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方干《听段处士弹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1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方干
    听段处士弹琴
    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起笔似平,开门见山,从演奏古琴的角度切入,语言也比较通俗,实则隐含清音幽曲就在丝丝琴弦与妙指间之意。
    B.颈联正面写段处士的演奏效果,听者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不觉时间流逝,已是圆月爬上窗棂、竹上寒蝉寂寂无声之时。
    C.尾联通过对音乐的评价——只有这时候心更静,每一声每一韵都可以作为后人的示范,突出了段处士演奏技艺的高超。
    D.本诗题目是“听段处士弹琴”,全诗并没有把大量的笔墨花在摹写琴声的高妙上,却令人读来更觉意韵绵长,难以释怀。
    16、诗的颔联“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相比,在描写乐声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B.“颈联正面写段处士的演奏效果”错误,颈联是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段处士的演奏演奏技艺高超。
    16、同: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乐声,喻体都用到了泉水,化抽象为形象,写琴声之动人,有形神兼备之妙。
    异:①从“形”的角度来说,前者使用了“进”字,凸显力度;后者使用了“难”字,凸显缓慢。②从“声”的角度来说,前者使用了“幽音”,突出清远的特点;后者使用了“幽咽”,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泉进幽音离石底”是用清泉从石底进发出清远的声音描摹琴声。这一句是对音乐声的正面描写,首先运用比喻,将琴声比作清泉从石底进发出的清远的声音;“进”““幽”表达精妙,“进”突出力度,“幽”突出幽远。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琴声的悠远动人,写出了段处士弹琴技艺的高超。
    《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是用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的泉水声来描写琵琶乐曲。“幽咽”突出乐声凝滞不畅,“幽咽”是遏塞不畅状,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冰下难”是说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一个“难”字突出乐声缓慢。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综上分析,相同点方面:两句诗都是直接描写琴声的,属于正面描写,分别选用了“泉”“石”“冰”等意象摹写,使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都用到了泉水,用具体的视觉形象摹写抽象的音乐,形神兼备。
    不同点方面:“进”“难”体现出不同的状态,“幽音”“幽咽”突出乐声不同的特点,生动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