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旋涡”的“旋”读音错误,应读作“xuán”;“偏狭”的“偏”字形错误,应写作“褊”;
C.“矻”读音错误,应读作“kū”;
D“实足”的“实”字形错误,应写作“十”;“一惊一乍”的“乍”读音错误,应读作“zhà”。
故选A。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不合逻辑。“避免”与“没有掩盖”否定失当,去掉“没有”。
C.成分残缺。“致力于观众进行深层次、多角度良性互动”缺少介词,在“观众”前加上“与”。
D.结构混乱。“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中的一个。
故选B。
3.C
4.C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一律”,全部;毫无例外。用在此处指“绣片全部新奇”,使用正确;
B.“青枝绿叶”,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也比喻年轻,此处用于形容年轻的顾客,使用正确;
C.“不过”,只,仅仅;只是。依据语境意为“张书林将种种心得诉诸笔墨”和“他幸获成都时代出版社赏识”是表并列或递进关系,无转折意味,故“不过”在此处使用错误,应改为“又”或是“并且”;
D.“众口相传”, 众人辗转述说。此处用于“均让人陌生,一时辗转述说,成为书界珍品”,使用正确。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下半截嚣张”后用逗号错误,因为“同一条裙子,上半截柔媚,下半截嚣张”和“同一件上衣,左半边素静,右半边张狂”是两个表并列关系的分句,“……,下半截嚣张”是第一层并列分句,故“嚣张”后逗号改为分号,起隔离第一层次的分句的作用。
故选C。
5.①名称由来 ②价值应用 ③种类区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提取关键句子为“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这一名称从18世纪沿用至今”,归纳为“名称由来”。
第二段结合“稀土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得出“价值应用”。
第三段由观点句子“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得出“种类区分”。
注意字数限制。
6.示例:①去抚触清凉的河水 ②如何沉默地灌溉田地 ③去探望一群一群的农人
7.D
8.C
9.(1)视角,从制度史和活动史;(2)内容,涉及清代河南乡试的试期和配额、规程和仪节、经费和供应、考官和执事官、解元和举人的地域分布等;(3)影响,不仅能够管窥作为历史存在的清代科举制度和文化,也能“启示”当代中国考试制度和文化。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由政府给予专门的财政支持”错,原文是“至于考试经费,无论是乡试还是高考都主要由政府给予专门的财政支持”,原文有“主要”二字。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 “也是说明河南乡试过程中会遇到战争等一些特殊时期”错。原文说的“特殊性”指的是“制度设计”“实行分区定额之法”“有一系列严格规制”等。河南乡试的“特殊性”不包括“特殊时期”。
10.(1)“红眼病”:羨慕大城市生活的安逸。(2)“踩乎”:损贬边疆的态度。
11.起陪衬作用。三月之前形成夹层冰道,车子容易打滑:三月之时泥塘,要穿高胶靴:四月河道、河床,磨破鞋子。三个过程,程度越来越深。
12.(1)描写细致,画面逼真;(2)词汇丰富,用语生动,思维灵活:(3)长短句结合,节奏明快;(4)语言诙谐风趣,感染力强。
13.“泥泞”,既指自然界的泥泞,也是社会发展中的挫折和阻碍。新疆原本杂乱落后,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泥泞越来越少,到一定阶段,“一点影子也不会留下了”,暗示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期盼。
14.C
15.D
16.A
17.吾里有徐先生若虛者/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18.(1)只要是有病,不管病的时间长短,病势轻重,吃了一次药不见效,立刻摒弃医生离开。(2)我行走几千里也没有见过能比得上他的医生。偶然遇到一个医生,又都是只研究一种病情,擅长一种病的治疗罢了,没有各种病症治疗都擅长的。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贫贱不责其报,意思是“无论富贵贫贱,不要求他们回报”。报:回报。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到/介词,被;
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C连词“用来”/介词“拿”;
D. 均为结构助词,的。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学者们”错,原文“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学者”,指“求学的人”。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我的同乡有一位徐若虛先生,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就辞官回乡做了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者”一般用于上句末尾,表提顿或判断,应在后面断开;
“年十五举进士”主语是徐先生,“年十五”是时间状语,修饰“举进士”,“举”是动词,“进士”是宾语,应在“进士”后断开;
“即谢归业医”主语是徐先生,“谢归”的目的是“业医”,应在“业医”后断开;
“人有一方之良”,“人”是主语,“有”是谓语,“一方之良”是宾语,在“一方之良”后断开;
“一方之良”“一言之善”结构一致,各自断开;
“必重币”省略了主语徐先生和谓语“携带”,可在宾语“重币”后断开;
“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主语是徐先生,“不远数百里”的目的是“师之”,“师”是谓语,“之”是宾语,应在宾语“之”后断开。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凡”,不管;“效”,见效;“屏去”,摒弃离开。
(2)题得分点有:“间”,偶然;“止”,只;“攻”,研究;“者”,……的人。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以来就是这样,现在尤其突出。只要是有病,不管病的时间长短,病势轻重,吃了一次药不见效,立刻摒弃医生。到了巫师那里,反复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深深引咎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说一句责备巫师的话。所以病好了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病没有治好却总是归罪于医生。见效不见效,巫师总是受到最高的奖赏,医生往往要放在后面。所以医生想急于获得利益,取信于人,就必须借助鬼神的名义,做出装神弄鬼的样子,即使是上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不被迷惑的。更有甚者,沅湘之间出现了用人来祭祀不应当祭祀的鬼,谋取利益的事,他们遭受了重重的处罚却不怨恨,巫师带来的祸患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消解。医生的医术长时间不能胜过巫师的巫术,即使有好医生尚且不能施展其医术,来成就他的名声,学习医学的人也就一天天懈怠了,所以有时找遍几个郡也找不到一个好医生。唉!难道是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已经被废弃了吗?为什么巫师造成的祸患到了这个地步呢!人能够过完应有的寿数,不是一种幸运吗!
我的同乡有一位徐若虛先生,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就辞官回乡做了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过几十年,他在医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著有《易简归一》几十卷。辨别疑难杂症,补足缺漏,广泛搜集资料,明辨考察,通晓、洞察细微敏锐的事物,人们都认为他是古人再生。他凭借脉象治病,不按照症状,无论富贵贫贱,不要求他们回报,相信他来治疗的,没有不见效的。那些不来治疗的,也一定提前知道了病情。病人让巫师看过一次,就离开不再去找巫师了,从此,我们乡里的巫师,渐渐不能独占功劳了。我行走几千里也没有见过能比得上他的医生,偶然遇到一个医生,又都是只研究一种病情,擅长一种病的治疗罢了,没有各种病症治疗都擅长的。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通晓医术,沉静深邃,不自我夸耀,不傲气,非常像徐若虚先生。我正忧虑巫师造成的祸患,医学之道不能被认可,坐视百姓生命夭亡而不能救治,而敬佩汤伯高的学问类似于徐若虛,并且试探让他治病马上就见效,因此一并写下巫师和医生行为的利害关系,以及有关徐若虚先生的经历来赠送给他。唉,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虛的汤伯高,相信他们的人都像我家乡的人一样,巫师难道能长时间占据优势吗!
汤伯高名叫尧,自号常静处士。徐若虛名叫棪。听说庐山有一位郭氏,号叫南寄的,也很有名气。
19.疏影、孤雁
20.(1)借景抒情,用“柳岸风来影渐疏”等来反映内心落寞;(2)通过生活场景转换或动作描写,“啸志歌怀”“棋散后”来表达内心落寞;(3)用对比,当年“赤壁”与眼前“蓑翁”,古今对比,写出不得意的落寞之情。
21.做官;合乎道义
22.子路所说的“道”,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克已复礼”的社会主张。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的社会制度处于礼崩乐坏的境地,这时孔子及其门人坚持“克己复礼”的主张,想走周朝的老路,这不符合历史潮流,所以子路说了这句话。
参考译文:
子路说:“不做官则丢失君臣之义。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我早就知道了。”
23.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