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
2021.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留存,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
(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
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华民族无比重要的精神基因是“勇者不惧”,真正的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
B.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能够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
C.“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勇者不惧外在的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表明还需要加强道义的感召,才能修炼出“勇者不惧”的品格。
B.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
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出“勇者不惧”的大勇。
D.材料三第二段结合时代变迁论述了民族精神内核的变化,第三段结合抗疫现实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下列表述,可以作为论据分别论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项是( )(3 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守 望
王家新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对此无话可说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现在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守望者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来了。没有别的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另一个世界的反光中变暗,更暗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放在这里让亲人们远走他乡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花园会亮起来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表明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B.“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面对黑暗和无助守望者希望能通过躲避来找到幸福。
C.“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D.诗歌中“花园”富有象征意蕴,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而“雷雨”给“花园”带来了黑暗和破坏。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C.“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D.“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守护亲人们失败的无奈与感伤。
8.如何理解“花园会亮起来的?”(4分)
9.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守望者”的形象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0~16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但渡江初,大议惟和战,张浚主复仇,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议者惜之。论曰:张孝祥早负才睃,莅政扬声,迨其两持和战,君子每叹息焉。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10.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读书过一目不忘 大母过余曰 ②再举冠里选 莫令事不举
③会金再犯边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④寻除知抚州 寻蒙国恩
⑤治有声绩 治乱之条贯 ⑥徙荆湖北路安抚使 而迁徙之徒也
⑦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⑧迨其两持和战 迨诸父异爨
⑨擢孝祥甚峻 诏书切峻 ⑩考官已定埙冠多士 高余冠之岌岌兮
A.①③④⑤ B.②⑤⑧⑨
C.⑥⑦⑧⑩ D.③④⑦⑧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忍尤而攘诟
B.复以言者罢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D.君子每叹息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 亦已焉哉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1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即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②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然保留此项制度。
B.①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②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相当于现在的19时到21时,人定相当于现在的22时到24时。
C.①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
②适,古代指女子出嫁;来归,古代丈夫一方称女子嫁到男方家里;归宁,古代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D.①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②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荆州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
B.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很短的时间就能写下数千字的文章;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免。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4分)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4分)
16. 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②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①飕飗,指凉风飕飕。②眄,斜着眼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B.“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句正面点题,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了秋风的劲疾肃爽。
C.“一年颜状镜中来”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诗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D.首尾两句都将秋风称为“君”,表达了作者对给万物带来生机的秋风的喜爱。
18.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歌“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唐诗别裁集》)。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出“英气勃发”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9.(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蜀道难》中“ ”直接写出了蜀道所在的地方山峰连绵不断高耸险峻,“ ”通过写山间水石相搏发出的巨大声响侧面表现出了蜀道的艰险。
(3)用典是诗歌中常用到的写作手法,通过它可以更含蓄、更艺术地表达诗人想表达的内容,如:《锦瑟》中“ ”一句表达出了诗人困惑、迷惘的情感,《李凭箜篌引》中“ ” 一句表现出了李凭弹奏的音乐哀婉悲切、让人心生愁绪。
(4)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景点,《望海潮》中描写出杭州典型景点水光山色、清秀美丽的句子是 。(柳永《望海潮》)
(5)《陈情表》中李密以微贱的身份被授予太子侍从官的职务时,他表达哪怕用生命也无法报答感激之情的句子是 。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杂种高粱好像永远都不会成熟,它永远半闭着那些灰绿色的眼睛。我站在二奶奶坟墓前,看着这些丑陋的杂种高粱七长八短地占据了红高粱的地盘。它们空有高粱的名称,但没有高粱辉煌的颜色。它们用它们晦暗不清、模棱两可的狭长脸庞污染着高密东北乡纯净的空气。这时,一个苍凉的声音从莽莽的大地深处传来,这声音既熟悉又陌生,像我爷爷的声音,又像我父亲的声音,也像罗汉大爷的声音,也像奶奶、二奶奶、三奶奶的嘹唳的歌喉。我的整个家族的亡灵,对我发出了指点迷津的启示: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你到墨水河里去浸泡三天三夜——记住,一天也不能多,一天也不能少,洗净了你的肉体和灵魂,你就回到你的世界里去。在白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还有一株纯种的红高粱,你要不惜一切努力找到它。你高举着它去闯荡你的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你的护身符,也是我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我们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
20.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C. 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D. 让我再看看——哦,我不想再看它,只当是做了一场梦。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你要不惜一切找到一株纯种的红高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020年12月7日,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来自泰国、
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将与中国广西、上海、浙江等11个省份的艺术家们线上联欢,举办23场精彩演出;同时,主办方还将发布中泰、中越、中缅等剧本互译丛书。多国总领事馆代表表示,民族文化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本届戏剧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悉,本届戏剧周以“共铸文化丝路”为主题,旨在展现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动人风姿,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斑斓多彩的戏剧艺术走进中国,为广大戏剧爱好者带来艺术盛宴。
五、写作(60分)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
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