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1-12-1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既点明分别的时间,更表明了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
    B.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欢愉,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C. 颈联中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借以劝慰友人要乐观豁达。
    D. 尾联中诗人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缘故。
    16. 有人评论说诗人把感慨集中地写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这句诗里,这是全诗的主脑。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15.C    16. (1)作者与朋友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在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不知道下次相见是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感伤离乱的飘零之感。
    (2)过去分别到现在相见,已经四十年了,“更为后会”的可能性不大了,作者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表达了人生苦短的迟暮之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借以劝慰友人要乐观豁达”错误,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而面对乐景,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可见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已经四十年之久,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四十年后,好不容易相见,路六侍御又要离开梓州,回到长安去做官,这勾起了杜甫满腹心事。他设想:“倘若今后能和路六再度相见,这地点又将在哪里?自己能不能够也被召还朝廷?”回答是不可知的。从他自身蹭蹬坎坷的生活历程,从这次和路六的聚散离合,诗人懂得了乱世人生,有如飘蓬泛梗,一切都无从说起。表达了作者感伤离乱的飘零之感。
    “忽漫相逢是别筵”,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从过去到重逢,聚散离合是这样的迷离莫测,过去的分别,一别就是四十年;别时彼此都在童年,相见时俱入老境。人生苦短,“更为后会”,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表达了人生苦短的迟暮之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