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辙《七代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0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七代
    苏辙
    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而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入于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遂成而不可解。
    自晋以下,天下何其纷纷也。强者不能以相吞,弱者不能以相服,其德不足以相君臣,而其兵不足以相吞灭。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而为东西,其君臣又自相篡取而为七代,至于隋而后合而为一。盖其间百有余年之中,其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然而南不能渡河以有北之民;而北不能过江以侵南之地。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要入哉?盖亦其势之有所不可者也。七代之际,天下尝有变矣。宋取之晋,齐取之宋,梁取之齐,陈取之梁,而周、齐取之后魏。此五衅者,兵交而不解,内乱而无救,其间非小也,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盖其取之者,诚有以待之,而不可以乘其仓卒也。尝试论之。姚泓、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姚兴既死,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兵不劳而关中定。此天下之一时也。及夫刘穆之死,关中未安,席不及暖,兵不及,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方强悍之虏,则天下之势已遂去矣。且此惟不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也,则夫天下之势亦随去之而已矣。
    嗟夫!使武帝既入关,因而居之,以镇抚其人民,南漕江淮之资,西巴汉之粟,而内因关中之盛,厉兵秣马,以问四方之罪戾。当此之时,天下可以指麾而遂定矣,而何江南之足以蒂芥夫吾心哉!然而其事则不可以不察也,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是其心忧惧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故夫有可以取天下之势而不顾,以求移其君,而遂失之者,宋武之罪也。
    【注】①七代:南北朝时期的七个朝代。②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③刘穆:宋武帝刘裕的左仆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五者,兵交而不解                              衅:间隙、缝隙。
    B、武帝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                       举:发动,率领。
    C、席不及暖,兵不及                                  息:呼吸,叹息。
    D、南漕江、淮之资,西巴、汉之栗            引:取得,拿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强者不能以相吞,弱者不能以相服             ②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B、①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                      ②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C、①及夫刘穆死,关中未安                                   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D、①是其心忧慎颠倒,面不见天下之势             ②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没有“因天下之势”的一组是
    ①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为东西
    ②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
    ③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
    ④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力强悍之虏
    ⑤南漕江、淮之资,西引巴、汉之栗,而内因关中之盛
    ⑥是以其心忧慎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一观点,开宗明义,观点鲜明,全文紧扣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B、作者认为自晋以来百余年国家没有统一的原因,是各当权者不善于抓住机遇,不敢采取果断行动,一味等靠而错失良机。
    C、宋武帝刘裕秦顺利平定中关后,没有判断准形势,采取了错误的举措施,丧失了统一全国的机会,照作者的观点来看,刘裕并非“英雄之士”。
    D、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说明宋武帝“见小利”而“大事不成”。边里的“小利”是指控制“江南”,“大事”则指攻取晋而统一天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可入哉?(4分)
    (2)尝试论之,姚泓、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3分)
    (3)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3分)
    
【答案】
    
 
    
1.C
    
2.C
    
3.D
    
4.A
    
5.(1)(4分)难道说那一百多年之间,南方没有机会(或:间隙)值得凭借,北方也没有机会可以进入吗?(2)(3分)我曾经评论它,姚泓、宋武帝的时候,是天下将统一的时机。(3)(3分)他内心想要攻取晋地,却又怕别人在南方造反。
    
【解析】
    
1.
    
试题分析:息:休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①连词,表并死;②连词,表转达折。B①指示代词,那、那些;②副词,加强语气。D①介词,因;②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①仅仅是描写当时天下的形式。没有涉及到“因天下之势”。所以排除A;③ 武帝是趁秦地大乱攻入秦国,正说明了“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排除B、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应该是“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岂:难道。间:机会(或:间隙)。乘:凭借。(2)尝:曾经。际:……的时候。天下将合之际也:判断句式。(3)(3分)恐:怕。夫人:别人。反:造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