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王安石《舒州七月十一日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7-22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王安石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王安石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注)①皇佑三年(1051),王安石就任舒州通判,正遇天旱,得雨却未能消除干旱,因有此作。②罗豆:河流名,在舒州罗豆镇。③巫祝:巫师;雨工:雨师,古代传说司降雨之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仗工整,意义相对。观其云气,来势汹汹,应有霖雨;听其雨声,却下得细小,令人失望。
    B.颔联“未生”对“空失”,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雨势之小,未能使河水上涨、山峰隐去。
    C.颈联写百姓刀耕火种一年,预计又将颗粒无收,但是并不妨害享有俸禄的官吏们继续享乐作福。
    D.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先景后议,前六句写景,后二句议论,语气峻急,思想深刻。
    16.诗歌尾联有何“言外之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D
    16.①尾联写巫师用尽办法都无法解救旱情,天公好像故意放了雨师的假;
    ②诗人表面将指斥的矛头指向天公,实为反语,实际指斥的是漠视百姓困苦的官吏;
    ③诗人借此表达对饥荒深深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前六句写景,后二句议论”有误。全诗前四句侧重写景,描写舒州久违的小雨;后四句侧重议论,指斥官吏们、老天爷对百姓疾苦的漠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