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浙江省衢州市温州市“衢温51”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6-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浙江省衢州市温州市“衢温51”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就像华山文化不同于华阴文化,嵩山文化不同于登封文化一样,泰山文化也不同于泰安文化(如果确实存在的话),虽然二者也有着一定联系。这是因为前者属于名山文化,后者属于区域文化。说起来,把作为名山文化的泰山文化,与作为区域文化的齐文化、鲁文化相提并论,而作为山东三大文化,就不太科学,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范畴。与此相联系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否存在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与齐文化、鲁文化并举的泰安区域文化呢?这也许是一个使一些泰山文化研究者甚感愕然,但确实又不能不提出的从来未被人们注意的问题。现代文化学告诉我们,区域文化的“区域”划分,不一定与行政区域划分完全重合,也不是每一个行政区都一定存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区域文化。
    ——选编自刘凌《名山文化与泰山文化》
    材料二:
    一是山川文化。古人对天的崇拜,引申出对太阳的崇拜,进而引申出对太阳升起方位东方的崇拜。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一说,根据《五行》《五德》学说享“五岳独尊”称誉。
    二是封禅文化。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传说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三是名人文化。泰山备受历代文化名人的青睐,他们或纷至泰山进行相关文化活动,或留下了许多与泰山相关的诗文著述。孔子在泰山及周边的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开创了名人登泰山之先河,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使后人竟起仿效,接踵而至。
    四是民间信仰文化。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
    ——选编自阚兆成博客《泰山文化研究》
    材料三:
    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经石峪摩崖刻经的风化开裂、脱落等问题日趋严重,虽然采取了截流、围栏等谨慎性保护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攻关,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制定科学保护方案提供了依据。岱庙天贶殿壁画为“山东寺庙仅存的巨幅壁画杰作”,在美术史、绘画史、壁画史上均有它的地位。但是由于清代康熙年间地震及后来诸多因素的影响,壁画空鼓,脱落。
    对于泰山上下的文物古迹应该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及维修,想办法恢复岱庙原有风貌,恢复泰山盘道及三阳观、五贤祠、竹林寺、玉泉寺、灵应宫等古建筑群,特别是对一大批刻石进行保护,也必须开展对石刻文物、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和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整治。
    ——选编自《大众数字报》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泰山文化、齐文化、鲁文化相提并论,并把它们作为山东三大文化不太科学,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层次,泰山文化比齐、鲁文化更出名。
    B.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在地理区域上属于泰安,因此泰山文化从属于泰安文化,泰安文化拥有泰山文化的全部特征。
    C.泰山有“五岳之长”之称,既与泰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相关,又与人们对上天、太阳、东方的崇拜有很大的关系。
    D.截流、围栏等保护措施过于谨慎,只有泰山景区管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维修、恢复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泰山名人文化的一项是()
    A.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登顶泰山,他对泰山印象非常深刻。晚年时还写过《水调歌头·泰岳倚空碧》为友人祝寿。
    B.宋初名士孙复、石介在泰山创立了泰山书院,倡导复兴儒学,普及教育,培养人才,树立了一代学风。
    C.诗圣杜甫年轻的时候曾经两次在山东大地游历,创作了一首咏泰山的诗歌《望岳》,该诗构思奇妙,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D.玉皇大帝、碧霞元君、东岳大帝是泰山上供奉的三个神仙,成为民间百姓的信仰。百姓们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祭祀活动。
    3.以上三则材料对于泰山文化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但很少见到花。在有限的花盆里,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这些与其说是常见,不如说是常备。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也将母亲训练得心灵手巧,家里很多淘汰的旧物都被她不厌其烦地改为他用。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父母送我去报到,趁机游览一下桂林山水。那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出远门,应该也是父母第一次一起出门旅游。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窗外可以见到清澈的漓江水。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花,就像花坛里有一个小人国。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每次进出旅馆,我们都要去看看这些有趣的“人脸花”。分别的时候,母亲想找找有没有种子可以带回家,找了半天没看到一粒果实。突然,母亲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用手指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看到,我都会朝这些“小脸”会心一笑,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想起我们一家五口人。
    ④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阳台角落还留着几棵实用的小葱和辣椒,稀稀拉拉,枯老了也没被摘下放到锅里。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除了在阳台种花,母亲也喜欢用花瓶插花。但我从来没在家里见过“人脸花”。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去花市买一枝回来,不用费心管理,可以观赏半年之久。母亲会挑果实多的那一枝买回家。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张张“小脸”。整齐的五瓣花瓣,嫩黄、粉红、紫色的脸膛,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在微信上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实际上是在暗写母亲喜欢养花,只是早年奉行“物尽其用”原则,在阳台上种些常备植物。
    B.文章两次写到“人脸花”,第一次在桂林一家旅馆,第二次在小区,既实写了此花外形、颜色,又传达出它所寄寓的美好情感。
    C.作者在听到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时流下了眼泪,这是因为作者长期离家,思念亲人,听到此话,感怀伤情。
    D.文章以“花”为线索,叙写了母亲的生活。叙述清晰,细节突出,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文质兼美的散文。
    5.简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6.文章标题“阳台上的花”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③,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③固陵:古代的地点。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D.战不利而壁固陵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人非生而知之者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官知止而神欲行
    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
    B.婚姻,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季父,叔父,父亲兄弟中年纪最小者。
    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张良利用这一契机,使一触即发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
    B.项王即将来犯,张良建议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看似轻描淡写,却更显张良沉稳老练、处变不惊的性格。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离间士卒,未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选文通过典型事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张良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谋士的特点。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九日蓝田①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②,笑倩③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②吹帽: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③倩:请。
    13.下列对这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自宽”“尽君欢”二句真实写出了诗人为了不辜负主人的美意,勉强登高的心情。
    B.颔联写诗人惭愧头发稀落,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倩”传神描绘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
    C.尾联一个问句,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又隐含人事难料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情感跌宕腾挪,酣畅淋漓。
    14.“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历来为人称道。试加以赏析。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周公广纳贤才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认为只要有求贤若渴的诚心,就会赢得人心。
    (2)《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杜甫借助落叶和长江营造出阔大苍茫的时空意境。
    (3)《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如果不从每一步开始积累,就无法到达千里的道理。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蛟龙起舞,妇人哭泣来侧面衬托出箫声的魅力和吹奏的效果。
    (5)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春水”这一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
    六、选择题
    16.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木讷(nà)讪笑(shàn)赤裸裸雷励风行
    B.狭隘(ài)踱步(duó)橡皮筋巧夺天工
    C.自诩(xǔ)青蒿(gāo)笑咪咪装腔作势
    D.孱头(càn)娇嗔(chēng)通迅员无可辩驳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在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群众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C.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D.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而是为了倡导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药物极易被机体吸收,从而克服了中药吸收慢、见效慢,这是中药系列组方的最大特点。
    B.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C.浙江省的“彩虹计划”围绕“支持乡村振兴”为主题,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创业就业,陪伴孩子成长。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优异表现。
    1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
    B.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20.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拟人)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设问)
    2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七、语言表达
    22.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校高一年级将于5月4日晚6点在校报告厅举办红歌合唱比赛。
    (1)学校政教处决定邀请家长来校观看比赛,请你以政教处的名义拟写一则邀请短信。
    要求:信息完整,语言得体,语句通顺,不超过80字。
    (2)请为红歌合唱比赛现场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生活,是“琴棋书画诗酒花”。
    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或体验。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