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携眼医前往扬州。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蝉噪”写出了蝉声嘶哑,动中见静;“满”写出了台阶青苔之密,来人稀少。两处均表现了禅智寺的冷清。 B.“故迟留”写寺内白鸟徘徊,久久停留,不愿离去,显示了禅智寺的空寂人稀,更突出了与“我”的惺惺相惜。 C.颈联“暮霭”“斜阳”一暗一明,描绘了夕阳西下、暮霭顿生的画面,表现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 D.本诗前三联从感官、色彩、动静、空间的角度描写景物,使画面富于层次感,寓情于景,情景自然交融。 16.本诗和姜夔的《扬州慢》均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3分)B(“更突出了与‘我’的惺惺相惜”错) 16.(6分)①杜诗尾联写“歌吹”,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突出了诗人的身世感慨和孤独失落的心境。②姜词“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两句通过写红药的繁盛反衬整个扬州城的凋残破败,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慨。(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