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原文是“将更加深入人心”)
2.(3分)B(A,枚举不全面,条件绝对化。C,原文是“实现冬季供热的零碳热源”,改变原意。D,原文是“现代化的必备”标志。)
3.(3分)C(是新的投资热点,不是实现碳中和的手段。)
4.(4分)(1)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产业格局;(2)改变石油地缘政治格局;(3)改变国际竞争焦点。(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5.(6分)首先,提出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将带来重大变革;接着从“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电气化”“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增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阐述其重要变革意义。(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也写出了村民不识真英雄的愚昧”理解不当)
7.(3分)B(“魔术表演时的观众反映”是衬托。)
8.(4分)为保村民不得不指认儿子的无奈与愧疚;作为父亲不能保护儿子却主动牺牲儿子的决绝;即将失去儿子的痛惜;将被村民误解为汉奸的难过。(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出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9.(6分)“欲扬”:程咬铁为保护村民献出儿子生命的牺牲精神、勇报家仇国恨的反抗精神;“先抑”一写程咬铁指认八路的行为遭村民唾弃,二写程咬铁为了讨好日本兵变魔术的行为遭村民谩骂。(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
11.(3分)D(康熙是年号)
12.(3分)D(“即便驳不倒群臣”有误,应是群臣都驳不倒他)
13.(4分)(1)虽然想(和你)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得分点:“强聒”1分、“见察”1分、“报”1分,句意通畅1分)
(4分)(2)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得分点:“泥古”1分、“迂阔”1分、省略句1分、句意通畅1分)
14.(3分)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会招致天下人怨恨诽谤,不利于社会稳定,反对变法;唐介认为任用王安石会导致政策经常变更,不利于国家发展,反对变法;皇帝非常信任王安石,坚决任用他,支持变法。(每点1分)
【乙参考译文】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2
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应是“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
16.(6分)(1)写洞庭湖的平静优美,表达对洞庭湖景色的喜爱之情;(2)写洞庭湖的浩淼和开阔,流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主人公自居的豪迈之情;(3)“无人可说”,表明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4)写月夜之景,流露出作者的悠然自得和坦荡旷达之情;(5)以孤月为伴,引清光自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之情;(6)为人高洁而遭贬,流露出不改初衷的超然物外的自信与旷达之情。(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2)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3)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D
19.(3分)C(C项与原文都表引用;A,表讽刺和否定;B,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或强调)
20.(4分)美育是对学生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召唤,使青少年具有一颗美好的、爱的心灵。
(“对于”改为“对”;补出残缺的谓语“具有”。每改对1处得2分,其它修改合乎语法规范也可得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6分)①无需额外食用功能性食物;②基本不起什么作用;③想靠功能性食物保持健康身体(必须围绕核心词“功能性食物”补写,意思对且不超过字数即可,每点2分)
22.(6分)(1)服用功能性食物,难道不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吗?
(2)服用功能性食物,不能不说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每点2分)
四、写作(60分)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类人追星的态度。粉丝后援团为支持心中的所谓“明星”,打榜投票不惜耗费大量钱财,无厘头捧“星”狂热无度,他们肤浅狂悖的行为,践踏人类良知与社会底线。而南大学子面对在校园取景的影星,则波澜不惊,视若无睹,坦然面对,毫不在乎。第二段材料将上面的两则事例进行对比,且阐明南大学子不是不追星,而是他们心中的明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暗示对南大学子言行肯定与赞赏。
材料对比鲜明,启发考生思考在追星方面应持有正确的态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具有正向引导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任务
1.体裁:材料要求以“触发高中生的联想与感悟”为入手点,应以议论文为主。
2.情境:文章应从追星主体为年轻人的角度来阐述感受与思考。考生应结合材料,从自身出发,认识自己应树立正确追星观念,做一个“有内涵”追星人,要写出自己对此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如何做一个“有内涵的追星人”。文章应立足“有内涵”,结合“追星”来分析阐述。
写作时要扣住“三观正”“正能量”这一主题,阐述一名青少年学生对此应有的思考。要
从“我”的角度思考,阐述如何做有内涵追星人,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明确奋斗方向与目标,进而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人。
4.要求:文章要写出对材料内容的思考,重点是对“内涵”的思考。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材料肯定或否定的某个方面,结合主题要求,谋篇布局,完成写作。
5.建议:学生对“有内涵”的分析与阐释要扣住以下提醒。
“内涵”一般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
“有内涵”是一个人有其具有的内在的独特气质。应涉及的内容——要具有“三观”正确、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心态阳光、品质高尚、精神昂扬、自信坚韧、积极向上、求知欲强等品质。
“星”可涉及方面——对国家有贡献、对社会有积极影响、能体现核心价值观、人生充满正能量的各行各业人才。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产业格局;
(2)改变石油地缘政治格局;
(3)改变国际竞争焦点。
5.首先,提出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将带来重大变革;接着从“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电气化”“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增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阐述其重要变革意义。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已经深入人心”错,原文是“将更加深入人心”。选项时态上未然变已然。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枚举不全面,“只有……才”条件绝对化。原文是“‘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意是“等形式”,且原文句子并未体现“只有……才”的条件关系。
C.“最终达到减少碳热源排放目的”错。原文是“实现冬季供热的零碳热源”,选项改变原意。
D.“而每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就是其标志”错。原文是“每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是其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标志”,可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是“现代化的必备”标志。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设置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是新的投资热点,不能依靠这种做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因此不是实现碳中和的手段。
6.D
7.B
8.为保村民不得不指认儿子的无奈与愧疚;作为父亲不能保护儿子却主动牺牲儿子的决绝;即将失去儿子的痛惜;将被村民误解为汉奸的难过。
9.“欲扬”:程咬铁为保护村民献出儿子生命的牺牲精神、勇报家仇国恨的反抗精神; “先抑”一写程咬铁指认八路的行为遭村民唾弃,二写程咬铁为了讨好日本兵变魔术的行为 遭村民谩骂。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也写出了村民不识真英雄的愚昧”理解不当。原文中村民并不知道程咬铁指认的八路就是他的儿子,文章主题也不是表现村民的愚昧。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魔术表演时观众的紧张……”错。“魔术表演时的观众反映”是衬托,不是对比。
10.C
11.D
12.D
13.(1)虽然想(和你)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 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
(2)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 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
14.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会招致天下人怨恨诽谤,不利于社会稳定,反对变法;唐介认为任用王安石会导致政策经常变更,不利于国家发展,反对变法;皇帝非常信任王安石,坚决任用他,支持变法。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罢黜”的宾语是“中外老成人”,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B。
“几尽”补充说明“罢黜中外老成人”的结果,中间不可断开,而且下一句是说王安石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前面“罢黜”,后面“起用”,这是两件各自独立的事情,所以在“几尽”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康熙帝等都是庙号”错误,康熙是年号。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即便驳不倒群臣”错误,由“众不能诎”可知,应是群臣都驳不倒他。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虽”,虽然;“强聒”,硬啰嗦;“见察”,考虑我的意见;“上报”,答复,即写了封回信;“自辩”,为自己辩解。
(2)“泥古”,拘泥于古事,即思想古板;“迂阔”,不切实际;“若”,如果;“使”后省略代词“之”;“为政”,做官。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找到在“变法”问题上司马光、唐介和皇帝对王安石所做评价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先看司马光的态度,选文一中提到“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招致天下人的怨谤,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再看唐介的态度,选文二中提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唐介认为王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 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所以也是反对变法。
最后看皇帝的态度。由“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帝深纳之”可知,皇帝信任王安石,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参考译文:
甲
安石敬白: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故吧。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后来又想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道理,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辨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如今您来信用以指教我的`,认为我的做法是侵犯了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反对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则认为遵从皇上的旨意,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责成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英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事生非;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抨击荒谬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怨恨和诽谤如此众多,那是早就预知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大多把不关心国事,附和世俗之见以讨好众人为得计。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去考虑反对的人有多少,愿意竭力协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众多的反对者怎会不对我气势汹汹呢?商王盘庚迁都时,连百姓都埋怨,还不仅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假如您责备我占据高位已久,没有能协助皇上大有作为,使百姓普遍受到恩泽,那末我承认错误;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别干,只要墨守从前的老规矩就行,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衷心想念和仰慕您。
乙
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 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 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 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 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 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 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 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 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 的意见)。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 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 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 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 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 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15.B
16.(1)写洞庭湖的平静优美,表达对洞庭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2)写洞庭湖的浩淼和开阔,流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主人公自居的豪迈之情;
(3)“无人可说”,表明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
(4)写月夜之景,流露出作者的悠然自得和坦荡旷达之情;
(5)以孤月为伴,引清光自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之情;
(6)为人高洁而遭贬,流露出不改初衷的超然物外的自信与旷达之情。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暗点月华星辉,明写波光水色”错误,应该是“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
17.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自古一贤能制难 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细”“戏”“箫”。
18.D
19.C
20.美育是对学生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召唤,使青少年具有一颗美好的、爱的心灵。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段文字是对开头中国美学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解说,括号前面“‘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是对“造化”的解说,那么括号中应该是对“心源”的解说,所以应该以“心源”为主语,排除AC两项。
从前后内容的呼应来看,由后面宗白华所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可知,应先说“心”是照亮万物之源,然后再说世界万物在这个“心”上映照,排除B。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与原文都表引用;
A.表讽刺和否定;
B.表特定称谓;
D.表特殊含义或强调。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美育是对于学生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召唤,使青少年一颗美好的、爱的心灵”,一是介词“对于”使用不当,“对于”改为“对”;二是“青少年一颗……”成分残缺,缺少谓语,补出残缺的谓语“具有”。
21.①无需额外食用功能性食物;②基本不起什么作用;③想靠功能性食物保持健康身体
22.(1)服用功能性食物,难道不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吗? (2)服用功能性食物,不能不说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