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东省各地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II

http://www.newdu.com 2021-05-2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广东省各地
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专题II
    广东省汕头市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了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 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 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 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同时,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 “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悲痛心情,又显示了身份特征。
    C. 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 结尾展现了凤姐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7. 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5. B    6. C  
    7. ①“早”体现了宝玉急切的心理和率真的少年天性;宝玉没有像凤姐那样观望王夫人的态度,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老于世故,他只是一门心思希望秦可卿的丧事能够得到圆满料理。②“强”体现了宝玉的聪敏过人,乐于成人之美;宝玉看透了凤姐想接受对牌又担心王夫人阻止的心思,将对牌强塞给凤姐,满足了凤姐心愿。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错误,只是由文中“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这样的话,是看不出“敷衍态度”和“关系淡漠”的。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错误。由“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等相关描写可以看出,这里刻画了王熙凤的急于表现和精明强干的特点。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本题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分析关键字词的意思,把握人物形象。划线句子“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在选文倒数第四段,“早”,有“早早”“早就”的意思,“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写宝玉在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和王夫人说话之后的动作行为,体现了宝玉急切的心理和率真的少年天性,也正因为他的率真,所以他不世故,不观望,一心让凤姐料理秦可卿后事;“强”,有“强行”的意思,在凤姐犹豫不决时,宝玉“强递与凤姐”,说明宝玉通过察言观色明白了凤姐的心思,成人之美,满足凤姐心愿,从而体现了宝玉机灵聪敏、善解人意的一面。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八等文官伊凡诺维奇死了。在送殡行列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饿着肚子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那些热情似火的词语,远比随便哪家小饭馆里的蟑螂都多。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你快穿好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注】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了。“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这种人,但愿他升天!”
    “得了,扎波伊金,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墓地上,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还是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活泼而纯洁,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造的蜜奉献给国家。这个人,他……如今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冷酷无情的死神把僵硬的手按到他身上的时候,尽管他已到了驼背的年龄,但他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和工作激情。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不收贿赂、嫉恶如仇……是的,我们还看到,奥西佩奇把他微薄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现在有谁能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真诚动人的脸,它总是挂着善良的微笑。奥西佩奇,愿你的骸骨安宁!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慷慨陈词,可是听众却面面相觑。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伊凡诺维奇呀。死者生前同他的合法妻子吵了一辈子架,算不得单身汉。他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听众一时都莫名其妙。
    “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看,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仁慈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突然,演说家中断了演讲,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是我们现在的秘书。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真是见鬼!”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奥西佩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葬礼之后,有人说扎波伊金把个活人给埋葬了。
    “不好呀,年轻人!”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再说谁也没请您来宣扬我的脸面。什么不漂亮呀,什么难看呀,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必要拿它来当众展览呢?气死人了!”
    (本文发表于1886年,有删改)
    【注】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扎波伊金明知道某些官员品质恶劣,却极尽赞誉;参加葬礼人也都愿意听别人对死者的虚假美化,反应了当时社会的虚伪。
    B. 演说家扎波伊金随便说某个官员是酒鬼、骗子,老奸巨猾,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足见当时俄罗斯官场就是这样黑暗与腐败。
    C. 波普拉夫斯基找演说家是为了应付一场葬礼,扎波伊金装作一脸悲伤,死者的家属任凭演说家胡乱评价等反应了人情的冷漠。
    D. 在发现弄错追悼对象后,扎波伊金仍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说明他为了演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含有夸张和讽刺意味,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小说明线围绕演说家扎波伊金应邀到葬礼上发表演讲展开,暗线戏剧性的叙写了文官伊凡诺维奇和奥西佩奇二人,可谓高潮迭生。
    C. “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同事波普拉夫斯基对扎波伊金演讲效果的殷切期望。
    D. 小说结尾交代奥西佩奇埋怨演说家对其错误赞美,看似闲笔,实际上是为了暗示当时官场无好人,深刻地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败。
    8.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分析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并简要概括演说家扎波伊金的形象特点。
    9. 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批判现实:
    ①人与人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则无所谓。
    ②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骗子”。
    ③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人无私、不被收买、不收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挖苦”“侮辱人格”。
    人物形象:
    ①能说会道。扎波伊金在葬礼上给一个官员致悼词,夸夸其谈,称得上“妙语如珠”。
    ②厚颜无耻。扎波伊金能把一个酒鬼、骗子、老奸巨猾的家伙说得道德高尚,而且在明知错误地情况下还能把演讲进行结束,足见其说假话脸不变色。  
    9. ①通过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称普罗科非·奥西波维奇是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骗子”,在弹礼演说时却对其极力称颂,这种反差极具喜剧效果。
    ②通过制造意外:扎波伊金热情洋溢地为普罗科非·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在墓碑旁,这种意外使小说极具喜剧效果。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
    D.“说明他为了演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错误。说法不全面,根据原文可知,不仅“因为面子,停不下来”,且“为了得到车马费”等原因,所以不惜厚颜无耻的表演。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对比的手法”错误。“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中“西塞罗”应该是“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整个句子表达了波普拉夫斯基对扎波伊金演讲效果的殷切期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小说所针对的现实批判正是小说所依赖的环境,本文成功地讽刺了沙俄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出卖良心人与人关系的种种丑态。
    “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讽刺社会不平等,大人物死了必须致辞,小人物则无所谓。
    演说家听说秘书死了,先批判了一番“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但因为“骂死人可不安”,所以“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故而他在葬礼上信口开河,歌颂死者的种种根本不存在的美好品性,讽刺了为追求利益而模糊内心是非善恶的群体。
    “诡计多端,老奸巨滑,这种人,但愿他升天”“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你会领到一笔不菲的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扎波伊金随便说某官员是酒鬼、骗子,老奸巨猾,都能得到官员同事的认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场的腐败。
    “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造的蜜奉献给国家……充满青春活力和工作激情……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不收贿赂、嫉恶如仇…………把他微薄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真诚动人的脸,它总是挂着善良的微笑……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扎波伊金明知道某些官员品质恶劣,还极尽赞誉,谎话连篇最后还得到报酬,可知夸夸其谈者能畅行天下。
    听众感觉到演说家的话语不对,却只纠结于名字、外貌、家庭情况,而不对那些不实际的品性夸赞产生怀疑,这说明当时社会都存在这种虚伪的现象,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理怨演说家认错了人,却不是埋怨演说家不敬业,而是埋怨他“那些话训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反映出当时“活人”们都是不无私、容易被收买,喜欢收受贿赂的现象,社会民众都不追求理想高尚的人格,只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乐,可见小说讽刺的是当时的整个社会。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采用“叙述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点”的方式完成答题。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文中描写扎波伊金的语句,然后根据语句概括扎波伊金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政府官员很多都是“酒鬼、骗子、老奸巨猾的家伙”,可到了葬礼上还是说得天花乱坠极尽赞美之能,可见他厚颜无耻,说谎成性。从他与波普拉夫斯基的调侃和在葬礼上那篇悼词可见,他是个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家伙。从他发现自己认错了人之后,“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可见,他厚颜无耻,睁眼说瞎话,竟然还能将悼词继续说下去直到演完整场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
    作者通过各种巧合和人们不合常理的反映来营造喜剧效果;如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和普罗科菲•奥西佩奇,都是秘书,都是酒鬼,而且品行相近,所以演说家的问和波普拉夫斯基的答就产生了误会,从而导致了一幕给活人致悼词的戏码,构思不可谓不奇特。
    演说家面对波普拉夫斯基时对秘书的评价和他演说的内容截然不同,展现人性的虚伪同时,也令人感到一丝幽默。
    听众们只怀疑演说家说的死者外貌等特征不一样,却没对品性提出任何质疑,可见当时这种虚假风气十分常见,人与人之间相互欺骗,情感淡漠至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的埋怨可说是神来之笔,美好的品性只属于死人,活人都是无耻之徒,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
    广东省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
    麦浪闻莺
    周日早上,城管大队长李热心开着自己那辆跑了20多万公里的老爷车,直奔青山镇马家垴村马根根的家。
    马根根是李热心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他家距离德城县城35里,山路蜿蜒难行。李热心一路谨慎地踩离合换档位加油门,吭哧吭哧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此时马根根正蹲在大门口刷牙呢,便口吐白沫地迎上来说,李队好准时啊,每个礼拜都是这个点儿到。
    李热心调侃说,马叔啊,心疼我了是吧?那你就用心养羊呀,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就不用每个星期都这样辛辛苦苦地跑来跑去了。马根根先是一愣,接着就着急地说,李队呀,那我还是晚点儿脱贫吧!你想啊,我要是真脱了,你就不会再来了,我这门亲也就没啦……
    李热心见马根根当了真,就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怎么会呢?我们既然结了亲,那是要一辈子这样你来我往地走下去的。马根根这才咧开大嘴巴说,那就好,那就好。走,我们上山看羊去!说完就一瘸一拐地带着李热心往山坡上爬。
    马根根年轻时,曾是马家垴村最早出门抹灰砌墙赚钱的泥瓦工,足迹遍布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地,30岁不到就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惹得村里人眼馋不已。可就在33岁的那年,他一不小心竟从脚手架掉了下来,不仅伤了下身,还摔断了一条腿,变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废人。养家糊口,治病吃药,都得花钱呐。
    他老婆熬不住,便在一天清晨带着他8岁的儿子跟别人跑啦。深受打击的马根根从此一蹶不振,开始一日三餐地喝酒买醉,喝多了随地而卧,醒了接着再喝,人也整天变得迷迷瞪瞪的。乡亲们都说,这十七八年来,他们就从没见马根根真正清醒过。
    那个春日,当李热心走进马根根家徒四壁的堂屋时,他正伏在三条腿的板凳上喝烧酒哩。李热心说,马叔哇,我是县里派来扶贫的,跟你结真亲斩穷根的。你的事儿,我都听说啦,都过去啦,你得振作起来呀。马根根便擦着眼角的一坨眼屎说,领导,你要是真来帮我的话,得先把我赊的500块的酒钱给还了!
    李热心也不恼,说马叔哇,你自己欠的账,得你自己还呐。要我替你还的话,也行,但你得照我说的去做一一去后山放羊。我跟支书都合计过了,先给你送30只小羊羔来养着,等到年底你把肥羊卖了,只还6000块的本钱就行,多赚的钱全都归你。马根根随即眉开眼笑,说那感情好,感谢政府感谢政府,我愿意去山上放羊!
    隔了两个星期,李热心到山坡上数羊时,发现马根根养的小羊羔居然少了2只,就盘问他。马根根涎着脸说,这小羊羔啊,早成了我的下酒菜啰。
    李热心顿感血冲脑门,不过他还是强压住怒火说,马叔哇,一般情况下,养一只波尔山羊到年底,不出意外的话可以卖到700多块,除去成本200块可净赚500,养30只羊就是15000块钱哩。我是这样盘算的:你吃的第一只羊羔,是年底让你还酒坊500块欠款的;另一只羊羔,是年底让你还村卫生所480块的药费的,这下可全都泡汤了!
    还有,你赊村头王寡妇开的代销店930块的烟钱,得2只羊还吧?她们孤儿寡母的过活也不容易呢。你借隔壁马爹爹的300斤粮食,三年了都没还上,依价折款是530多块,也得指望一只羊还吧?想想你讹村主任的700块钱,骗你同学600块的混账钱。这些账,哪一笔,不都得靠羊还?如果你老是不要脸,应了臭泥巴糊不上墙,那你就继续宰杀这些羊羔下酒吧。
    马根根蹲在地。上拍打着脑袋说,李队,你咋全都知道呢?
    李热心冷笑说,我还知道,你日子过得苦哇,日思夜想你的老婆,还有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哦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前几天我七弯八绕地给你老婆打电话了,她说她现在在广州打工,也挺想你的。她还说,只要你不怪她嫌弃她,年底她就带儿子回来陪你过春节呢。不过依我看啊,他们娘俩儿最好不要回来,免得看了你整天醉醺醺的样子生气,住你臭气熏天的狗窝儿伤心。
    马根根随即狼嚎起来,说李队呀,我要是再宰羊羔子的话,我就是羊崽子,呜呜鸣……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太阳慵懒地抚慰着大地,漫山遍野的红叶秋枝煞是迷人。山风掠过,红叶翻滚,茅草弯腰,现出在山坡。上低头啃草的羊群来。仔细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28只。李热心扑过去逮住一只羊说,马叔,你养的波尔山羊可真不赖,肥美着哩,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马根根黑红的脸膛此刻更红了,说是哩是哩,这些羊啊,是你李队的心我的肝儿呢。
    李热心不免童心大发,便跟这只羊抵角玩儿,边抵边扯开嗓子吼: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马根根也接声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哟嗬嗬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李热心远道而来时马根根“正蹲在大门口刷牙”,凸显了马根根懒散的性格,也表明他对李热心冷淡的态度。
    B.小说写马根根从脚手架掉了下来后生活发生的变化,既表现了他因伤致贫的生活状态,也交代了他成为贫困户的原因。
    C.马根根“擦着眼角的一坨眼屎”让扶贫干部帮还酒钱,这一描写表现马根根精神的萎靡,从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的艰难。
    D.小说在结尾部分通过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山牧羊图,既表现了李热心的帮扶工作有了结果,也烘托出马根根积极脱贫的心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人物的取名很有深意,如“马根根”的名字暗示他贫穷的根子在精神上,帮扶则要在根子上下功夫,才能让他脱贫。
    B.小说在刻画马根根这一人物时,直接描写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在李热心的帮扶下情感的变化过程。
    C.小说以山羊为线索,把“送羊羔-吃羊羔-养肥羊”几个情节串联起来,展现了李热心帮扶马根根的过程,使内容集中。
    D.小说语言朴实流畅,行文中多用口语,亲切自然,又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有力地表现了作品“乡村扶贫”的主题。
    8.李热心这位扶贫干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吼歌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6.A
    7.B
    8.①尽职尽责。利用周末坚持走访、关心贫困户,热心帮助扶贫对象。②亲切待人。他一口一个“马叔”,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对待扶贫对象。③富有智慧。面对扶贫难题,李热心能对症下药,使马根根重新振作起来。
    9.①吼歌表现出马根根积极的心态,表现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②李热心与马根根一唱一和,表现了和谐的干群关系;③吼歌升华了人物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④歌词呼应了小说标题,使整部作品结构圆融。
    【解析】
    6.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
    A.“凸显了马根根懒散的性格,也表明他对李热心冷淡的态度”错,开头描写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符合马根根的身份,从“便口吐白沫地迎上来说,李队好准时啊,每个礼拜都是这个点儿到”体现了他对李热心的热情。
    故选A。
    7.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B.“直接描写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错,文中主要通过李热心的语言来表现马根根生活的变化,所以是间接描写。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从“李队好准时啊,每个礼拜都是这个点儿到”以及扶贫马根根时深入了解他的生活情况等情节,体现了李热心的尽职尽责;
    从“李热心调侃说,马叔啊,心疼我了是吧?那你就用心养羊呀,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就不用每个星期都这样辛辛苦苦地跑来跑去了”“马根根先是一愣,接着就着急地说,李队呀,那我还是晚点儿脱贫吧!你想啊,我要是真脱了,你就不会再来了,我这门亲也就没啦……”“李热心也不恼,说马叔哇,你自己欠的账,得你自己还呐”等情节,可以看出李热心真诚亲切待人,连马根根都不愿脱贫要结这门亲;
    从李热心帮助马根根逐步振作起来的过程,可以看出李热心的智慧。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本文结尾处李热心扶贫的马根根凭借山坡羊有了好的生活发展方向,结尾“吼歌”从情节结构来看,照应了标题“山坡羊”;
    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是马根根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体现利他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二人的一唱一和,也体现了二人间和谐的关系;
    从主旨表达来看,吼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哟嗬嗬嗬”画面开阔,节奏短促有力,愿景美好,充满农村生活气息,深化文章主旨,增添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广东省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月  光
    蓝 月
    夜很静,月光温柔地洒向大地,洒向窗棂,照着熟睡中的人们,偶尔的几声狗吠让小村庄多了几许生气。
    霍平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看见母亲窗前晃动的身影,他知道母亲是不放心自己。母亲不想自己去当兵,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一个堂堂热血男儿怎么可以龟缩在家里?
    那天,母亲把霍平安叫到跟前,说:“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
    “娘,你怎么也不问我一下?”霍平安急了,慌忙打断了母亲。
    “问你什么?”母亲严厉地看着他,“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娘,现在兵荒马乱的,我就算娶上媳妇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又不是你一个人兵荒马乱,别人还不都在过日子?”
    “娘,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有国才有家呀,娘……”
    “不要和娘说什么大道理,国家有没有希望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娘为什么给你起名叫平安?还不是希望一辈子平平安安。娘年纪大了,等不起……”
    “别说了,一月后成亲。”母亲的语气不容商量。
    霍平安知道母亲这一记杀手锏,就是为了留住自己。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可是……霍平安看向窗外,看着暂时还祥和的月色,他知道这样的祥和很快就会被战争破坏。只有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母亲和乡亲们才能过上真正平安祥和的日子。
    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
    母亲终于回房,熄灯了。等了半小时左右,霍平安佯装轻轻咳嗽一声,母亲房间没有动静,他赶紧溜下床,稍微打点了一下行装,然后双膝跪地,心中默念:娘,恕儿子不孝,等赶跑了日本人,我一定给您娶一个好儿媳。
    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
    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
    这一天是1944年5月26日,从这天开始,月光一直出现在母亲的梦中。
    终于,传来了日本人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母亲万分欢喜千分忧愁,月光依旧,平安没有回来。
    母亲站在村口从早盼到晚,从晚盼到早。
    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
    院门“哗啦”一声开了,一位年轻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那人见了母亲,扑通一声跪下了。他磕了一个头,叫道:“娘。”
    母亲惊呆了,双手揉了揉自己眼睛,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
    可是,眼前分明不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说:“孩子,你认错人了吧?”年轻人说:“没有认错,你是霍平安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狗娃从小没有娘,平安说他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娘,平安跟部队开拔了,我受伤不能上前线,娘,你能收下这个儿子吗?”
    “好,好孩子。”母亲抚摸着狗娃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
    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
    狗娃说:“是呢。”
    不经意间,狗娃脸上亮晶晶一片。狗娃说:“娘,有风,风迷了我的眼睛了。”
    母亲一天天老去,母亲再也不能起床看月亮,母亲说:“狗娃,你把窗户打开。”
    母亲的眼睛努力看向窗外,看着窗外的月光,母亲说:“平安,娘听见你叫我了。”
    狗娃忍不住抱住母亲哭出了声:“娘,狗娃对不起你,平安他……”
    母亲笑着摸了摸狗娃的头发,说:“狗娃不哭,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
    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现在,狗娃已经是 90 多岁的老人了。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哽咽着说:“平安为了掩护我牺牲的。”说完,老泪纵横。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这样的情节使平安的牺牲显得更为悲壮,更能凸显平安母子的深明大义。
    B.狗娃知恩图报,他照顾霍平安的母亲到终老,极尽孝心。“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侧面表明他得到了平安母亲的认可。
    C.霍平安母亲一直坚决不让平安参军,是出于对霍平安人身安全和家庭传宗接代的考虑,站在母亲的角度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
    D.母亲在临终前很久就已猜出真相,但有狗娃的陪伴,她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安详离世。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小说围绕着“顾国家还是顾小家”设计了霍平安和他母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形象,并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题。
    B.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富有匠心,在结尾处才交代霍平安牺牲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霍平安的英雄形象,一方面也解释悬念,增添了小说的吸引力。
    C.小说有多处伏笔,如平安不许母亲给自己定亲,“狗娃的脸上亮晶晶一片”,都有所暗示,平安要偷偷参军,平安的牺牲。
    D.整篇小说通过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及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
    8. 文中多次出现有关月光的景物描写,结合全文,分析“月光”在文中的作用。(4 分)
    9. 母亲态度坚决地阻止平安从军,但平安偷偷出走时母亲却未加阻拦,这样的情节设置合理吗?请结合相关情节加分析。(6 分)
    【答案】
    6.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一直坚决不让”“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他 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分析可知,霍平安偷跑出家参军,母亲是知道的,但她并没有阻拦。“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分析太武断。
    7.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D 项,“整篇小说通过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及传神的细节描写”错。根据小说内容可知,文中并无肖像描写。
    8.【答案】①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平安月下投军,母亲月下盼儿,狗娃月下报恩,母亲月下去世。②月光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皎洁的月光使母亲、平安、狗娃都笼罩在圣洁的光芒之中。③月光象征着美好情感。月光象征着母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④月光渲染了气氛。月光的皎洁、美好,使残酷的战争题材作品笼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每点 1 分,满分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可结合文本内 容“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等进行分析可知,“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结合 “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分析可知,月光象征着 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这天,母亲 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 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分析可知,月光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结合“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 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等分析可知,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全文主要写战争,结合文本中“月光”内容分析,月光渲染了 气氛。
    9.【答案】示例一:合理。①平安的母亲也是深明大义的。从下文母亲的祈祷中可见母亲并未怨儿子的不辞而别;她从见到狗娃的那一刻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儿子遭遇不测,但她将痛苦深藏起来。②平安对母亲的说辞起了作用,母亲受到了触动。这一个月来儿子反复讲道理,母亲不会无动于衷。③儿子去意已决,母亲无可奈何。“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 蚂蚁,嘴上起满燎泡”,儿子的焦急母亲看在眼里,知道阻拦也无济于事。(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示例二:不合理。①霍家无后,留下平安是为了传继香火。平安父亲早逝,平安是家中独苗,传宗接代对于一个寡居的妇女来说事关重大,而上战场就意味着可能死亡,所以母亲一定会阻拦。②母亲已经给平安定下亲事,连结婚的日子都定了,而且看守了一个月,表明此事不会是假的,此时儿子走了就会失信于女方。从情理上讲,母亲也不可能在成亲之前放儿子走。③平安并未说服母亲。平安有自己的认识,母亲也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口气“不容商量”,这中间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故,因此母亲不可能瞬间转变。(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论认为合理还是不合理,言之有理即可。如认为合理,可结合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如,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 着平安呀’”可分析出,母亲并未怨儿子的不辞而别;结合“母 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分析可知,从见到狗姓的那一刻,母亲就已经隐 约感觉到了儿子遭遇不测,但她将痛苦深藏起来等等。如认为不合理,可结合“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分析出,霍家无后,留下平安是为了传继香火。结合“‘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分析可知,从情理上讲,母亲也不可能在成亲之前放儿子走等等。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重返乡下
    降忠实
    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一些吃食,回到祖居的乡村老屋。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又站在这方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小的院里。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儿叫龌龊。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不尽的内蕴。
    南窗前丁香的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暴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回到屋里,架在大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沏上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20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手萦绕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第二天微明,我搞不清是被鸟叫声惊醒的。还是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最凛利的寒风里,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的叫声。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我竟然泪眼模糊起来。
    傍晚时分,我走上前河长堤。河水清澈到令人不忍心却又忍不住用手撩拔。一只雪白的鹭鸶,从下游悠悠然飘落在我眼前的浅水边。对岸成片的白杨树林,在蒙蒙灰霉里依然不失其肃然和庄重。我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诺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角架撑着一张钢丝萝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掀一掀抛向萝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萝筛两边分流了。
    我突发联想,印成一格一框的稿纸如同那张箩饰,他在他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粒一粒石子,我在我的“萝筛”上筛出的是一个一个方块汉字。现行的稿酬无论高了低了贵了贱了,肯定是那位农民男子的石子无法比兑的。我们就像是社会大坐标的两极,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
    转眼间五月来了,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连一块巴掌大的裸露土地都看不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瞬间创造出神奇来。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驱然改变了。红苕则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交黑之后才开挖。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垅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
    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柳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装,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遭滚霜击打,柳树通身变得灿灿金黄,张杨在河堤上河湾里,成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频强和生命的尊严。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屡圣洁的温柔,我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直到某一天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淡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丝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见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厚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某个晚上,瞅着月色下这这蒙蒙的原坡,我却替两千年前的刘邦操起闲心来,他从鸿门宴上脱身以后,是抄哪条捷径便道逃回我眼前这个原上的营垒的?刘邦驻军在这个原上,遥遥相对灞水北岸骊山脚下的鸿门,我的祖居的小村庄恰在当间。也许从那个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宴会逃跑出来,刘邦慌不择路翻过骊山涉过灞河,从我的村头某家的猪圈旁爬上原坡直到原顶,才嘘出一口气来。无论这逃跑如何狼狈。并不影响他后来打造汉家天下。
    我在读到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歌时,大为惊讶,白鹿(成灞陵)这道原,竟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最坦率的一首,也足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惹烦了,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迎去。
    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夏日一把朝椅,冬天一把火炉,傍晚到灞河沙滩或原坡草地去散步。当然,每有一篇小说成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是我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
    (摘自陈忠实《白鹿原上》,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开篇,既交持了时间。又暗示了新生活的开始。
    B. 作者写“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了什么重新回来”,表现了他面对现实时的迷茫和此时的无助。
    C. 文中萦绕在作者耳际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其实是作者心声的外显,反映出他回归自我的觉醒。
    D. 白鹿原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自然的宁静和丰收的悸动,这些都成为作者创作的源动力。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回到老屋,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发了作者的情思,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文章用乡下男子筛石子与作者码汉字进行对比,突出乡下人讨生活的不易,流露出作者的悲悯之情。
    C.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描写花乌杨柳、金麦红营、银白雪野、迷蒙月夜,细腻而形象
    D. 文章最后一段既是对开头作者重返祖居老屋原因的回答,又是对他重返乡下生活的总结,突出白鹿原对作者的影响。
    8. 本文采用了情感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9. 本文写刘邦、白居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A  
    8. ①情感线索:作者重返乡下,最初心里感觉酸酸的,生活过程中,白鹿原的风光与历史给作者带来诸多的体验,最后作者体会到创作的喜悦,情感的变化贯穿全文;②时间线索:文章写原上风景时从初春写到冬季,然后从现在的白鹿原写到历史的白鹿原,思路清晰。  
    9. ①借古抒怀,借刘邦表达“过程中的狼狈并不影响最后的成功”的思想,借白居易表达“远离现实的嘈杂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的思想;②增加文章的历史厚度与文化气息;③由现实到历史,再到最后的感悟,承上启下,思路清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狼 叫
    甘应鑫
    三只羊乡的光棍表叔秃顶那年,刚过56岁,随村里人去市火车站当临时搬运工。
    有一天,路过站外一处垃圾堆,忽然听见婴儿啼哭,觉得蹊跷,揭开脏包一看,是个女婴,生命垂危。他心软了,说:“天送的,我收养了。”最后牢牢地抱了回去。
    转眼十年过去。养女吃着百家饭,纳着百家福长大了,而表叔已不经熬,辛苦耕作,骨瘦如柴,又害眼疾。为了多攒点钱供养女上学,他上山采药又摔伤腰椎,差点见阎王。
    当年表叔家日子过得实在太苦,餐餐清汤寡水,顿顿泪水泡饭。父女俩去赶集,村民指指点点。有夸他行善添寿的,有骂他窝囊造孽的,自己吃不饱肚,还捡个小孩养……表叔听了苦笑一下,默不吭声,照旧当成亲生的养。
    最近几年,乡政府抓精准扶贫,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儿,到乡里建洋房,表叔拿不出足够自筹款建房,只好蜗居在村里,仍旧与山相依、以水为伴。
    以往,村里人能关照则关照他,如今人畜搬走,他就成了单身独户,住在村东山脚下一栋毛南族干栏石楼里,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逢上刮风下雨,烧瓦裂缝漏雨,房梁摇摇欲坠,有时还掉落下蛇鼠,住得心惊肉跳。好在,乡干部经常来慰问,又帮他落实贫困户补助金、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生活改善了,心坎压的石头也落地了。
    村上生源少,小学教学点早就撤销了,邻近村小学和初中,合并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方圆二十多公里内的小孩,得走路去乡里读书。表叔家去乡小学,步行至少一个小时,要穿过雾气笼罩的莽莽森林,途中一段险滩,还要从悬崖巨石间挤过去。这里山高水深,荒无人烟,却一点也不寂静,鸟鸣兽啸,连大人都惧怕,更何况小孩;所以家境好的小孩转学,家没钱的,有的就辍了学。养女想退学,表叔对她说:“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你要念好书,争口气!”然后卖掉了家畜。从此,天麻麻亮养女就出门上学,放学又随着星辰到家。
    有一天傍晚,养女放学路过老坟山,乌鸦乱叫,她见一堆新坟招魂幡下,猛蹿出一只白兔,吓得她背脊发冷,中邪似的絮絮叨叨一晚胡话。另一夜,一群野猪又把表叔家稻田拱得一片狼藉。打那以后,表叔为给养女壮胆,想出一个护身秘法:学狼叫。
    过了这么多年,又听见狼叫了,消息传开去,人们觉得怪。
    记者们驱车到了乡里探秘,哪有半点端倪?见表叔的女儿出门上学去,记者好奇地问:“山里有狼,你不怕吗?”她苦笑答:“不怕,我有办法对付狼。”记者一愣,又问:“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她鼻子有些酸,说:“去打工赚钱,照顾爸爸。”在一旁的表叔听了搂住养女无声地抹泪。表叔边招呼记者坐下吃五彩糯米饭,边烧水泡茶,说:“小女从上小学起,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非常懂事乖巧,平时放学回家,就主动做家务……”
    记者们蔫头耷脑钻进密林,喘气爬上磐石,忽听见山崖背后“嗷呜——嗷呜——”的哀声与风声从极远之地呼啸而来,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间激荡,那声浪足以将人掀下山崖。记者们疑心是风声作怪?是狼嗥?是人喊?
    记者们走后,清明阴雨就来了,断断续续,没有放晴过,偶尔还打几个炸雷,屋顶上的瓦被震落下来,门前一株古树被劈开了花。万幸的是,石楼没塌,父女俩躲过了一难。
    表叔没想到,过完分龙节不久,乡政府忽然安置他去了一家养殖场帮忙;还为他养女找到寄养家庭,是一对没有孩子且富裕的中年夫妇。
    终于,三只羊乡里没了狼叫。
    (《河池日报》,2017年9月28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交代地名“三只羊乡”,暗示了地瘠民贫;交代表叔的光棍身份以及他当搬运工的事,为下文写他收养孩子做了铺垫。
    B.作者描写光棍表叔家餐餐清汤寡水、房梁摇摇欲坠、门前古树被劈等细节,有利于突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C.养女是一个懂事的乡村少女形象,她在学习上十分努力,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主动做家务,希望将来能挣钱孝顺养父。
    D.记者在乡里和女孩分别不久就听到了“狼叫”,因此发现了真相。在他们的努力下,乡政府终于对父女二人做出了适当的安置。
    7.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5分)
    8.小说以“狼叫”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解析:选D
    7.参考答案:(5分)(答对2点即可)
    ①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如划拨出专款补贴,鼓励村民自筹资金挪窝。
    ②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仍有贫困人口,国家实施对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制度,如向光棍表叔提供五保供养金、农村低保金等。
    ③农村生源减少,学校实行合并措施。
    8.(6分)(答对3点即可)
    参考答案:①情节上,“狼叫”是最关键的情节,推动了相关情节发展,与父女二人命运的转折关系紧密。②人物上,使父女二人的形象更鲜明。学狼叫是表叔应对困难的策略,体现着父爱;是养女行路时壮胆的行为,表现着她的坚强与成长。③环境上,“狼叫”表现了当地的偏僻与贫穷,为小说的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④主题上,“狼叫”的消失,写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⑤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广东省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C.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
    D.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6.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7.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B
    6.①迷信,请算命人排生辰八字。
    ②传统守旧,给十八岁的女儿相亲,认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
    ③自私狭隘,怕女儿嫁出去受罪,希望招一个上门女婿。
    ④势利庸俗,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
    (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7.①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
    ②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却说得不伦不类,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附庸风雅)。
    ③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这是对她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
    ④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不朽大著之外还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两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