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0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曾巩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宋]曾巩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今学士大夫之于持其身、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于内者又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岂不难哉!此予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
    夫有待于外者,余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余授也。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相国寺之维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同舍之士,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而予曾巩子固也。洪君名规,字方叔,以文学吏事称于世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21.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 矣      C.焉         D.也
    22简要分析第(1)段的作用(3分)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先贤学者学习实践“五礼”和“六乐”,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礼仪修养细致入微。
    B.孔子认为乐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在于乐。
    C.作者通过“古之学者”与“今学士大夫”的对比,强调欲成为君子需倚靠礼乐来形成礼仪规范,兼修内心,养成高尚品德。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纵论古今,富有学者气息,对礼乐的态度也可见作者恭谨、严肃的一面。
    24.“噫!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外以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自强不息,以求至乎极也。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此,则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可谓易矣。”为选文中删去的一段,请问该段文字放在哪两段之间更合适?(   )(3分)
    A.(1)(2)段之间     B.(2)(3)段之间     C.(3)(4)段之间      D.(4)段之后
    25.概括本文写作意图(4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21.(1分)B  22.(3分)
    写古代学者学习六艺的困难,不仅要学技艺,还要掌握很多礼节,表明礼乐的繁杂丰富和重要。为后文的对比论证做铺垫/引出后文关于修习礼乐对保持心性、涵养品格的教化作用的议论。
    23.(3分)B
    24.(3分)B  
    25.(4分)
    本文通过论述乐对于修身的重要作用和记叙相国寺维摩院听琴之事,旨在表达对古之学者将礼乐内化于心的仰慕之情,呼吁/劝诫今之学士应该重视修习礼乐,修身养性成为君子。赞扬洪君擅长弹琴能用琴音涵养内心,表达向洪君学习弹琴以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和自勉之情。
    【译文】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呀!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先贤学者们受过家整、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节制,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们坐车的时候(行车有礼)和鸾相应,他们行走时佩环叮咚(令人赏心悦目),他们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亦喜爱“雅”“颂”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我想他们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这就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原因。
    呀!先贤学者,他们用被内外(因素)限制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心性,涵养自己的品格,(竟)到达这种程度。这就是君子能够自爱的理由,每天自强不息,以求达到这种途径的极致。这样他们学习外在知识的时候把这当作本来就应该做的平常事,自省内心时也具备虔诚的心,那么找到他们丢失的本心,祛除他们不良的习气,从而具备文武双全的才能,实现道德的实有,又可说是很容易了。
    孔子说:“人的修养,入门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内化于心的,所以说“成于《乐》”。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盛气凌人,态度磊落而不傲慢。”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这些需是先意义的啊!现在的学士大夫对于修身养性这件事情,凡是对外在知识不能具备边力学习追求极致的学习状态,对自省内心又简略其事(偷工减料),可以说是偷懒简陋,无礼轻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寻找他们丢失的本心,祛除他们不良的习气,从而形成文武双全的才能,实现道德之实有,简直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担心自己无法成为君子反而沦为小人的原因啊!
    对于外物有所倚靠 (外在知识的学习) ,我已经能力不足,而对于弹琴我心里很久之前就想学了,只是担心没有人教我。治平三年夏天,在京师遇到洪君,开始与共居一舍的士人一起在相国寺的维摩院听他弹琴。洪君对于琴,不仅仅擅长琴音,还能够表达其中意蕴。我将向他学习,所以说出我所仰慕先贤的故事,希望拿这些故事来激励启发自己。共居一舍的士人,有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我曾巩子固。洪君名叫规,字方叔,凭借文学吏事著称于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