州任上再为百姓做点实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