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山西省师范大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1-1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答案
    7.C (分析时不仅要注重手法的使用,还要注意内容分析上是否准确的问题。小说并未从触觉的感官来写小狼,其笔调并非轻松。)
    8.①运用比喻与对比的手法(2分),草原像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把眼下沙地的腾格里与过去的草原的腾格里作对比(2分),形象深刻(1分)地展现出草原沙漠化的现状(1分)。(6分)
    ②借助眼前荒凉破败之景,烘托出陈阵和杨克内心的失落与感伤。(2分)
    9.(1)暗含了陈阵他们对小狼的怀念和对称霸草原千年狼群消失的感伤。(2分)
    (2)在结构上前后形成呼应。(2分)
    (3)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含蓄表达了对狼群消失和草原破坏的隐忧和反思。(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作用的理解,可从情节、人物、主题、结构等角度去分析。[评分标准]从人物情感、结构、主题上去思考其作用,每点2分,共6分。
    10.A【“禁中”是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是王温宿卫的地方;“觉被诛”中“觉”的对象是“谋乱之事”,以此排除B、D两项;“又教王温”,于理说不通,故排除C项。】
    11.C 【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C项,对“晦朔”的理解正好颠倒了。】
    12.C 【从原文第三段,“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可知,郭门高当上从马直的原因是有军功。】
    13. (1)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
    (2)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
    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却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被宠信而升迁。各地藩镇,争相送他们财物进行贿赂,而景进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庄宗派景进等人出宫到民间访查,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他每次在大殿中奏报事情,左右的人全部屏退,军事机要和国家政务他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用对待哥哥的礼节对待他,叫他“八哥”。庄宗驾临邺都,就派遣景进等人搜罗邺地美女上千人,来充实后宫。而景进等人借机干坏事,士卒的妻子、女儿因此而逃跑的有上千人。庄宗回洛阳时,景进用车载邺地美女数千人跟从,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混杂。
    郭门高名字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曾经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刺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镇,不能前进,就又往回走。士兵逃散,还剩二万余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想扼守关隘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朔日,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宰相奏对三刻后结束。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刀剑,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皇后、诸王及左右侍从全都逃跑。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了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他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
    《左传》上说:“国君你从这里开始,就必将以此而结束。”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
    14.C
    解析:“感慨如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的人物”错。“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诗人感慨的是尽管自己也像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像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15.①结尾两句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萧索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
    ②两句都是写景,景中寓情。凄清萧索的秋景寄托诗人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③结尾两句以景结情,意犹未尽。明朝送别诗人的无言飘落的枫叶,烘托了诗人不遇知音的寂寞惆怅。
    解析:“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这是情景交融,景中寓情。
    从结构上看,这两句写景放在诗歌末尾,属于以景结情。在漫天纷纷飘落的枫叶中,诗人寂寞地乘舟离开,只有落叶为他送行,像是同情他的孤独寂寞,更像是叹息他的难遇知音。结尾两句以景结情,意犹未尽。
    1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17. D
    解析: “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积弱积贫”,(国家,民族)长期贫穷,衰弱。此处指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极度的贫困和弱小、受人欺负的悲惨命运,所以选用“积弱积贫”。
    “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形容人的态度。此处侧重强调指面对斗争时意志坚强。选用“不屈不挠”。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同心同德”,指思想和行动完全一致,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此处指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信念一致。选用“同心同德”。
    “互利共赢”,互相都有利,双方都可以取得成功。“互惠互利”,互相给予好处,互相有利。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双方互赢,故用“互利共赢”。
    18. C 
    解析:本题中“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保持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搭配不当,应是“保持……繁荣稳定,推动……和平发展”,排除A和B;
    “全体中华儿女”暗换主语,“我们”应是全句主语,排除D。
    19. D
    解析:本题中补写语句承接“前进征程上”,联系前句“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可知,后面衔接应先强调地位的稳固,再“前进”,排除BC。
    且用否定式表达“没有任何力量”语气更强烈,排除A。
    20.①但不能代替用水洗手②同时具有灭菌去污的功效⑧属于易燃物品
    21.(1)冬季进补食物不可盲目
    (2)多喝热粥不应是唯一进补策略
    22.审题
    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材料设定了一个情境:笃行中学新入职的教师名单曝光,他们顶尖名校的硕博身份引发网友“是不是大材小用”的热议;同时设定了一个任务:假如你是笃行中学的学生,你将如何回应网友的质疑?所谓的“回应”,就是回答一下是不是大材小用并列举出足够的事例和理由。因此立意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大材小用、不是大材小用。但不能打擦边球,将话题转移成“要热爱教育”“博硕生该如何才尽其用”了。
    如果认为是大材小用,就可从“浪费了高尖资源,忽视了社会需求”“不利于作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挤占了师范专业人员的岗位,会造成内卷,还不一定教得好”等方面去树立理由。如果认为不是大材小用,就相当于是驳论文的写法了,可以不断边破边立。破除的理由可有:顶尖硕博生入职中学会对中学生产生非同寻常的感召力、百年大计教育最重、职业无等级大小之分、一些研究型中学也呼唤学术型名师、大材何处不大用、做喜欢的事皆为大用等。
    在具体写作上,注意拟题要紧扣“大材小用”的信息,如“大材小用?非也”“大材小用,学术损失”“大材非大用,教育皆大用”“为教育计,何来小用?”等题就拟得紧实。开头段需简述材料,代入“笃行中学学生”的身份并迅速回应质疑——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在结尾段最好再点一下材料,再明确一下自己的相关“回应”。
    这则材料实际上回应了“多元就业”“青年担当”“科教兴国”“职业规划”“人才发展”“信念梦想”等多元时代内涵,在写作上要注意相应的站位与高度。
    【范文】
    1、大材在哪都是大用
    近期,我校入职了一批顶尖名校的硕博生,引发了一些人的热议。有些人认为,这些高学历的人才委身于中学任教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可作为笃行中学学生的我则认为:这哪里谈得上是大材小用?真正的大材,不管身处那个地方,哪个领域,都只会是大用!
    大材身怀“大功夫”,做事岂为小事?就比如这次入职的硕博教师们,虽说可能不全是为了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人士;而像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那都是大事。就像十几年前退学的北大热动力系的博士梁旋,因着一个大鱼飞天梦,潜心研究十二年,打磨出的《大鱼海棠》可谓经典;同样是高校毕业的“最美村官”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中用生命打拼出了青年一辈的气势,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他们做的都是人们眼中的“小事”,但做出来的成果,无一不让全国上下瞩目而印象深刻。(避开拘谨地回答“大材是否是小用”的问题,而是巧妙地跳出来,在更高的站位上描述“大材身怀大功夫,做事岂为小事”,当属先发制人。所用事例梁旋,鲜活有力。)
    大材有着“大眼界”,他们的选择岂能为盲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海外留学的大材们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加入到百废待兴的中国的复苏大业中来。若是他们留在国外,也没有人会说三道四,但他们的眼界何其之大?他们一眼就看出了埋在废墟下的中国血脉中蕴藏着的无穷潜力,这正是“大眼界”的体现。再回到教师入职这事来,难道你能说,这些人选择的教育事业是小事?教育是一国根基,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科教兴国、教育扶贫等战略,青少年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他们的这份选择,就算表面看上并不高大上,但也不能说,他们选择的就是小事吧?更何况有他们的投身教育,就必定会带来教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呢?(大材的大眼界决定他们的选择不会为盲选,而且教育乃国家大计,当然谈不上是小事。)
    大材有着“大担当”,他们定当笃志更加力行!可曾听闻钱伟长当年北大就读时,从文学系换到物理系时的慷慨壮词?“现在国家更需要的是物理而不是文学。虽然我物理成绩不好,但我有信心在一年内赶上去”,最终他成功转系时的喜悦,后来他的功成名就的荣光,大家都有目共睹。可你想过没有,一年的时间把物理从20分拉升到90分是什么概念?那意味着无数次凌晨四点的校园的独坐,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这份坚持与意志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而作为称得上“国之重器”的大材们,若没有这份坚持支撑,又何以走出现在的高度。而具备这样的毅力的人,我相信,就算真给他一根铁杵,他也一定是能磨成针的吧。而这样的大材们,又怎会被所谓的大事与小事界定呢?(这段更有力量,因为大材有大担当,就算给他一件小事,他也做成大事。以钱伟长转行为例,说明大材的笃志力行,不论在何处都能成就自己的高度。)
    所以,不要以自己略显短浅的目光来打量那些层次远高于自己的大材们,他们所过之处,已是你想不出的盛世图景!(最后,还不忘一击,说明持“大材小用”之说者,是受自己格局所限。)
    2、大材小用,学术损失
    毕业于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毕业后却做了中小学的教师,这一现象,让人们纷纷热议,有人表示惊叹,还有的人表示可惜。而我认为:博士、硕士屈居中小学教育实在是大材小用!
    高学历的人降低就业标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许是真心喜欢做教师,衷心愿意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新力量,或许未来会创造教育的点点奇迹。
    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学历任低职位,这不仅是大材小用,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担任中小学教师仅是从个人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选择未免有些“任性”和不负责任,虽说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有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职业选择,还是应基于理性,理智思考自己的能力,定位好自己,既要让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也要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况且,现在高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正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此时,社会的发展正需要一些博士生、硕士生这样高学历的人才来助力,在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发掘、研究,进行学术创造,以更好、更深入地造福社会。如果他们仅是因个人利益关系而弃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遗憾,这绝对不算是人尽其才,只能是才不得用。
    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就因为个人的爱好而“转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职业与身份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为了梦想,勇于从零开始的胸怀固然令人佩服,但在此之余,我始终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过于感情用事,试问:人生有多少从头开始的机会,又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既得资源?不能始终如一,坚守本心,是助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呢?如果有人纷纷效仿,从长远来看,深造多年之后,不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职业,到底是落后还是进步呢?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再看,大到国家或小到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博士生或硕士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更何况那些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他们又被寄予多少希望,又有多少更加重要的领域期待着他们的加入?更严重的是,从社会层面上看,高学历的人任低职,挤掉了本应在那个职位上工作的人,而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却长期虚位以待,这是社会的悲哀,也必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混乱。
    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或许可以告诫那些浪费优势资源的高学历者——担当精神,不可或缺!
    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