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郑谷《菊》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9-06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郑谷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王孙”一句,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透露出对王孙公子不识菊的批评之意。
    B.第二句是写传统的重阳节情景,古人在这一天采菊插戴于鬓上,以求辟邪招祥。
    C.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含有作者对菊的思想情感,末句诗意升华。
    D.此诗既有对菊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
    16.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5.D
    16.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夸张的手法”错。诗歌写了菊的外形及有关的风俗,后两句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王孙莫把比蓬蒿”“由来不羡瓦松高”是对比,没有采用夸张手法来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