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麻姑山与麻姑碑 叶兆言 近几年睡眠不好,半夜醒了很难入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于是背古诗文。长诗短诗还能背几首,记住的古文已经不多,但唐代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还能背诵,原因也简单,虽不擅写字,可下过工夫临帖的,只有这个麻姑碑。一遍遍地抄写,自然能背。颜字中,我独钟情麻姑碑。南京有位著名书法家,知道我临麻姑,很不屑地批评:为什么不换一本帖呢?我未置可否。 这块碑在抚州,已毁。可是我仍然一直想去抚州去看看,毕竞颜真卿是在这儿写了《有唐抚州麻姑山仙坛记》。心向往之,便魂牵梦绕,仿佛已经去过无数次。 因为喜欢麻姑碑的字,才喜欢麻姑记这篇文,又因为这篇文,进而喜欢了麻姑这个形象。当然,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我不羡慕神仙的生活,也不太相信神仙的存在,却不反对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神仙。为神仙树碑立传难免浪漫主义,然而要想写出点理想,多些想象的境界,塑造神仙,借助神话,不能不说是一条捷径。《麻姑山仙坛记》只写了三件事:麻姑的传说,麻姑山的风景,麻姑山的道士。颜真卿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公务员,他字写得好,政绩卓著,关键是文章也写得跟字一样,方正,耐看;无论写人,写景,写对话,都是很好的范文。 “杜诗韩文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读碑,读文,读到“麻姑手似乌爪,蔡经心中念言,背痒时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我立刻感同身受。神仙的生活远非我们俗人可以想象,但不易想象,并不代表不能想象。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读好文章,看好风景,听好故事,不就是为了满足心底的那点痒处,被麻姑似鸟爪的小手“杷”几下吗?搔到痒处的感觉太好了。为什么树碑立传?当然是要传之其人,从而流芳百世。写字是为了让人看,作文是为了让人读。字耐看,文章又耐读,仅从这两点看,我觉得,《麻姑碑》已经达到了它的终极效果。 《麻姑碑》中,仙人王方平乘羽车,驾五龙,旌旗导引,威仪赫奕地来到人间,突然想到要和老熟人麻姑见上一面:“久不行民闭,今来在此,想麻姑能暂来。”读到这段文字,不禁心生疑问:唐朝时不是要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吗?为什么颜真卿这么认真的一个人,写《麻姑碑》却犯了忌呢? 再看麻姑的回应,说“当按行蓬菜,今便暂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其中“亲观”的“观”字,专家考订,应是现见的“觐”。颜真卿引用的《神仙传》原文就是“觐”;此外,王方平是长者,麻姑是小姑娘,拜会长者,应该用“觐”,而不能用“观”。“观”的繁字作“觀”,与“觐”的繁体字“觐“太像了,手写失误,也很正常。以此看来,《麻姑碑》的行文,与它的书法特点一样,一方面是人书俱老,法古韵高,另一方面,又自有一分随心所欲的轻松在里面,随手写去,错了就错了。好文章并不怕有错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候,犯点小错误,更有人情味。 无法形容自己对《麻姑》的欢喜之情,还是那话,身未到麻姑山,人好像已经捷足先登。我知道,如今的风景区,一旦身临其境,因为期盼值太高,很可能大失所望,但是只要有机会,即便失望,即便证明不值得,也必须要去。对于历史遗存,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放松的心态,要当回事,又不能太当回事。麻姑究竟在哪儿修行、得道,这个并不重要。其实颜真卿本人也没肯定地说麻姑一定就在抚州,他只说“相传云”,就是说,麻姑可能在此得道。这就够了。 原碑已毁,也不重要。有宋代的碑拓,重树一块,也不难。其实就算原碑还在,也肯定风化得不像样了。相见不如怀念,现在的这块碑,虽然请了当今西泠印社的高手重刻,还是有点那个。好在文化这玩意,从来都是心里有才有,心里有就有。文物,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其精髓在于它的文化含量。麻姑原碑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了;新碑在不在原来的地方竖着,也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又是什么呢,是地气殊异,是江山炳灵。也就是说,我们既然有了机会,就应该到抚州的南城去看一看,去领略一下颜真卿曾经登过的麻姑山,去看看他写麻姑碑的原址,脚踏实地去看一看,传说中麻姑修行得道的圣地,去沾溉一点山川文化的灵气、仙气。 (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置可否:不赞同,也不反对。这里是不反对的委婉说法。 B.恪尽职守:认真、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恪kè,谨慎而恭敬。 C.避讳:避免直接称呼(包括说、写)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D.沾溉:原意是指用水来浸润、浇灌,这里比喻得到益处。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反复临帖而熟悉了碑文,进而生发了对碑文的思考。 B.作者不认同神仙的存在,却肯定麻姑仙坛记带有的神话色彩。 C.颜真卿之所以树碑立传,其初衷就是为了使自己“流芳百世”。 D.作者认为即使麻姑山现状令人大失所望,也是颇值得一去的。 20.文中列举了颜真卿哪些错误?作者对这些错误有什么看法?(6分) 21.文章结尾一段说:“文物,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其精髓在于它的文化含量。其中“外在的东西”包括哪些内容?“文化含量”是什么意思?(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黄昏时分,暮霭沉沉,我们拖着一双沉重的脚步来到江边的山脚下。刚才远望,一座古塔分明矗立在山顶,如今近看,才知古塔并不在山顶。俯瞰,旁边高大的崖壁下有几座老坟,坟前默立的石碑许多已破碎,字迹模糊,难以辨识。枯水季节,原来隐伏江水之下的乱石,悄然露出水面,江水无声,默默流淌,周围一片凄清、寂静。 (1)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双”这个词可删可不删。 B.“俯瞰”表明视角,不能删。 C.删去“许”字节奏感更鲜明。 D.把“悄然”改为“已然”更好。 (2)请修改划线的部分,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使前后语句衔接更加紧密顺畅。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3分)A(从上下文看,作者喜欢麻姑碑,对书法家的意见根本不赞同) 19.(3分)C(“字耐看,文耐读”,因而“流芳百世”,是颜真卿书法、文章达到的效果,不能说就是他的初衷,更不能说是“为自己”) 20.(6分)参考答案:“民”字犯忌讳(1分),“觐”错写成了“观”(1分)。作者认为恰恰是这些错误,反映出颜真卿书、文“人书俱老,法古韵高”的境界(1分),一种随心所欲(1分)的轻松(1分)心态,小错误更有人情味(1分)。 21.(6分)参考答案:风景区令人失望;麻姑在哪里修道;原碑有没有、是否在原地;新碑“那个”(以上答出三点即可给3分。如答“不忌犯讳”“写错字”,也可以给分)。“文化含量”是指文物“地气殊异,江山炳灵”(2分。答“碑的文、字方正耐看、人书俱老、法古韵高,有一分随心所欲的轻松”也可给分),能让人沾溉(感受)文化气息,受到文化的熏陶(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