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高一级必修上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A
2.B
3.C
4.①土地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靠种地谋生;②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③乡下人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现在“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
6.D 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7.B B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8.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10.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11.D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但无“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之意。
12.C从“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可知,曹公年轻时,识得他有雄才大略的是“桥玄、何颗”两人,而非只有乔玄。
13.①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部出动追赶。
(“会、谓、遁、悉”各1分,共4分。会,适连:谓,以为、认为;遁,逃走;悉,全部。)
②选拔当地优秀学生入校,这样或许可以使圣贤的思想不致废弃,有利于天下。
(“俊造、庶几、有以”各1分,大意1分,共4分。俊造,才智杰出的人或人才;庶几,或许:有
以,表示具有某种条件,译为“有”)
14.①死后“敛以时服”:②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③举哀适度,葬毕除服;④将屯如常,各司其职。(答对一点1分,共3分。语句不够简洁缺乏概括的扣1分。若回合“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可酌情给1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太祖从小就机智敏锐,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 所以世人并不看重他,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两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 乱,不是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是不能济世拯民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您吧!”20岁时,被举荐 为孝廉,做了郎官,(随后)出任洛阳北部都尉。建安元年七月,献帝回到洛阳,太祖便赶到洛阳,保卫京都。此时洛阳城已残破不堪,董昭等人劝太祖迁都许县。九月,献帝车出轘辕关,向东进发。自从献帝(被董卓威逼)西迁长安,朝廷日渐混乱,直到此时,宗庙社稷的礼制才得以重新建立起来。建安三年(198)正月,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救援张绣,派兵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公军队(撤退途中)行进困难,于是结成连营,得以慢慢(向后方)行进。到了安众具,张绣和刘表联军守在险要地方,曹公军队前后受敌。曹公便连夜在无法通行的险要之处开凿了一条地下通道,把辎重全部偷运过去,同时布下伏兵。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了,就全部出动追赶。(这时)曹公便发动埋伏的骑兵、步兵,两面夹攻,大败贱军。建安七年(202)正月,曹公驻军谯县,派使者用牛、羊、猪三牲的祭 品去祭祀(已故太尉)桥玄。建安八年(203)秋七月,曹公颁布政令:“自战乱以来,已有十五年了,年轻人没见过仁义礼让的风尚,我为此非常担忧。现公布法令:从今以后,各郡国要提倡和研究儒家经典,有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校,选拔当地优秀学生入校,这样或许可以使圣贤的思想不致废弃,有利于天下。”建安十五年(210)春天,曹公(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何尝不是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啊!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那些出身卑微(而被埋没了)的人,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就举荐上来,使我能够得到而任用他们。建安十七年(212)正月,汉献帝命令曹公朝拜时赞礼官不必在旁点名唱礼,入朝时可以不像别的大臣那样小步快走,可以穿靴、佩剑,就像西汉丞相 萧何那样。建安二十一年(216) 夏天五月份,天子将曹操的爵位晋升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魏王在洛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临终时说:“天下还未安定,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下葬以后,就除去丧服。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装殓用当时所穿 的衣服,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魏王谥号为“武王”。二月二十一日,安葬在高陵。(史官)评论道:“太祖筹划方略,推演谋算,东征西讨,鞭挞天下。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各用其长;克制情感,从长谋算,不计旧怨。最终得以总搅朝纲,缔造帝王大业,是因为他的智力胆略超群绝伦。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人, 超绝一世的豪杰吧!”
15.D “语言明白如话”错误。词的下阕,“牛山会难寻”,词人引用典故“牛山难寻”,写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使文章含蓄隽永,不是明白如话。
16.(1)词的上阕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深秋景色,虽然菊花绽放,但落叶纷纷,十分萧索,词人借景抒情,表现了凄凉萧索的心境。(2)词的下阕,词人引用典故,表现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以及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
17.(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3)渌水荡漾清猿啼,青冥浩荡不见底(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8.A B.守拙(zhuō) C.青衿 D.纤( xiān )云萧条
19.B
(1)“苍茫”强调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常用来形容水、云、暮色。“苍莽”强调阔大,常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旷野或茂密的林地。(2)“以身许国”是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以身试险”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3)“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4)“慷慨大度”指毫不吝惜钱财,“宽宏大度”指人度量大,结合语境可知,应选“慷慨大度”。
20.C A语序不当“激光”放在“一方面”前面。B 搭配不当“生物入侵”和“物种”不搭配:D“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包含,并列不当:
21.D此句提及“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意味着整个文段将围绕“空间站”话题展开。由上文“作为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可知,本处的主语应是“空间站”;由下文“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可知,本处的宾语应是空间站的名字“天宫”。
综上,可先排除选项B、C,这两者主语皆为“天宫”,上下衔接不畅;而细分析选项A,其主语是“名字”,而不是“中国空间站”,与前文内容不对应,可排除。
22.①2021年1月11日,②“同一个地球”峰会在巴黎召开。③峰会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
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也成为热点议题。
23.作文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意解析
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好的命题要引导考生关注自身成长,尤其是青春生命的内在成长。草木鸟兽作为自然界中人类以外其他生物的代表,它们生命的成长和成熟更多表现在外部形态的变化,而人类的成熟除了表现为身体的长成以外,更有内在的“潜滋暗长”。考生稍加思辨后不难发现,材料中“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只是一个起导入参照作用的比喻性引子,考生要由此生发联想出去,才能构思成文。
在审题时,考生应关注“但”“却不”这两处转折词,该题真正引起考生思考审视的,是内在精神层面的成熟——具体可以表现为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个人与国家乃至世界如何定位的认知……
题目中“成熟的模样”这一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模样”,“成熟”是笼统的修饰,需要转换为千姿百态的“成熟样貌”:因此,考生不能把“成熟的模样”简单等同于“成熟”来写,要还“抽象的成熟”以充满细节的灵动的过程。故事要展现出成熟如何得来的鲜活生动的姿态、神态、风貌。
题目中的“这”应体现文章主人公由青涩、懵懂、稚嫩到成熟的关键转折,这也是考生在作文中要精心构思、精细描写、精致呈现的中心事件。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我一直希望我是个男孩。
在农村的每一个劳动场景里,肌肉和块头都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我那么羡慕与渴望能够像爷爷一样轻松的扶着耙车犁地,控制着壮硕的耕牛然后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甚至,驾驶拖拉机在金黄的麦田里收割。我因此厌恶奶奶给我买的粉色的头花,我把头发剪得短短的,一年四季穿着黑蓝的工装裤子,甚至把溅上的泥点当成勋章。我抗拒妈妈反复让我练习把饺子皮擀得更加光滑,或者熨出笔挺的衣领。相反,我整天追在爷爷身后,挥舞着镰刀,干脆利落地割下一捆麦子;背着药简,压下压力乘,给苹果树打药;扬起锄头,稳稳地刨出一个坑,精准地洒下一把肥料;猴子似得爬上树,用我粗糙的手捋下一串串输钱;抓过一片叶子,冷酷地捏死一条毛茸茸的棉铃虫……对那些看见虫子就尖叫的女生,我像个男孩一样双手抱胸,扬起下巴,如此地不屑一顾。(这是一个相对不成熟的状态,有着偏激的性别观念,一个不满意自己的性别的女孩子,这一段大量的细节描写,让这种心态真实可信。)
12岁那年,我的爸爸送给我一头小母牛,我给它起名叫“大雄”。每天我要照顾我的小母牛,把麦麸拌进草料里喂她,给她准备干净的水,用柔软的刷子给她刷身子,甚至,最艰难的,让它习惯带笼头,“大雄”是个热爱自由,不受拘束的小母牛,它用它喷着热气的鼻子晃来晃去躲避着笼头,我每次都费尽力气控制住它的头,轻巧敏捷地给它戴上笼头,这样的活儿我做了五年。有一天,我的表哥,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想拉着“大雄”去犁地,“大雄”激烈地晃着头,躲避着表哥的碰触,表哥用他肌肉强劲的手臂也无法控制住“大雄”,我走了过去,那天我不情愿地穿着淡蓝色的校服裙,带着粉紫色的发卡——为了学期结束的拍照。我轻轻抚摸了一下“大雄”,低低地安慰它,它安静下来,温顺地由我给她戴上笼头和负轭,我牵着它走向田野。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大雄”从不在乎我是女孩,它不会注意到我穿什么颜色或者样式的衣服,不会在意我是高大还是娇小,它感激我,听从我,只是因为我对它勤勉的照顾,我的轻巧敏捷的动作,我温柔地拍它的脑袋。这一切,与性别无关。而一直以来,我想成为的,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而不是一个男孩。(通过养育一头小母牛,突然意识到,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而自己一直把一个优秀的农民跟男孩子联系在一起,这个认识是幼稚的,而发现自己的内心需求让她与自己的性别和解,真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一段非常细腻地描写了领悟的那个瞬间。)
在我17岁的时候,我牵着我的母牛,在开满蓝色野花的田埂上,在风里飘来草汁的酸香中,突然领悟到我内心真正的渴求。从那天后,我不再故意抗拒女性化的东西,我会在合适的场合穿着美丽的裙子,愿意跟着妈妈一针一针绣花,把馒头做出各种美丽的花样,同样,我也会穿着粗糙的长筒靴子走在泥泞的田地里查看玉米的长势,能在母牛的脖颈上找到正确的血管扎针,会在驾驶三轮车时巧妙地快速地打方向盘。我觉得,我可以成为温柔而美丽的女孩,同时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在田野里自信地奔跑。这,才是成熟的模样。(这一段是心内成熟之后的表现,同样大量的细节描写,真实动人。)
点评:这是一个小的故事,一个小的成长,只是克服了自己一个没有理由的性别的偏见,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成长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变得成熟的小女孩的故事,高考作文,回归到真实与平易,也是一个好的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