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我国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中关于“2C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今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021年也成为我国的“碳中和”元年。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目前,在我国现有的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构必然是大势所趋。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多,风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多,而太阳能会是现在的70多倍。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被打开,而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我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地缘政治时代”被完全打破,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全面利益丧失。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上,也就是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1年5月)
材料二: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带来一场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我国将拥有一个以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与直接燃烧化石燃料相比,非化石能源电力无疑是不产生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碳中和目标将促使我国工业走向电气化,各个地方也将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节能、高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交通运输也是如此。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迅速,随着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建筑业同样要跟进。建筑减排,电气化是关键。未来,各地的居住、办公建筑建造和运行都要实现电气化。建筑内部将建成直流配电,并实现建筑的柔性用电。而对于我国北方冬季集中采暖所造成的大量碳排放,也要通过技术探索来逐步进行电气化取代,实现冬季供热的零碳热源。
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将彻底融入生活。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明确,人人减排、绿色低碳的行为习惯无疑将进一步深度融入所有中国人的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每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是其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标志。因此,为了减少垃圾填埋,令其高度资源化,源头上的垃圾分类必须做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除了减排,还有增汇。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就是一条有力举措。可以预见的是,“加强植树造林,提升植被覆盖,让大自然成为碳的搬运工”这样的环保理念未来将更加深入人心,并体现在行动中。此外,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等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和新技术特点,也将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产业发展机遇,影响着广大公众的生活。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确立所涉及的社会层面极其广泛,早已超越了能源、交通等具体领域,未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意义甚至不亚于蒸汽机、电力、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4月)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的要求,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B.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以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
C.“碳中和”目标将促使我国工业走向电气化,交通运输、建筑减排、冬季供暖等行业的节能、高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D.“加强植树造林,提升植被覆盖,让大自然成为碳的搬运工”这样的环保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并体现在行动中。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2060年前,我国只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的形式,才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B.中国实现“碳中和”,将打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也将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C.我国北方冬季集中采暖所造成的大量碳排放,也要通过技术探索,逐步用电气化来取代原有的采暖方式,最终达到减少碳热源排放目的。
D.减少碳排放需要发展循环经济,而每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就是其标志,作为资源化的源头,垃圾分类必须先做好。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现“碳中和”的一项是( )
A.扩大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B.办公建筑建造和运行实现电气化。
C.设置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D.大力研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概括“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生活的改变。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魔术
戴玉祥
外村来的程咬铁正在玩尖刀刺喉的魔术。
他手提尖刀,在人群里连转三圈后,忽的将那尖刀砰的扔到地上。阳光碰到尖刀上,弹出晃眼的光芒来。
围观的人齐喊:“真刀——”,程咬铁也不作声,左脚一点,那尖刀便被稳稳攥在右手。
程咬铁右手攥刀,后退几步,站定,右臂慢慢抬起,刀尖顶着喉结,微微闭上眼睛。
围观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空气,似乎凝结。突然,一声惨叫,那把刀,刀尖从后颈探出,殷红的鲜血,顺刀而流。众人脸色大变,想喊,却喊不出声。程咬铁忽的拔出尖刀,喉结处,丝毫无损。
众人如梦初醒,齐呼:“神奇!神奇!”程咬铁面带微笑,不响一声。
这天,程咬铁正在院内练功,院外哭喊声骤起。程咬铁跑出院子,只见日本兵凶煞煞赶着村民,迎面走来。程咬铁想跑,但没有跑。程咬铁想知道这些日本兵,赶村民做什么。
原来,鬼子的运粮车在村南的戴家湾被八路抄了,鬼子怀疑村子里有八路,才来这阵势。村口,那片空旷地上。叫滕狼的少佐,手按军刀,咆哮:“八路的,交出来!”
没有人回答。“不交的,”少佐抽出军刀,“统统的,死啦死啦。”
还是没有人回答。少佐抬起军靴,咯噔跨前一步,左手拽过刘老爷爷,右手举起军刀……村民们闭上眼睛。
一声断喝:“住手!”
程咬铁跳到少佐面前。“放了他!”程咬铁手指少佐,“我知道八路在哪里。”“你的,知道?”少佐放开刘老爷爷,跨到程咬铁面前,“你的,良民大大的。”少佐脸挂狰狞。
村民们睥睨的目光,喷着愤怒。
“你的,快说!”少佐急了,“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少佐手握军刀,泛着绿光的眼睛,扫视着村民。突然,少佐抓过王家的小孙子,刀刃划着他的脸。惊惧的惨嚎声,令人心悸。
“住手!”程咬铁手指人群中的一位青年,声若蚊蝇,“就是他——”,那青年被拉了出来。
事后,村民的吐沫淹了程咬铁。人人都不理睬他。
这天,程咬铁正练魔术,滕狼少佐走过来。“你的,魔术大大的好。”滕狼少佐泛着绿光的眼睛,直视着程咬铁,“你的,以后军营的耍。”之后,村子里就没人见到程咬铁了。
村民们见了面,就说,程咬铁这个大汉奸死了,报应。只是那个青年八路,死得太惨了。
但也有人说,程咬铁没死。
程咬铁的确没死。程咬铁在鬼子军营里,玩魔术。玩着玩着,便玩出些名堂来。那些日本兵,没事就绕着程咬铁转。就连滕狼少佐,也喜欢上了。
一天,日军淮河战区机关长来少佐的军营,少佐讨好机关长,让程咬铁耍一出魔术。
程咬铁欣然答应。
程咬铁这次玩的是一种叫“推心置肺”的魔术。魔术开始后,程咬铁叫了二个日本兵过来,让二人分别躺在二只木箱里,罩上红布。程咬铁高挽衣袖,双手合拢,在人前连连走过三遭后,步到左边的木箱前,双手霍的插下去,旋即捧出一只血淋淋的的人心来。
机关长腾的拔出手枪。滕狼少佐也站了起来。
程咬铁捧着血淋淋的人心,小声说道:“人命关天,千万不可弄出声响。”说后,将人心放进右边的木箱,再抬出手时,手里已提一叶人肺。
唏嘘声一片。
程咬铁将人肺放入左边木箱。“下面,”程咬铁脸矮浅笑,“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程咬铁揭开红布,二个日本兵从箱子里爬了出来。有人跑过去,看那箱子,内里没有异样,更不见一点血迹。问那二个士兵,回答,好像睡了一觉。
神奇!神奇!
机关长更是觉得刺激。程咬铁趁机激道:“各位长官,我看机关长兴致很高,有请机关长与滕狼少佐‘推心置肺’,好不好?”众士兵齐呼:“大大的好!”
机关长有些犹豫,但见士兵们情绪高涨,不好拒绝,便与滕狼少佐走上台来。
程序照旧。所不同的,是程咬铁又拿了一块大红布,罩在二箱的红布之上。快结束的时候,程咬铁掀起大红布一角,神秘而认真地说:“人命关天,五分钟内,不可掀布。”说后,程咬铁钻了进去。
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忽有人觉出不妙来,跑过去,揭掉红布:机关长,还有滕狼少佐,皆已毙命。
机关长的心被挖,滕狼少佐的肺被掏。
程咬铁不见了。
此时,程咬铁正蹲在一座新坟前,泪流满面。坟里躺着的,就是在滕狼少佐面前,被他指认的那个八路。
只是,村里没有人知道那个八路,就是他的儿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详细地写了程咬铁玩尖刀刺喉的魔术,从鲜血殷红到丝毫无损,展现出程咬铁的技艺高超,也给人物增添了传奇色彩。
B.程咬铁看见日本兵凶煞煞赶着村民,“想跑”是一种本能反应,而“没有跑”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反映出他对村民的担忧与关心。
C.“拽过刘老爷爷”、“举起军刀”、“划着他的脸”突出了日本兵残暴特点,而程咬铁却一再“断喝”其住手,表现了程咬铁勇敢无畏的精神。
D.村民们“睥睨的目光,喷着愤怒”、“吐沫淹了程咬铁”反映了村民对程咬铁的态度的同时,也写出了村民不识真英雄的愚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事语言简化而精确,对人物只描述最基本的动作和状态,各种短句的运用加快了节奏,使叙事更加紧凑明快。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魔术表演时观众的紧张、日本兵的凶狠都与程咬铁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格外鲜明。
C.魔术表演“推心置肺”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进一步显示了程咬铁魔术的神奇,暗扣标题,也表现出程咬铁为复仇一直在苦心谋划。
D.小说结尾夏然而止,简洁交代程咬铁指认的那个八路其实是他的儿子,便再无一字,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更好地深化了主题。
8.文中画线句子包含了程咬铁哪些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9.“欲扬先抑法”,是一种写作方法。“抑”指对人、事、物的贬低;“扬”指对人、事、物的褒赏。小说“扬”的是什么,又做了哪些“抑”?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乙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高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B.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C.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D.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庚,是商朝明君。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迁都到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B.忧,这里指丁忧,这是封建传统礼制。古代朝廷官员在任职期间如果遭遇父母亲的丧事,要辞官回到家乡为父母守孝。
C.卿,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可做古时高级官名,也是古时夫妻或好友之间的称呼。文中是君王对臣子的称呼。
D.神宗,是赵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唐玄宗、宋太祖、康熙帝等都是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不卑不亢。他回信言辞之间既表达了对司马光的尊重,又有理有据阐述了自己变革是为了兴利除弊。
B.王安石刚毅坚定。他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
C.王安石才能很高。他屡次辞官不任,士大夫们唯恐不能与之共事,可见就职前王安石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士大夫肯定。
D.王安石刚愎自用。他陈述儒家经义,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即便驳不倒群臣,也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2)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
14.在“变法”问题上司马光、唐介和皇帝对王安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洞庭青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无一点风色”营造了清幽、静谧的环境氛围。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暗点月华星辉,明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
C.“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象征词人胸襟坦白与人格高洁。
D.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有独到之处,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和谐融会在一起。
16.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看似叙写作者练书法、品茗茶的悠闲,实际上却暗藏诗人无限感慨和牢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公孙丑上》中“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说明人才的重要性。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的手法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上阕写出了元夕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一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乐器声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一句则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景象。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美学有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所以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这就是说,在中国美学看来,“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
心灵美,本质上是一种爱。这种爱,造就了精神的崇高。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舍生忘死、奉献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他们就是“心灵美”的典范,这种“心灵美”就是大爱之心。所以,学校实施美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灵美”。美育是对于学生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召唤,使青少年一颗美好的、爱的心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爱天地万物。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为照亮世界万物之源,“心源”是说世界万物就在这个“心”上映照、显现。
B.“心源”是说就在这个“心”上映照、显现世界万物,“心”为照亮世界万物之源。
C.“心”为照亮世界万物之源,“心源”就是在这个“心”上映照、显现世界万物。
D.“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世界万物之源,世界万物就在这个“心”上映照、显现。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近日以人权问题为由呼吁抵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事,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
B.从“围墙守护者”行动开始以来,哈马斯由加沙地带向以色列领土发射了近3700枚火箭弹,其中近540枚失败发射落在加沙地带内。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进入新时代,闽西老区人民牢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D.走进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凯南路新冠疫苗接种点,记者看到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人是奔着“打一针”来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生或营养师会告诉你,只要按时吃饭、合理膳食、正常锻炼,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都能均衡摄入, ① 。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并不听得进劝,比如熬夜伤肝那就吃护肝片;熬夜容易衰老,通过服用葡萄籽精华来抗氧化、抗衰老,来缓解熬夜所造成的身体损伤。这种错误的认知是,因为自己不规律作息对身体器官的伤害,应该通过对应的功能性食物来弥补。
但事实是,这些功能性食物, ② ,甚至可以说没有效果。毕竟,有专业检测表明,功能性食物里的一些人体所需元素含量微不足道,补钙不如喝牛奶,补维生素不如吃水果蔬菜。因此,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可能会有变化,但都远不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未得更有效果。这也表明了, ③ 是不科学的举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将材料中的“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这句话改为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保持语意不变。
(1)反问句:
(2)双重否定句: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有你3》的一些粉丝后援团,为给“偶像”“爱豆”打榜投票而购买大量箱装牛奶,由于只需要瓶盖上的二维码,牛奶就雇人倒进下水道。而集范丞丞、关晓彤、张一山等明星演员的电视剧《曾少年》,在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取景期间,南大学子们既没有围观,也没有尖叫,甚至连停下脚步来看一看、拍张照片的都没有。
都是年轻人,一边是狂热无度,一边是毫不在乎。南大学子坦言,他们不是不追星,只不过他们崇拜的,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是那些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而不是电视上那些花枝招展的明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作为高中生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做有内涵的追星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