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2020-2021年湖北省部分学校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

http://www.newdu.com 2021-05-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0-2021年湖北省部分学校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麻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通零关道,还报天子,天子大说。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上:指汉武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
    B.苑囿,在汉代是皇帝和诸侯的专属领地,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
    C.转漕,是指转运粮饷,古时陆路上的运输称为“转”,通过水道运输则称为“漕”。
    D.节,即符节,古时象征皇帝亲临,司马相如出使时,朝廷授予其节作为凭证信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相如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少时喜欢读书、击剑,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而改名;他善于著书,后来因作赋受到赏识。
    B.司马相如借赋进谏,方法独特。他创作了《子虚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得到肯定。
    C.司马相如尽心国事,安边有功。他出使西南,开通边疆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
    D.司马相如历经两朝,宦途坎坷。景帝时,他客游梁地,孝王死后,因无官可做而投奔王吉;武帝时,定西夷建功,后又被免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14.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 “唐蒙已略通夜郎”是“还报”的具体内容,应在“还报”后断开,排除BD;“二岁”是“治道”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A。
    11.A.“暗含臧否之意”错。《史记》以“上”称武帝是因为武帝是当朝皇帝,还没有谥号;以谥号称景帝也是褒扬之意,因此“臧否”的说法错误。
    12.C.“开通边疆道路”错,结合原文“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可见“开通边疆道路”的不是司马相如,而是唐蒙。
    13.本题得分点有:(1)卒章,最后一章;因,凭借;风谏,规劝;说,通“悦”,高兴。
    (2)通,开通;诚,如果、果真;愈于南夷,状语后置句。
    14.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结合原文“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分析,一是因为孝景帝不好辞赋,司马相如无法施展才华;二是梁孝王来朝,遇到了邹阳、枚乘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于是辞官“客游梁”。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让他做了郎官。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相如回来报告,说唐蒙已经掠取并打通了夜郎,趁机开通了通往西南的路,征发巴蜀士卒,参与徭役的有几万人。用了两年时间修筑道路,道没有修成,士卒有很多死去的,花费以巨万来计算。蜀地百姓和汉朝当权者多说这件事不好。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交往,得到的赏赐很多,他们大多愿意做汉朝的内臣,请求派遣官吏来管理,和南夷一样。汉武帝拿这件事问司马相如,相如说:“邛、筰靠近蜀地,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为郡县,到汉朝兴起才停止;如今假如再开通,设置成郡县,会比南夷更好。”汉武帝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任命相如为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去出使。司马相如便平定了西夷,邛、筰的国君都请求做汉朝的内臣。打通了零关道,回来答复汉武帝,汉武帝非常高兴。这以后有人上奏说相如出使的时候受贿,失去了官职。过了一年多,又征召他做了郎官。司马相如口吃却擅长写书,他做了官后,不肯参与公卿国家的大事,常称病闲居。
    湖北省天门中学、仙桃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乃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B.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C.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D.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族,指冠盖之族。“冠”旧指贵族、官僚的冠服,这里是达官贵族的代称,冠族指显贵的豪门世族。
    B.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然后由皇帝下诏聘召。
    C.行事,“行”指兼任官职,汉制以职位低的人暂代较高的职务称“行”,此处是暂时代为管理之意。
    D. 累加,“累”的意思是“屡次,多次”,“加”是加官,指在本官之外加上特定官号,增加新的职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文伟立志宏远,轻财而善交游。他年少时即有志向,喜好结交朋友;生性轻视财物,善于抚恤安慰人,颇得人心。
    B.卢文伟身处乱世,有敏锐洞察力。他与刘灵助同谋起义,被侯深所败回到家乡,受高乾邕兄弟影响主动归附高祖。
    C.卢文伟为官尽职,造福一方百姓。他推动本州水利建设,民获其利;抵御韩楼时与士卒同劳苦,拯救贫困,百姓感激。
    D.卢文伟历尽坎,终成人生赢家。他少时即成孤儿,乱世中做过俘虏,率兵起义兵败,后受高祖重用,死后赠溢美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
    (2)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
    14. 中兴初,卢文伟被任命为安州刺史,行幽州事,但他却不能入州执政,请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
    10.C(“平北府长流参军”是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督亢陂”是“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
    11.B(“辟……然后由皇帝下诏聘召”错。“皇帝下诏聘召”是“征”)
    12.B(“受高乾邕兄弟影响”错,“影响”是“互相策应”的意思,结合原文“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卢文伟归附高祖与此也无因果关系。另外,在文中被侯深打败的是刘灵助,而非卢文伟。)
    13.(1)当时出现荒灾,卢文伟赈济了很多人,很受乡里人的拥戴。
    (2)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卢怀道奉上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   
    【解析】本题得分点有:(1)“经”,出现;“赈赡”,救济;“弥”,很多;“为……所”,表被动。(2)“属”,恰逢;“启”,陈述;“嘉”,赞赏、高兴。
    14. ①卢文伟被任命为刺史时,安州还没有归顺朝廷。②卢曹在刘灵助失败后,趁机占据了幽州,继续担任刺史。③卢文伟攻城不下,无法入州执政。(大意正确即可)
    【解析】与题干有关的句子是“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可见首先是因为卢文伟被任命为刺史时,安州还没有归顺朝廷;其次卢曹在刘灵助失败后,趁机占据了幽州,继续担任刺史;最后是卢文伟攻城不下,无法入州执政。
    参考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人氏。家族为北方的豪门世族。父亲名为卢敞,出继给伯父卢假。文伟少时丧父,有志向,阅读了不少经史著作,喜好结交朋友,从小就为同乡所敬重。州府举荐他任主簿。卢文伟三十八岁,才被推举为秀才。被授予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服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灌溉良田一万多顷,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孝昌年间,朝廷下诏任命卢文伟兼任尚书郎中,当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求留文伟任行台郎中。等到北方快要动乱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当时出现荒灾,卢文伟赈济了很多人,很受乡里人的拥戴。不久文伟被杜洛周俘虏。洛周兵败,他又投奔葛荣,葛荣兵败,文伟回到故乡。当时韩楼占据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韩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代理范阳郡事务。防守了两年,文伟与士卒同劳共苦,分散自己的家财,拯救贫困者,人们无不感激欢悦。尔朱荣派遣大将侯深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被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任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到尔朱荣被诛杀时,文伟知道侯深难以信任,就引诱他外出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侯深失去了根据地,于是前往中山。庄帝去世后,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共同商议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下文伟主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大将侯深打败,文伟放弃瀛州,逃归本郡,仍然和高乾邕兄弟互相策应。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卢怀道奉上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中兴初年,被授予安东将军、安州刺史。当时安州没有归顺朝廷,文伟还是留守,担任统帅的职务,代理幽州事务,被授予镇军、正刺史等职务。当时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卢曹趁机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尔朱兆还是让他做刺史,卢曹占据城池,卢文伟攻城不下。文伟不能入州,就以郡所为州府办公。太昌初年,升任安州刺史,屡经加封任散骑常侍。天平末年,高祖命令文伟代理东雍州事务,后改任代理青州事务。文伟生性轻视财物,爱交宾客,善于抚慰待人,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兴和三年在州中去世,享年六十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为孝威。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B.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C.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D.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世北方的游牧民族虽也有称其首领为“单于”的,但更多的却是称“可汗”。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D.陛下,一直以来都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为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朱家家里,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使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受到曹丘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4分)
    (2)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4分)
    14. 樊哙表示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但是季布认为樊哙这个人该斩首,季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怎样?(3分)
    【答案】
    10.【答案】:B【解析】原文标点为“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11.【答案】:D【解析】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如《荆轲刺秦王》:"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12. 【答案】A【解析】:原文“季布匿濮阳周氏”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1)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冒昧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购”“迹”“臣”,每词1分,大意1分。)
    (2)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为”“其”“以为”,每词1分,大意1分。)
    14. 【参考答案】①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季布认为樊哙是当面撒谎;(2分)②吕后退朝,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1分)
    【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入困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冒昧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滕公等到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与窦长君有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我出游向天下人宣扬您的名声,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闻名,是曹丘宣扬的结果啊!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汪德臣,字舜辅。年十四,侍太子游猎,矢无虚发。从征蜀,将前军出忠、涪,所向克获。进攻运山,率麾下先。所乘马中飞石死,步战,拔外城。宪宗素闻其名,及入觐,所陈悉嘉纳,赐印符,命城沔州。沔据嘉陵要路,德臣缮治室庐,部署官属,数日而集。又诏德臣城益昌,诸戍皆听节制。世祖以皇弟有事西南,德臣入见,乞免益昌赋税及徭役漕粮,屯田为长久计,并从之。即命置行部于巩,立漕司于沔,通贩鬻,给馈饷。奏乞以兄忠臣摄府事,使己得专事益昌。益昌为蜀喉襟,蜀人惮其威名,诸郡环视,莫敢出斗。
    甲寅春,旱,嘉陵漕舟水涩,议者欲弃去,德臣曰:“国家以蜀事托我,有死而已,奈何弃之!”杀所乘马飨士。袭嘉川,得粮二千余石。云顶吕达将兵五千邀战,即阵擒之,复得粮五千石。既而鱼关金牛水陆运偕至屯田麦亦登食用遂给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德臣揣知之给券纵去皆泣谢
    戊午岁,帝亲征,次汉中,德臣朝行在所。帝幸益昌,驻北山。嘉陵、白水交会,势汹急,帝问:“船几何可济?”德臣曰:“大军百万,非可淹延,当别为方略。”即命系舟为梁,一夕而成,如履坦途。帝顾谓诸王曰:“汪德臣言不虚发。”赐白金三十斤,仍命刻石纪功。苦竹既逆命,至是攻之,岩壁峭绝,或请建天桥,帝以问德臣,曰:“臣知先登陷阵而已,建桥非所知也。”既而桥果无功。乃率将士鱼贯而进,帝望见,叹曰:“人言其胆勇,岂虚誉邪!”德臣微疾,帝劳之曰:“汝疾皆为我家。”饮以葡萄酒,解玉带赐之,曰:“饮我酒,服我带,疾其有瘳乎!”德臣泣谢。攻钓鱼山,几为飞石所中,遂感疾。帝遣使问劳,俾还益昌,奏曰:“陛下尊为天子,犹冒寒暑,服劳于外,臣待罪行伍,死其分也。”又遣丞相兀真赐汤剂,卒不起,年三十有六。中统三年,追封陇西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汪德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鱼关 / 金牛水陆运偕至 / 屯田麦亦登 / 食用遂给 / 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 / 德臣揣知之给券 / 纵去 / 皆泣谢 /
    B.既而鱼关 / 金牛水陆运偕至 / 屯田麦亦登 / 食用遂给 / 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 / 德臣揣知之 / 给券纵去 / 皆泣谢 /
    C.既而鱼关 / 金牛水陆运偕至 / 屯田麦亦登食用 / 遂给 / 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 / 德臣揣知之 / 给券纵去 / 皆泣谢 /
    D.既而鱼关 / 金牛水陆运偕 / 至屯田麦亦登 / 食用遂给 / 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 / 德臣揣知之 / 给券纵去 / 皆泣谢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麾下,旧时对将帅的敬称,也称将帅的部下。麾,军旗。
    B.入觐,指诸侯或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也指子女拜见久别的父母。
    C.摄,代理,例如“摄行”,指代行职务;“摄政”,指代替君主管理国家。
    D.刻石,又称“勒石”,指刻字于石,亦指立碑,多指记载功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汪德臣年轻有为,所向披靡。十四岁的时候,陪伴太子出游打猎,箭无虚发。跟随出征蜀地,率领前军所经过的地方都能取得胜利。
    B.汪德臣为人勇敢,身先士卒。进攻运山时,率领部下率先登城。所乘的马被飞石击中死掉了,就徒步作战,最终攻占了运山外城。
    C.汪德臣忠于朝廷,尽心尽职。在嘉陵水路不畅,有人建议弃城而走的时候,汪德臣慷慨陈词,并将自己的坐骑杀掉,分给士兵食用。
    D.汪德臣才能超群,富有远见。军队经过嘉陵江时,其他将领建议坐船渡河,汪德臣看到水势湍急,放弃用船渡河,运用渡船架设桥梁,使军队安全通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益昌为蜀喉襟,蜀人惮其威名,诸郡环视,莫敢出斗。(4分)
    译文:
    ⑵国家以蜀事托我,有死而已,奈何弃之!(4分)
    译文:
    14.在镇守益昌期间,汪德臣做了哪些有益于军民的事?(3分)
    【答案】
    10.B “既而鱼关、金牛水陆运偕至”中,“偕至”是一起到了的意思,其间不能断开,排除D;“食用遂给”是军饷于是就可以自给了的意思,其间不能断开,排除C;“德臣揣知之”意思是汪德臣揣摩知道了,后面不能再有其他成分,排除A。故选B。
    11.B (“也指子女拜见久别的父母”说法有误。)
    12.D (“其他将领建议坐船渡河”错误,应该是“宪宗询问何时能够渡河”。)
    13.⑴益昌作为蜀地的交通要道,蜀人害怕汪德臣的威名,各郡都采取观望的态度,
    没有谁敢出来和他争斗。(得分点:“惮”“环视”“莫”各1分;句意1分。)
    ⑵国家把蜀地事务委托给我,我只有拼死尽力罢了,为什么要弃城逃走!
    (得分点:“以”“而已”“奈何”各1分;句意1分。)
    14.①请求免除益昌的赋税及徭役漕粮。(1分)
    ②建议实行屯田,作为长久之计。(1分)
    ③在巩昌设置行部,在沔州设立漕司,通商以买卖物品,供给军队的粮草。(1分)
    湖北省宜城一中等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 14 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翰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C.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
    (2)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
    14.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
    10、【答案】B【解析】“也”为句末助词,其后断句,排除 AD;“轼”为人名,作主语,其后不可断,排除C。故选 B。
    11、【答案】B【解析】B 项,“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错,起居注不记录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故选B。
    12、【答案】B【解析】B 项,“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分析有误,据原文“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可知,囚室都空了是因为王安礼处理案件雷厉风行,将之前滞留的案件都处理完了。并不是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故选B。
    13、【参考答案】(1)(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他。
    (2)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很近,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
    【解析】(1)偕,与„„一起,1 分;访,询问,1 分;大意 2 分,共4 分。(2)迫,逼近或离„„很近,1 分;国嗣,皇朝的后代,1 分;大意 2分,共 4 分。
    14、【参考答案】①苏轼下狱,情势危急,无人敢救的情况下,王安礼直言不要因言治罪,请求宽恕苏轼。②王安礼以文王治政为例,直言未闻迁坟有利后代子嗣,劝说皇上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参考译文】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考中进士,接受河东唐介的征召。(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就推辞了,被任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召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座位。升任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询问他一些国家大事。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论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只是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怨恨。现在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有才能的人。”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璪都指使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开封府,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将要审查而没有判处的有几万人。王安礼分类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过去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远方异域惊叹,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官阶一级。
    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大概有数十万座,众人震动、恐惧。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的过失,以端明殿学士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张汝贤也被罢免。绍圣初年,恢复原职,主管永兴军。绍圣二年,任太原府知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追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
    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谨,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顷之,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蕴以姻戚,不欲在内,苦求外出,复以为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常侍如故。
    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性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晋书王蕴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B. 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C. 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D. 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累迁,文中指多次升迁,与“稍迁”“超迁”意思不相同。“迁”表示官职变动时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
    B. 简文帝,即东晋时期皇帝司马昱,“简文”是帝王年号而非谥号。年号是汉武帝开始创置,古代帝王在位期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C. 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在汉魏两晋时期,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 追赠,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加封赏爵位官职,不可以指对当朝离职的功勋卓著的大臣给予特别赏赐以示褒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蕴性格平和公正。他没有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每次有官职空缺时,总是有多人争相谋求,王蕴都是公正地处理从来不偏袒哪个人。
    B. 王蕴善于举荐人才。在简文帝做会稽王主持朝政时,他尽可能地推荐人才,并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使人尽其才,所以那些没有被任用的人也毫无怨言。
    C. 王蕴谦逊有礼得体。他认为自己是因为蒙受恩泽被赐爵,不符合国家的典章制度,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直到谢安劝说他,他才接受了先前的封赏和任命。
    D. 王蕴敏于观察识人。他的儿子和王悦一向交好,王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王悦可能不是儿子的好朋友,后来二人的关系果然不像当初那样友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
    (2)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14. 王蕴不等上报就擅自救助灾民,原因是什么?从中可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请依据原文简要回答。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他(王蕴)补任吴兴太守时,很有德政。所管辖的当地发生灾荒百姓没饭吃,他就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2)朝廷因为他违犯制度免除王蕴的官职,官员百姓等都到朝廷为他争辩,皇帝特例只将他降职为晋陵太守。   
    14. 原因:百姓即将饿死等不及
    品质:①有仁爱之心②敢承担责任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的翻译是:谢安劝说他:“您居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应该看轻自己,来有亏时运,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做到让自己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
    “后父之重”译为“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是“居”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宜依褚公故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令在权贵”译为“让自己身处权贵中”,“令”是此句的介词,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简文’是帝王年号而非谥号”说法错误,“简文”不是年号而是谥号。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直到谢安劝说他,他才接受了先前的封赏和任命”理解错误,原文第3段“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分析可知王蕴没有接受先前的封赏,只是接受了后来的官职任命。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荒,名词作动词,发生灾荒;辄,就;赡恤,救济,抚恤。
    第二句重点字词:以,因为;诣阙,这里指朝廷;讼,争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分析题干要求,可知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分析王蕴不等上报就擅自救助灾民的原因;第二问是从中可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通过阅读分析原文可知答案参考内容在第2段。
    根据第2段“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谨,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可知王蕴不等上报就擅自救助灾民的原因百姓即将饿死,等不及上报。
    根据王蕴说的话“今百姓嗷然,路有饥谨,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可知他有对百姓的仁爱之心。根据王蕴说的话“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可知他有敢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王蕴,字叔仁,是孝武定皇后的父亲,司徒左长史王蒙的儿子。起初担任官职佐著作郎,多次升迁官职成为尚书吏部郎。王蕴性格平和,不压制出身低微的人,每次空缺一个官职时,总有十多人相争,王蕴公正处断不偏不倚。当时简文帝为会稽王、主持朝政,王蕴总是接连不断去信报告,说:“某人有名望某人有才干。”他尽可能地推荐人才,并根据性格特点使人尽其才,所以不被任用的人也毫无怨言。
    他补任吴兴太守时,很有德政。所管辖的当地发生灾荒贫困的百姓没饭吃,他就打开粮仓救济百姓。主簿坚决反对,劝说并请求他先详细上报朝廷等候批复。王蕴回答说:“现在百姓嗷嗷待哺,路边已有人饿死,如果等上报朝廷批准后再赈济百姓,怎么能救济快饿死的人呢?擅自开仓赈济的过失,罪责在太守,如果推行仁义而得罪,我没有什么怨恨。”于是大规模开仓赈济饥饿的灾民,大多数人依赖王蕴的救济而存活下来。朝廷因为他违犯制度免除王蕴的官职,官员百姓等都到朝廷为他争辩,皇帝特例只将他降职为晋陵太守。到晋陵后他仍旧推行爱民、惠民政策,受到百姓称颂。
    他的女儿被立为孝武帝的皇后,因为是皇后的父亲,他被升迁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为建昌县侯。王蕴认为因为恩泽被赐爵,不是古来的惯例,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再三督促劝告,王蕴最终还是拒绝,于是朝廷任命他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授予符节,他极力推辞,谢安劝说他:“您居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应该看轻自己,来有亏时运,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做到让自己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于是就接受任命,在京口镇守。不久,他被征召任命做尚书左仆射,依旧任将军,升任丹阳尹,在原有军号上又加任散骑常侍。王蕴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不想在朝廷做官,极力请求外调,于是朝廷又任命他做浙江东五郡都督,镇军将军,会稽内史,散骑常侍的官职依旧不变。
    王蕴平素喜欢喝酒,晚年尤其厉害,在会稽内史任上时,常终日不醒。但为政和简,为百姓所喜爱。当时王悦来拜谒祖坟,王蕴的儿子王恭前去探望,一向关系很好,于是就留了十几天才返回。王蕴问缘故,王恭说:“和阿太交谈,连续几日不能回来。”王蕴说:“恐怕阿太不是你的朋友。”阿太是王悦的小字。后来最终断绝当初的友好关系,当时的人认为王蕴能了解别人。太元九年去世年龄五十五岁,追封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湖北省鄂西北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翰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C.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
    (2)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
    14.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答案】B【解析】“也”为句末助词,其后断句,排除AD;“轼”为人名,作主语,其后不可断,排除C。故选B。
    11、【答案】B【解析】B项,“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错,起居注不记录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故选B。
    12、【答案】B【解析】B项,“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分析有误,据原文“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可知,囚室都空了是因为王安礼处理案件雷厉风行,将之前滞留的案件都处理完了。并不是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故选B。
    13、【参考答案】(1)(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他。
    (2)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很近,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
    【解析】(1)偕,与……一起,1分;访,询问,1分;大意2分,共4分。(2)迫,逼近或离……很近,1分;国嗣,皇朝的后代,1分;大意2分,共4分。
    14、【参考答案】①苏轼下狱,情势危急,无人敢救的情况下,王安礼直言不要因言治罪,请求宽恕苏轼。②王安礼以文王治政为例,直言未闻迁坟有利后代子嗣,劝说皇上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考中进士,接受河东唐介的征召。(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就推辞了,被任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召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座位。升任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询问他一些国家大事。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论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只是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怨恨。现在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有才能的人。”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璪都指使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
    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开封府,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将要审查而没有判处的有几万人。王安礼分类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过去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远方异域惊叹,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官阶一级。
    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大概有数十万座,众人震动、恐惧。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的过失,以端明殿学士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张汝贤也被罢免。绍圣初年,恢复原职,主管永兴军。绍圣二年,任太原府知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追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