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黄庭坚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过家 (宋)黄庭坚 络纬①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舍旁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②郁苍苍,田园变畦畛。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③。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注:①络纬:蟋蟀。②宰木:坟墓上的树木。③毁龀:儿童换牙。 12. 下列关于两篇作品的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绝句 律诗 B. 曲子词 歌行体 C. 近体诗 古体诗 D. 绝句 诗余 13. 下列对《过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作品先以蟋蟀叫声急促写气候转凉,渲染出落寞萧索的氛围。 B. 作品接着再以柳树、雇工、宰木的明显变化写出了家乡变迁。 C. 作品接着写作者因为亲戚盛情相邀反而生出到乡似客的感慨。 D. 作品笔锋一转,以浮萍、风霜、灯花喻指人生境遇喜忧参半。 14. 上述两篇作品的画线部分在表达情感时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请对此加以评析。(5分) 答案 12. C(1分) 13. D(2分) 14.《过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过家》虚写、想象,以后即使离开家乡三百里,梦魂也不会离开一寸,将恋乡之情由眼前延伸到未来,增强眷恋的浓度,而且三百里与一寸的强烈对比,也将表明自己无论走到哪里,精神/灵魂之根还在家乡。此句又处于全诗的结尾处,从描写自己离开家乡后家乡的各种物非人非的变化,转到强烈抒情,使渐进中年的作者对家乡根之眷恋喷薄而出。 而《回乡偶书》虽然以景结情,以不变的景物反衬出家乡的变迁,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在《过家》中也有表达,从表达情感的丰富度上,《过家》比《回乡偶书》更具有感染力。(5分) 《回乡偶书》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回乡偶书》尾句写出了只有家乡门前的镜湖水没有改变,用物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浓浓的眷恋。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更能传达物是人非的况味,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而《过家》虽有“三百里”和“一寸”的对比映衬,表现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但相对于《回乡偶书》直白了些,少了些感染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