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六国论》《阿房宫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1-09-2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六国论》)
    (二)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
    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燕虽小国而后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赵尝五战于秦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斯用兵之效也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D.西取由余于戎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A.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9.下列关于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慎终如始:慎:敬。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结束,如开始一样。形容做事谨慎不懈。
    B.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谦卑的样子。治,安定。古时比喻统治者姿态谦卑、不骄奢淫逸才能使天下太平。
    C.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会加快祸患的蔓延。
    D.裹足不前:裹,缠。脚像被缠住似的停步不前。多指因有所顾虑而不敢前行。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与《六国论》两篇文章均涉及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的史实,作者借古讽今,对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
    B.《阿房宫赋》与《六国论》都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叙议结合。《阿房宫赋》意在诫唐,《六国论》意在规宋。
    C.关于六国破灭的原因,杜牧认为封建暴君荒淫奢靡必然自取灭亡;苏洵则认为六国不抵抗外侮割地苟安以至灭亡。
    D.《阿房宫赋》是文赋,辞采华丽,铺陈夸张;《六国论》则是史论文,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明快。
    答案:
    5.B
    6.A
    7.A
    8.D
    9.B
    10.C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 句意:(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却,使动用法,打退,使……退却。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转折连词,却。
    B.介词,同、跟、和;介词,比。
    C.结构助词,的;代词,它们。
    D.介词,用、拿;目的连词,来。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中“义”,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
    A.名词活用为动词,变成焦土;
    B.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高兴、满意;
    C.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快乐;
    D.名词作状语,向西。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市人之言语多。
    A.省略句,正常表达为: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
    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C.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B. “形容谦卑的样子”“比喻统治者姿态谦卑、不骄奢淫逸”错误。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杜牧认为封建暴君荒淫奢靡必然自取灭亡”错误。结合“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分析,可知杜牧认为六国失败是因为不爱惜人才,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封建暴君荒淫奢靡。
    故选C。
    参考译文:
    (一)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选自《六国论》)
    (二)
    燕赵、韩魏国家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胜、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选自《阿房宫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