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朱彝尊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度大庾岭【1】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2】。 度大庾岭 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3】。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注释:【1】大庾岭:在江西大庾县境内。南接广东南雄县。唐丞相张九龄曾派人在此开道路植梅花,岭上设关卡,后人在岭上设祠堂纪念。【2】恨长沙: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3】徂:消逝。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诗的颔联写诗人睹花伤怀,泪几乎要流尽。“尽”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情绪、状态。 B. 第一首诗颈联写景,描写景色的渐变,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情绪更为低沉,所谓“乐景衬哀情”。 C. 第二首诗首联“雄关直上岭云孤”中的“孤”字语义双关,既指山岭峭拔孤立,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内心感受。 D. 第二首诗颔联把想象中的荒芜城阙与眼前的丞相祠堂并举,古今、远近、虚实结合,使全诗的内涵更为丰富。 14. 两首诗歌善于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D.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15. 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 (一) 【答案】13.B 14. C 15. 相同点:都表达了思念家乡、孤独寂寞之感。宋诗“停轺一望家”,停下车来,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朱诗“雄关直上岭云孤”既指山岭孤高,也指自己的孤独寂寞;后两联强调大庾岭的特殊地理位置,刻画夕阳遍照乱山,诗人不忍伫立回望的场景,表达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不同点:宋诗“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在情绪上是顿挫的,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诗人的情绪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考虑自己的出路,充满了希望。“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直抒胸臆,以退为进,把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出来。情感由思念家乡、孤独寂寞到平静而充满希望,几经曲折。朱诗由雄伟的大庾岭联想到开路种花的唐丞相,由丞相祠堂的寂寞联想到越王城阙的荒芜,饱含对古代圣贤的怀想,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情感始终是凄楚悲凉的。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诗人的情绪更为低沉”错误,应是“诗人的情绪趋于平静”;“乐景衬哀情”错误,写景色的渐变是为了衬托心情的变化。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手法的解读错误。 A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长城”,是用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 B项,“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望帝化身杜鹃啼血而泣的典故。 C项,没有用典。 D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后泛指亡国之音。 故选C。 16.【答案】 (1). 江晚正愁余(予) (2). 山深闻鹧鸪 (3). 大行不顾细谨 (4). 大礼不辞小让 (5). 山盟虽在 (6). 锦书难托 (7). 夙兴夜寐 (8). 靡有朝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鹧鸪”“细谨”“锦书”“夙”“寐”“靡”“矣”。 【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