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在讲到唐代美术史的时候,会有一种很不同的心情。如果大家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完全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一到唐代,在色彩和线条上都出现了如此华丽的美学风格。我常常用“花季”来形容这个历史时期。张萱、周昉、阎立本,这些初唐到盛唐的美术创作者让我们感觉到整个生命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样绽放开来。当然,历史本身是延续的,在此之前自然会有一个慢慢积累的阶段,有很多准备工作一直在默默地进行,这个准备阶段可能长达三百年之久,才会水到渠成。
    我们之前提到过陶渊明的时代。在南北朝分裂时期,有很多文学实验,也有许多其他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在美术方面,要准备色彩,准备线条,准备造型能力;在文学方面,要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我称其为“漫长的准备期”。
    这个准备,特别是文学上的准备,不是很容易发现,因为文学上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其实经过了长时间的琢磨。比如我们现在给朋友写信时,不大可能专门去思考怎样把字和字放在一起会产生比较好的音乐感、节奏感,或者形成一种对仗;但我看学生的报告,会注意他们怎么用“的”“了”“呢”“吗”这些字,这些字用得好不好,和我们讲的文学会有很大关系。我们看“五四运动”前后最早的那批白话文,看当时一些大家的文字,会觉得那个时候“的”用得很多。我想,如果把那些“的”都删掉,文字会更简练一点。可是在当时,他们这么用,是在强调一种文字的解放和语言的解放,他们希望在文学当中能够看到平常讲话的白话形态。我们平常讲话的时候,“吗”或者“呢”这些字不见得会读那么重,可当它们变成文字的时候,会特别触目。“触目”的意思是说,在讲话的时候,“你吃饭了吗?”当中那个“吗”,可能只是带出来的一个音,但一变成文字就跟“吃饭”这两个字同等重要了。在听觉上,这个“吗”只是一带而过;而在视觉上,它却有了很高的独立性。可能就是这个反差,使得文字和语言之间一直在互相琢磨。
    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有一天,语言和文字能够成为一首华美的诗,是因为经过了这长期的琢磨。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我们甚至在陶渊明这些诗人身上还可以看到琢磨的痕迹。陶渊明这么好的诗人,我们也给予他很高的文学评价,可是以文学的形式美来讲,我其实没有办法完全欣赏他的诗。我不知道这样讲大家同意不同意,大家回想一下,《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首诗的序,他其实是要写那首诗的,结果没想到流传在这个世界上的是诗的序,而不是诗本身。这种现象很有趣,说明这首诗在形式上的完美度还没有被琢磨好。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像唐诗那样的文字、语言还处在“练习”的初期。
    (摘编自蒋勋《蒋勋说唐诗》)
    材料二: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那个时代而存在的。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然而如果我们以为诗歌是照相机似的,在反映时代精神面貌时,乃是完全亦步亦趋,则也是不尽然的。因为文学之反映现实经常是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表现的,特别是古典的抒情诗歌,作者的世界观与作品的艺术形象经常是统一的。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古典抒情诗中就没有主客观矛盾的现象。例如唐初王绩的一首名诗《野望》,作为隋末遗民,他对唐代新的统一局面是怀着寂寞之感的。诗中所谓“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正是表达了这遗民之感的。可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唐初名作,却并不因为这个主题,而是由于中间四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醒目形象。这形象比一切唐初的诗篇更早地反映出了在新的统一局面下和平生活的环境与人民各得其所的心情,这也就是这首诗之所以具有文学史上突出的价值。
    而这一种对于时代的礼赞,它原是遗民的世界观中所没有的,却是客观上现实存在的。这里客观的反映是突破了作者的世界观而出现的。然而在古典抒情诗里,这样的现象是稀少的,至少是不明显的。一般的情况,时代的精神面貌经常是通过它所赋予作者的世界观与它所孕育的作者的性格而出现的。这就必然发生一种现象:诗歌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面貌,不免会稍迟于那个时代现实的发展。因为认识既经常落后于形势,那么诗人能充分认识新的现实也就经常需要一段短暂的时间,同时诗人们要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世界观与前一阶段所孕育成熟的性格也需要一段短暂的时间,这就不能那么紧凑地亦步亦趋了。
    (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了唐代,色彩和线条上的美学风格变得华丽,整个生命的精神如花般绽放。
    B.历史是延续的,美术在唐代之前,可能会有一个长达三百年之久的积累阶段。
    C.文学上的准备不容易发现,这使得文学上的语言和文字经过了长时间的琢磨。
    D.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即将到来的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大时代前的准备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给予陶渊明的评价很高,但也认同如果从文学的形式美的角度去评价,《桃花源记》要比其诗琢磨得更好。
    B.诗歌中蓬勃的气象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诗歌发展盛况和产生于该时代又超越时代的独特性格。
    C.王绩的《野望》成为唐初名作,不仅因为他身为隋末移民的寂寞之情,还因为中间四句中所塑造的醒目形象。
    D.一般来说,诗人需要时间认识现实、改变已有的世界观和性格,这使得诗歌反映的时代精神面貌稍迟于现实。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两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沈约、王融等人,由比较自由的古体诗逐渐注重诗歌的声律、对仗。
    B.“噫吁嚱,危乎高哉!”起笔三个叹词写成文字,更易感受到蜀道高险。
    C.应制诗歌功颂德,不察隐忧,滞后于时代现实的变化,能代表盛唐气象。
    D.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意境苍凉,却增强了突破现状去进取的豪迈气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唐代殷璠在编选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说诗歌“贞观末(近650年),标格渐高;景云(710年)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727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历代归之于盛唐诗歌成就之一的岑参边塞诗,却正是写于安史之乱前不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九岁红
    周东明
    九岁红心里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重,这辈子在戏班儿里,就是唱底包老生的料子了。
    这里,先说说什么是底包老生,底包一词是戏班儿的术语,专指扮演“旗锣伞报”这些跑龙套的人,底包老生是又指那些扮演“中军、家院、朝官”的老生统称。
    九岁红唱底包老生那是不得已的事情,他在这松州地面上,也唱红过。他六岁入科班儿学戏,九岁那年,三庆戏班儿从京城来了一个名旦,在松州城太和戏院打炮。
    头一天的戏码定的是《三娘教子》,早上那个名旦吊嗓时,正碰上九岁红练功。
    名旦看九岁红长得精神,顺口问了一句,你多大了?
    九岁。九岁红说。
    啥行当?
    老生。
    嗅,好啊,名旦听后一想,今天晚上的《三娘教子》正缺个演老薛保角色的老生呢,于是又问九岁红,你敢傍我今天晚上的戏吗?
    九岁红点点头。
    给你说一天的戏,行吗?
    九岁红又点点头。
    一会儿,就让我琴师给你说戏。
    晚上演出时,九岁红唱那段“老薛保进机房双膝跪落”九连环唱段时,第一句刚刚唱完,台下就是一个满堂彩,有人高声喊着,好,好,好一个小马连良!
    九岁红一出《三娘教子》就唱红了,他的启蒙老师说,你今年九岁,艺名就叫九岁红吧,这样九岁红就成了他的艺名。
    九岁红十四岁那年,有一天赶了两个堂会,累坏了嗓子,正值倒仓的年龄,嗓子没有倒过来,九岁红没有嗓子,唱不了角儿,在戏班儿里,也只好唱底包老生了。
    咋说,九岁红也是做过科的,身上的活儿,还是规矩严谨,全戏班的人都说,人家九岁红唱底包老生,也是靠本事吃饭。
    三庆班儿挑头牌的老生梁四爷,唱《洪洋洞》时,戏中那个演家院的活儿,非要九岁红来不可。
    一次,三庆班去兴隆演出,头天晚上第一场戏,就是梁四爷的《洪洋洞》,偏巧那天九岁红病了,临时抱佛脚,在当地找了一个底包老生,给梁四爷配戏,应戏中家院的活儿。
    这个戏中,有一场杨继业鬼魂吊场的戏,演家院这个人掌灯上场,走到中场,来一个右转身,提示场面上(乐队)改锣鼓点,杨延昭上场,梁四爷往往在这个节骨眼上,都会有个挑帘彩。可是那天晚上,应这个活儿的底包老生不懂,走到中场,没有来那个右转身,直接下场,场面上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改锣鼓点,一下子冷了场,台下叫了倒好,把梁四爷都气哆嗦了。
    说来也巧,前几天从京城来了一个,姓程的名角儿,唱余派老生,程先生的跟包老生,是九岁红同科师兄。
    打炮那天的戏码也是《洪洋洞》,赶巧,程先生的跟包那天突然病了。后台管事儿安排九岁红,给程先生配戏,应工那个家院的活儿。
    九岁红每个节骨眼儿上,都配合得一丝不差,程先生这出《洪洋洞》获了满堂彩。
    刹了戏,程先生惊叹不已,小小的松州地面,还会有这么好的底包老生。
    晚上,程先生在宴宾楼饭店,请九岁红吃夜宵时对九岁红说,我下一个码头要去天津,天津人懂戏,角儿多,不好唱戏,我想让你给我跟包,怎么样?
    九岁红摇摇头。
    怎么,嫌钱少?我给你的包银会比三庆戏班儿的多。
    九岁红仍然摇摇头。
    为啥?程先生疑惑了。
    九岁红还是摇摇头说,我咋能让先生您破费,为了一个底包老生,出两笔包银。
    九岁红说完,两手一抱拳,又说,程先生时候不早了,改天说话。九岁红走了。
    穷酸样!程先生心里说,你的活儿再地道,也是个底包老生,跟我还拿捏什么。
    程先生恼了。
    第二天,程先生问九岁红的师兄,九岁红这个人怎么样?
    当然不错啊,他要不是倒仓,现在也是挑头牌的角儿了。
    程先生说到这儿,又摆摆手说,好了,不说了。
    九岁红的师兄瞅瞅程先生,也没有往下问。
    事情隔了一天,九岁红去探望师兄病情,问,师兄怎么样了?
    师兄把脸吊得像挂着水似的,冷冰冰的,没有理睬九岁红。
    师兄,您怎么啦?
    他师兄还是不理他。
    师兄,您说个话啊?
    又呆了一会儿,九岁红的师兄说,九岁红,你以后不要叫我师兄了,我也没有你这个师弟。
    程先生要离开松州那天,又来找九岁红说,大夫说了,你师兄得的是噎症(食道癌)。你看看,你能和我走吗?
    九岁红仍然摇摇头说,只要师兄在世一天,我都不会答应您的。说着,九岁红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交给程先生说,这是我替师兄给您配戏,戏班儿给我的包银,请您转交给我师兄。
    程先生回到住处,九岁红的师兄问,他没有答应您吗?
    程先生一愣,你?
    九岁红的师兄苦笑一下说,九岁红给您跟包,确实比我强。可是我这个师弟,我清楚。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庆戏班京城来的名旦,看到九岁红早上吊嗓子、练功很不错,邀请他傍戏。
    B.九岁红的嗓子没有倒过来,唱不了角儿,只能唱底包老生,他的内心很自卑。
    C.九岁红同科师兄的底包老生比九岁红唱得好,只因他病了,程先生另有打算。
    D.程先生回到住处后,九岁红师兄的问话,说明师兄对程先生的心意早已知晓。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说明什么是底包老生,一是向读者介绍戏班的术语,二也是为说明底包老生在戏剧行业中地位并不高。
    B.小说讲述九岁红九岁时在松州城唱红过的事,和开篇他这辈子只能唱底包老生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对人物的讽刺。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洪洋洞》中台上一个转身,就有成全角儿的挑帘彩和毁了角儿的喝倒彩的巨大差别。
    D.小说选取的是梨园题材,梨园人,梨园事,台上台下,千姿百态。这些人物和故事,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表达。
    8.小说在推动情节时,多处直接展开人物间的对话,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九岁红的形象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救荒事宜
    明·张陛
    古云救荒无奇策,非无奇策也,无庸奇策也。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人之无情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以救人之困。后世如申叔仪之庚癸乞邻,汲黯之矫制发粟,俱可以救一方一时之急,则是舍铸币发粟之外,更无救荒奇策矣。故云救荒无奇策也。
    时至今日,无山可铸,无海可煮,天不雨粟,地不穴金,一旦水旱频仍,饥馑洊至,有束手待毙而已。虽古人铸币发粟极寻常极庸腐之策亦不能行而徒藉口于救荒之无奇策果待奇策而后饱耶抑一饱之外更有何奇策耶今岁庚辰,霪雨不止,水潦盛昌,菽麦瓜蔬,遍野漂没。人情汹汹,朝不保暮,米价踊贵,斗米值钱四百文,居民日食一餐,踞高而望,突多无烟。诸上台轸念黔黎,万方赈救,而吾乡荐绅先生闻风起,议蠲、议助、议赈济,奔走无虚日。念台刘先生主煮粥议,楚畹金先生诸先生主平粜议,而金先生毅然首事,捐赀平籴七百余石,民食其惠已三十余日矣。陛与友人私议诸先生之论伟矣!第煮粥止可厦乞人,而不及寒士,平籴止可及中户,而不及赤贫,则饥饿不能出门户者,犹比闾是也。陛欲捐赀籴米,凡有故家寒士、嫠妇、孤儿、耄耋、废疾闭户忍饥茕茕无告者,廉得其实,即发粟赈之,而不取其直。与诸先生说并行之,则救荒殆无遗策矣。陛请诸母氏,母氏奉佛长斋,闻言愀然曰:为之甚善。乃谋诸友人,措金若干两,准其数,可致米五百余石,遍告当道及荐绅先生,皆怂恿赞叹,欢声如雷。陛思所储担石,一郡计之,涓滴耳,然用之得当,可使万人有五日之粮。于是苦思熟虑,条例其宜,得十则焉。视之平平耳,无奇也,然十日之内,能使两县饥民举火而炊者,无一人不餐母氏之粟,而母氏之粟,无一粒不入饥者之口。自山阴饥人饱而米价减十分之二,则虽谓之救荒奇策,亦不能过也。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古人铸币/发粟极寻常极庸腐之策/亦不能行/而徒藉口于救荒之无奇策/果待奇策而后饱耶/抑一饱之外/更有何奇策耶/
    B.虽古人铸币/发粟极寻常/极庸腐之策亦不能行/而徒藉口于救荒之无奇策/果待奇策而后饱耶/抑一饱/之外/更有何奇策耶/
    C.虽古人铸币/发粟极寻常/极庙腐之策/亦不能行而徒藉口/于救荒之无奇策/果待奇策而后饱耶/抑一饱之外/更有何奇策耶/
    D.虽古人铸币/发粟极寻常极庸腐之策/亦不能行而徒藉口/于救荒之无奇策/果待奇策而后饱耶/抑一饱/之外更有何奇策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庚癸:古代军中隐语,指告贷粮食,出自《左传·哀公十三年》申叔仪借粮。
    B.菽麦:指五谷中的豆类和麦子。后也用来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如智昏菽麦。
    C.荐绅:即指缙绅,本义是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D.平籴:旧时指官府在粮食丰收时用平价买进谷物,来等待在荒年高价卖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汤、禹、申叔仪、汲黯或铸造钱币,或乞求于邻国,或矫诏发放粟米,也可以救助一方百姓。
    B.今年庚辰,阴雨不止,豆麦瓜果蔬菜都被淹没。人心动荡不安,米价飞升昂贵,一斗米值四百文钱。
    C.作者与友人私底下议论先生们的做法大而无当;煮粥不能惠及寒土;平籴不能顾及到很贫穷的人家。
    D.作者想要救灾,征得母亲同意后,和友人商量、筹措到若干银两,折算数目,可以买到五百多石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民日食一餐,踞高而望,突多无烟。
    (2)廉得其实,即发粟赈之,而不取其直。
    14.文章开篇,作者为什么说“故云救荒无奇策也”?而文末,为什么又说“则虽谓之救荒奇策,亦不能过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韩偓
    往年同在鸾①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注]①鸾:鸾鸟。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记载,传说古代有一只鸾鸟(神话中凤凰一类的鸟)被捉,因失偶而三年不鸣,后于镜中自顾身影,哀鸣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借寒食节重游李园,追忆了几年前与一位女子鸾桥相会时的温馨美好。
    B.“咏柳绵”暗用《世说新语》中谢道韫以柳絮比雪的典故,突显女子的美貌。
    C.颔联中写诗人在香草小路上踽踽而行,一个“独”字与首句“同”字形成对比。
    D.颈联明白如话却意味深厚,分隔遥远,分别多年,写出空间时间上的音讯难传。
    16.诗歌尾联构思独到,委婉深沉,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在《短歌行》中,曹操想象远方的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旋律变化不断,借助比喻,形象呈现先“滑”后“涩”两种意境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捧起童年时期泛黄的黑白相片,我们会倍感温暖,如烟往事,竟         。金石重器的纸本传拓,恰是伟大中华民族最初年华的黑白照
    这些黑白照的“底片”,是铸刻着方块汉字的青铜鼎彝钟盘,她们代表着人类古老年代
    的冶炼技术、浑朴苍茫的审美意志和笃厚从容的胸襟,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见到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所弥漫的澎湃力量。
    这些承载文字或图样的文明物证,部分陈列在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部分被研制成文创物品砚池、插屏或摆件,陈列于案头,与文人         。同时,它还可以纸本传拓若干,置挂于书房,与我们出入相呼,如影相惜。
    我们与身外的世界,要么遇见,观摩触碰,感知其声色温度;要么素未谋面,只是听闻或领略其影像资料。传拓不一样,其纹样、铭文脱胎于原始器物,留存着原物的肌理、温度和别具魅力的精气神。这就是金石传拓,尤其全形拓艺术         的魅力,高清数字出版和全息影像永远无法取而代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历在目  登峰造极  朝夕相处  独一无二
    B.昭昭在目  登峰造极  朝夕不倦  独一无二
    C.历历在目  登堂入室  朝夕相处  别无二致
    D.昭昭在目  登堂入室  朝夕不倦  别无二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见到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所弥漫的澎湃力量,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
    B.见到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所弥漫的澎湃力量,为之骄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且备受鼓舞。
    C.见到所弥漫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的澎湃力量,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骄傲,且备受鼓舞。
    D.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骄傲,见到所弥漫中华民族出处与来路的澎湃力量,且备受鼓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①         。人们对它寄以厚望,因为②         。据粗略估算,它所蕴含的天然气资源可达已知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数十倍;如果按有机碳储量计算,大约是已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机碳总量的2倍。假如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将会成为未来的能源之星,保障世界的化石燃料安全。
    同时,人们③         ,因为这是一种并不稳定的物质。如果在大规模商业开采中出现意外,可能会造成可燃冰的大规模分解,(        ),引发人们难以想象的后果。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在向这片尚未被攻克的资源库发动猛攻。世界多国正在积极开展可燃冰开采技术研究,继页岩气革命后,一场可燃冰革命也正在吹响号角。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向海洋释放大量天然气,严重的环境灾害造成
    B.释放大量天然气向海洋,环境灾害严重造成
    C.向海洋释放大量天然气,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
    D.释放大量天然气向海洋,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莎士比亚
    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
    ——塞·厄尔曼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以上关于“青春”的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