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泮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节用爱民疏 [明]庞泮 臣闻治世莫若爱民,爱民必先节用。盖用不节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欲求善治,不可得也。圣贤明训,陛下所熟闻而躬行心得者久矣,奚俟臣言哉?但臣待罪言路,经年无补,偶有所见,岂敢缄默? 近该内宫监太监李兴等奏备弘治五年元宵灯火料物,已蒙德音俞允,下之工部施行。臣尝观其奏词,亦欲减去十分之三,盖非不知无益而妄费也。但谓朝廷故事,特照常例以奉行尔。 恭惟皇上去年因灾异修省,凡元宵放灯、端阳射柳之类,悉置不举,非惟节财省费,于国家有益;而凝神气,所以颐圣躬者,亦不少也。上格天意,下慰人心,岂不真为一代盛世事欤? 臣又伏睹圣祖神宗条章诏诰,凡所以爱养民命,撙节民财者,则拳拳不忘;至若无益等事,实所未著。或者后世承平日久,偶一时举行,遂以为故事,此虽不遵可也。陛下今年裁之,明年革之,传之后世,亦将以为故事,而永不淫于乐矣。与其以侈费为故事,孰若以节俭?与其以游乐为故事,孰若以优勤之为愈哉?所费钱料,虽曰遽减,亦不下巨万数;一丝一忽,虽非民膏民脂,甚不可以不惜也。 臣又切念东南民力,亦已困竭甚矣。又兼之国家费用浩繁,锱铢必取,动辄差内宫催迫,星火奔驰;或织造缎匹,或印烙木植,前者未来,后者继至,道路喧传,地方愁骇。或苦于供亿之烦,或困于需索之急,纷扰百端,艰难万状。陛下深居九重,特未之见尔。若使见而知之,审而思之,必不能不为之虑忧也! 况今年各处灾伤,比之上年尤甚。地震南京,累日不已;星陨真定,红光烛天。浙江所属府县,并直隶、苏松等处,早潦为灾,生民饥困,本等租赋,尚未能充;奈何又于分外而加扰!当宁,优勤修省之日,未可以为安乐而忽之也。唐太宗有言:“朕为小民之主,必欲轻徭薄赋,使之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亦其在中矣。”此其父母斯民之心何如哉! 伏愿皇上悯生民之雕瘵,节财用之横流。今后凡元宵灯火无益等事,一切置而不举;欲举者亦当痛自刻损,毋徒滥为虚糜。差官印烙木植等项,一切禁而不行;已行者亦当急为追还,勿令重致骚扰。如浙江等处被灾地方,乞敕该部查理行仰所在有司,急为措置赈恤,仍免其田租,宽其力役,如拯溺救焚,庶克有济。设使缓不及事,小民饥寒迫身,深山僻壤之中,又不知其何所为也,可不虑哉?臣狂瞽妄言,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伏惟皇上曲赐优容少加采纳则非惟臣一身之幸天下生民之幸也缘系节用爱民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选自《庞石壁谏垣稿》)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蒙德音俞允 蒙:受 B.实所未著 著:明显 C.星火奔驰 星火:流星的光,比喻急速。 D.臣狂瞽妄言 瞽:昏昧,不明事理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所熟闻而躬行心得者久矣 求人可使报秦者 B.特照常例以奉行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C.此其父母斯民之心何如哉 君亲其谓予何 D.一切禁而不行 惑而不从师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提出了治理国家以爱民为先,爱民就要节用的道理,然后再指出内宫监太监李兴等准备元宵节灯火物料,不知节俭的好处,立论高而针对性强。 B.作者称赞当今皇帝此前停办节日活动,不仅节财省费而且有益身心,也提到前代皇帝的制度诏命中爱民的拳拳之心,为全文的主张树立了正面的榜样。 C.作者陈说东南地区已经困窘,而国家支出沉重,税赋等负担使得地方上非常艰难,并列举多地灾情,然后引用唐太宗的话,点明轻徭薄赋才是皇帝应做之事。 D.作者既称赞皇帝有节俭之心,又直陈朝廷浪费之弊、征收之重,并明确建议所应执行的多项举措。奏章言辞恳切,节俭爱民之心可鉴,符合臣子身份。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伏惟皇上曲赐优容少加采纳则非惟臣一身之幸天下生民之幸也缘系节用爱民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以侈费为故事,孰若以节俭? (2)陛下深居九重,特未之见尔。 答案: 15.B 16.B 17.A 18.伏惟皇上曲赐优容/少加采纳/则非惟臣一身之幸/天下生民之幸也/缘系节用爱民事理/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19.(1)与其把奢侈浪费作为先例,哪里比得上把节俭(作为先例)呢? (2)陛下长久居住在宫中,只不过没看见这些状况罢了。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 实所未著,意思是“确实没有写到”。著:写。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语气词,表停顿;助词,在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B.连词,表修饰; C.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揣测,将会、大概; 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不知节俭的好处”错,原文第二段“臣尝观其奏词,亦欲减去十分之三,盖非不知无益而妄费也”,李兴在奏词中表明想减去三分之一的开支,说明他是知道节俭的好处的。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恳请陛下多多关照,格外宽容,对臣的建议稍微加以采纳,那么不只是臣一个人的幸运,而是天下百姓的幸运啊。只因为本奏章系简省用度爱养小民的道理,不敢擅自做主,郑重的上奏请旨定夺。 “曲赐优容”“少加采纳”的主语都是“皇上”,说的是两件事,应各自断开;“则”字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臣一身之幸”“天下生民之幸也”意思相对,各自断开;也可以利用句末虚词“也”断开;“节用爱民事理”是“系”的宾语,后面断开;“擅便”是“未敢”的宾语,后面断开。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以……为”,“把……作为”;“故事”,“先例”;“孰若”,“哪里比得上”。 (2)“九重”,“宫中”;“特”,“只不过”;“未之见”,宾语前置句,“未见之”,这里指没看见这些状况。 参考译文: 我听说治理天下没有什么比得上,爱惜百姓的。。要做到爱惜百姓,必然先要做到节省国家费用,费用不节省就伤了,才既伤了财气,必然对百姓有害,还想治理好国家是不可能的了。这些圣贤贤明的教诲陛下应是早就耳熟能详,并且亲自实行,心中所得很久了。哪里还用得着等待臣来多说呢。只是我没有提意见,应受处罚。多年没有弥补政治的缺失了。偶尔有看见的东西,怎么敢闭口沉默呢? 近来该内宫监太监李兴等奏请预备弘治五年元宵灯火料物,已蒙皇上允诺下旨给工部执行,我曾看过李兴的奏辞,他也想减去十分之三开支,原来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无益处,并且所花的费用超出了。只是因为朝廷先例,只是按照惯例来遵守执行罢了。 恭贺陛下去年由于灾情而进行修省责己,凡是元宵节放灯、端午节射柳之类活动全部停止不举行,不只是节省费用,对国家有好处,并且凝神息气,保养陛下,自身好处也不少啊。这在上符合上天的意图,在下能够安慰人心,难道不能真的成为一代盛世的事情吗? 我又恭读历代圣祖神宗的有关条例、章程、诏令、文告,凡是用来爱惜教养百姓,节省百姓财力的,就记在心中,不敢忘记;至于说像没有什么好处的,条文确实没有写到。或许后世长期太平无事,偶尔举行一两次,就把它作为一种先例,这样即使不遵守也是可以的。陛下今年裁减开支,第二年革除费用,将这种做法传给后世,后世之君也将把它作为先例,而永远不敢沉溺于游乐了。与其把奢侈浪费作为先例,哪里比得上把节俭作为先例呢,与其把游玩取乐作为先例。哪里比得上把忧患勤俭作为先例更好呢?元宵节所用的钱粮,虽然说突然减少许多,但灯火料物所花的费用,也不少于巨大的上万数。这一丝一毫,即使不是直接的民脂民膏,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珍惜呢? 我又切实叨念东南民众的财力,也已经困竭到极点了。又加上国家费用浩繁,分厘必取,动不动就差内官催迫,像流星的光一样急速。或催取制造绸缎布匹,或催取用印戳烙印上标记的粗壮木材。前面的还没过去,后面的又来到了。这些命令在道路上扰攘纷杂的传达,地方上感到愁苦,害怕。有的苦于供给上亿数目之繁琐,有的困于需求勒索之急迫。带给百姓的纷扰很多,百姓生活非常艰难。陛下长久居住在宫中,只是没看见这些状况罢了。倘若使陛下真正看见并且了解,明白并且思考,必定不能不为之感到深深的忧虑啊! 况且今年各地灾害同上一年相比更加严重。南京发生的地震连日不停止,陨星坠落在真定,红光照亮天空。浙江、河北、江苏等处,旱灾的旱灾,水灾的水灾,百姓饥饿困乏,本来应缴的皇粮国税等尚且还不能完成,如何又在这些份外之事上加以骚扰呢!陛下在金銮殿上忧虑、勤政、修行之日,不可以为了安乐而忽视这些情况啊。唐太宗曾经说过:“我作为百姓的君主,必然先要减轻徭役,减少赋税,使他们能够自给自足。那样的话,我即使不听音乐,从中也能感受到快乐了。”唐太宗像父母一样关爱百姓的心是怎样的啊! 恳请陛下可怜疲敝困苦的生民,节省如水横流的钱财费用,今后凡是元宵节灯火没有好处等事项,全部弃置而不举办;想要举办的也应当痛自节俭,不要使表面化的形式泛滥成灾,从而虚耗钱财。派遣官差催取用印戳烙印上标记的粗壮木材等项目全部严禁而不实行,已经进行的也应当急急追还,不使地方重新遭受骚扰。像浙江等遭受灾害的地方,下旨责令户部以及所属官员赶快拿出措施救济百姓,免除他们的田租,宽见他们的力役,应如救水救火那样急迫。这样对百姓而言,差不多才能够有帮助。如果延缓不去做这件事,百姓饥寒交迫躲避到深山僻壤之中,又不知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这后果可以不考虑吗?我狂妄昏昧胡乱说话,不胜诚惶诚恐之至,恳请陛下多多关照,格外宽容,对臣的建议稍微加以采纳,那么不只是臣一个人的幸运,而是天下百姓的幸运啊。只因为本奏章系简省用度爱养小民的道理,不敢擅自做主,郑重的上奏请旨定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