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主题,激励奋发有为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佳作选评 文 / 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 唐惠忠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 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 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 《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 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 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 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 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这道题的材料具有综述性质,时间跨度百 余年,从“五四”以来,各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均有涉及,力争材料对不同类型、性格、个性、 志趣等的考生都能产生触动,为他们写作创设 适合的心理条件。 材料起到引出主题并适度明确作文范围的 作用,对考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这种提示包括: 1. 从历史层面看,“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 程”与“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示我 们:怀“可为”之志,方得“有为”之实。这方面, 材料中列出的“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我们学 习的榜样……”,都堪为表率。另外,材料第一 句讲党的百年历程,在结构上可视为材料总起 句,在写作上提醒我们要站在百年党史的角度 来思考“可为与有为”。 2. 从现实层面看,因为“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 魂”“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所 以我们坚信自己所处的时代“大有可为”,而自 己的人生也必将“大有作为”。 3. 再从自我层面看,“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一句启示我们 : “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 身处一个“可为”的时代,理应自觉将个人奋斗 的精神、美好的生涯规划融入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只要尽我之力续写历史则必能“有为”。 【学生佳作】 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 文 / 四川一考生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 快,人人自带小马达,“内卷”成为社会之痛。于是,“啃老”成了光荣,“躺平”成了潮流……许多年 轻人认定“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他们看来, 失去了奋斗之心,“无奈之下,躺平就行;迷茫之时,躺平就明;忧伤之中,躺平就好”。 但别忘了,狄更斯的名言还有另外一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切危机与挑战皆是 机遇。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吾辈自当直面“惨 淡的人生”,努力做一个有为青年。 相信可为,方能有为。“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如是说。 曾经的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国家遭受列强欺凌 的时候,詹天佑倾尽全力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 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大大增强了民 族自信心。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中国铁路 总里程仅为 500 公里,而同期的美国铁路长度已达28万公里。而到 2020 年底,中国铁路营 运总里程已超 14 万公里 ;“四纵四横”高铁网建 成运营,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 家,高铁营运总里程大约 3.8 万公里,居世界第 一位。踏过百年征程,我们从一穷二白、封闭落 后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可是,如今还有少数青年信奉精致的利己主义,贪图享乐,不愿奋斗。没有高远的志向,青春躯体和行尸走 肉又有何区别?这是一个充满可能的时代,青年 一代要大胆去创造奇迹。惟有抛却“无可作为” 的执念,才能砥砺出精彩的青春。 坚持有为,方能大有作为。“百舸争流,奋 楫者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奋斗不 应只是口号,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正所谓“大 道至简,实干为要”。“水稻没有杂交优势”,面 对国际“权威发布”,“麦田守望者”袁隆平偏 偏坚信“可以”,他迎着一次次的挫折与困阻,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有生之年孜孜追寻“禾下乘凉梦”。“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肝胆之父”吴孟超从医 70 多 年,挽救了上万人,一生为病人谋利益。这些“90 后”尚且不放弃耕耘奉献,“后浪”们自然也不 甘落后。“石墨烯驾驭者”曹原不断创新,“甜野男孩”丁真、“田园达人”李子柒、“鸡司令”尚育康等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助力乡村脱贫振兴。一代代榜样用行动与坚持,成为时代 的楷模、青年的榜样。在前辈精神的滋养与鼓 励下争做有为青年,我们责无旁贷。依靠“啃老”开创不了新局面,光是“躺平” 突破不了天花板。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吾辈自当争做有为青年。请谨记:相信可为,方能有为 ;坚持有为,方能大有作为。 【点评】 本文思维缜密,结构严谨。作者以 有为青年“燃文化”宣言回应无为青年“丧文化”戾气,强化论点,读来振聋发聩。 在考场之上能如此细针密线,实为难得。 此外,与厚实的内容保持一致,通篇行文铿锵有力,像“惟有抛却‘无可作为’ 的执念,才能砥砺出精彩的青春”“在前辈精神的滋养与鼓励下争做有为青年,我们责无旁贷”等观点句,均表达得气盛而言宜。 来源:《中学生》杂志 高中刊 2021 第10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