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2.B
3.①保护作用;②承托作用;③装饰作用
4.①佛山祖庙处处体现中国建筑的特色。架梁结构匠心独运,如正殿屋坡曲线按宋代法式营造,前檐施用大木作的真昂斗拱是我国现存少见的宋式斗拱的实例
②佛山祖庙还生动体现岭南建筑的独特风格。建筑手法更讲究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筑装饰也显示浓郁的地方特色。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臂形的短木‘拱’越接近柱头就越长”表述有误,依据原文“在柱头上重重而上,愈上一层的拱就愈长,将上面梁枋托住,把它们的重量一层层递减地集中到柱头上来”可知,应该是越接近柱头就越短。
B.“宋代被确立后”不正确,原文是说“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选项曲解文意。
D.“也有做点缀装饰用的‘一面横额’等秀丽文字”错误。依据原文“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可见中国建筑的“文章”包括“大文章”和“小品”,并不包括做点缀装饰用的文字。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B.选项中的“红楼”建筑“尖顶阁楼”“壁炉、铸铁天花”等并没有体现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而是体现西洋建筑的特点。
5.A
6.B
7.①冷酷无情:占有妻子的钱却只让妻子吃个半饱,导致妻子死亡也不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②恃强凌弱:小职员时胆小怕事,不敢持有个人见解,而成为地主老爷后面对民众却蛮横无理,仗势欺人。
③吝啬小气:省吃省喝,穿得活像叫花子,即使“我”送的钱也攒起来存银行。
8.①“我”是真实的讲述者: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是由“我”的讲述一一展开,真实可信。
②“我”是过程的见证者:从亲人角度,将弟弟尼古拉极细微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见证了他人性从善良到自私吝啬、冷酷无情,不断扭曲的过程。
③“我”是思考的呐喊者:“人需要的不是三俄尺的土地,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作家借“我”的思考,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旨。
【分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主旨的能力。
A.“他希望回到乡下感受自然风光,过上乡间自由自在的生活”有误,尼古拉想在乡村居住并有自己的庄园,只是希望能享受贵族生活,喜欢那种以权势和地位命令并欺压劳动者,自己却不付出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庄园规模之大,戒备之森严,安保之严密”错误,作者借此环境描写,批判了尼古拉生活的封闭和对现实的逃避。尼古拉借庄园周围密布的“沟渠、篱笆和围墙”来与世隔绝,逃避现实。
9.B
10.A
11.B
12.C
13.(1)李善长跟随太祖攻占滁州,担任参谋,参与出谋划策,主管物资供应,很受太祖的亲近信任。
(2)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的险关要塞,户口的多少,百姓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14.①长期追随君王,参与出谋划策;②补给兵粮,安抚官民,稳定后方③推贤举能,为君王选拔人才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祖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太祖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设立茶法,李善长都再三斟酌元朝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
其中“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句式相同,应在“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后分别断句,排除AD。
“元制”是“斟酌”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谥号”错误,应为“庙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封建皇帝在谥号前而还有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其”为代词,指“他们的”;第二个“其”为语气副词,表祈使,可译为“一定”。
B.两个“为”字均为介词,可译为“给、替”。
C.第一个“以”为介词,可译为“因为”;第二个“以”为连词,可译为“从而”。
D.第一个“而”为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为连词,表转折。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表述有误,原文“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意为“诸将都争相进入藏有金帛财物的府库去分财物”,并没有“发生争执”一说。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下”,攻占、攻下;“预机画”,参与出谋划策;“主馈饷”,主管物资供应;“见”,表被动。
(2)得分点:“所以”,“……的原因”或“之所以”;第一个“具”,详细地、完整地;“阨塞”,险关要塞;“以”,因为。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明太祖评价李善长“事朕久”,足见其忠心;萧何自刘邦微时即左右之,也可见其诚,汉高祖评价萧何“发踪指示”,李善长也有“预机画”的行为,可见二人均有出谋划策之力。
李善长“给军粮”,萧何“给军食”等信息,表明二人均是稳定后方的重要人物。
李善长考察人才后推荐给明太祖,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表明二人均有推举人才之功。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明太祖平定滁州,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太祖对他以礼相待。太祖曾经从容地同李善长:“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了解人并善于用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便可轻易平定。”太祖称赞他言之有理。李善长跟随太祖攻占滁州,担任参谋,参与出谋划策,主管物资供应,很受太祖的亲近信任。前来投靠的将领,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太祖。又替太祖(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太祖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李善长熟知旧日的典章制度,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又擅长交际辞令。太祖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太祖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太祖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设立茶法,李善长都再三斟酌元朝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又开放冶铁业,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困苦。洪武三年,朝廷大封功臣。皇帝说道:“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跟随我的时间很长,补给军队粮草,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于是)封为韩国公,并授予铁券,免他死两次,当时封为公爵的有六人,李善长位列第一,太祖诏词把他与萧何相比,对他特别褒扬称赞。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辅佐官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的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的险关要,户口的多少,百姓的疾苦,都是因为箫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留在后方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治理栎阳。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军队的损失。汉王五午,汉王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争功,一年多功劳大小无法决定。高祖因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5.D
16.①尾联写巫师用尽办法都无法解救旱情,天公好像故意放了雨师的假;
②诗人表面将指斥的矛头指向天公,实为反语,实际指斥的是漠视百姓困苦的官吏;
③诗人借此表达对饥荒深深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前六句写景,后二句议论”有误。全诗前四句侧重写景,描写舒州久违的小雨;后四句侧重议论,指斥官吏们、老天爷对百姓疾苦的漠视。
17.乾坤日夜浮 玉鉴琼田三万顷 戒奢以俭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乾坤、鉴、奢、劫、殷、檐。
18.B
19.C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亘古长青”指长久不衰;“源远流长”指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根据原文“战国时期的古老故事”可知该处突出了点翠工艺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恰当。
第二处,“粘贴”是用黏性的东西使纸张等附着在别的东西上或湿的东西贴在别的物体上;“粘合”是指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在一起。
根据原文,是把“底座”和“翠羽”粘在一起,所以“粘合”恰当。
第三处,“卓尔不群”是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多形容人;“独一无二”是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依据后文“每一件都是孤品”可知,“独一无二”更恰当。
第四处“替代品”是指可以等同于或者基本上等同于另一商品使用价值的产品,它以另一商品的相关商品形式出现,影响另一商品的需求变动;“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根据文意应该是寻找点翠原料的“替代品”。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两处语病:
第一是成分残缺,介词“随着”接宾语组成条件状语,常见用法为:随着……的+动态性词语(发展、改善、推移等),所以应当改为“随着时间的流逝”;
第二是句式杂糅,“导致……原因之一”杂糅,可改为“这导致它极受追捧”或“这也是它极受追捧的原因之一”。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
故选C。
20.第一问:史湘云
第二问:因“金玉良缘”之说而心生芥蒂;以假话试探宝玉真情反引起误会。(意思对即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依据原著中宝钗的回答“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可知,贾母所言指的是史湘云。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贾母携众人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向贾母提出要给贾宝玉提亲,从而引出“金玉良缘”之说,宝黛二人因“金玉良缘”之说而心生芥蒂。其实黛玉明知道宝玉对自己也情重,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判断,她用假话试探宝玉的心。她说宝玉爱宝钗,是希望宝玉对他发誓不爱宝钗,只死爱她黛玉一个人。而宝玉听了这话却误认为黛玉不信任自己,便特别生气,把玉也砸了。
21.信息茧房会带来网络群体极化和社会黏性降低的负面影响。
22.(1)引导网民拓宽信息接收渠道。
(2)监管平台优化信息传播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