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携手各国精诚合作,共同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一定能够不断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擘画了中国创新发展蓝图。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值得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向科学技术要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解答人类发展难题,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彰显顺应时代潮流的智慧与担当。
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脚踏实地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继续领跑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6.1%,以68720件稳居世界第一。放眼“十四五”,中国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际社会更加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让科技成果造福全人类,在开放合作中为全人类寻求科学突破,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追求。中国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8300多名外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建设33家联合实验室。中国致力于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日益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提供广阔舞台,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技创新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关乎人类福祉。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必将不断提升实现科技跨越的能力。世人相信,中国携手各国精诚合作,共同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一定能够不断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摘编自人民网《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材料二: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将为加快实现这一战略选择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倒逼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迫切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我国已经积累的雄厚科技实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和国际竞争的“内力”。
抢抓新科技革命先机迫切需要构建新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科技创新呈现交叉、融合、渗透、扩散的鲜明特征,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科研体系向“开放科学”转型,知识分享和跨界交流合作成为常态。
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搭建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有些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整体创新效率需要提高。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面向未来,要主动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体系化能力短板,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管理、人才激励、市场环境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能力强大、功能完备、军民融合、资源高效配置的国家创新体系。
强化与底线思维和领跑思维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底线思维,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尽快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科技支撑能力,把保障国家安全构筑在坚实可靠的科技创新堤坝之上。强化领跑思维,就是要构建基础前沿和颠覆性创新的遴选支持机制,坚持原创导向,在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加大布局力度,在构建新兴技术体系和技术轨道中抢抓先机,换道超车,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摘编自新华网王志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体现出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传递出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清晰信号。
B.向科学技术要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解答人类发展难题,表明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
C.2020年中国继续领跑全球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证明中国已经越过了“世界工厂”这一阶段,进入了“专利工厂”阶段。
D.中国致力于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提供广阔舞台,因为中国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必将不断提升实现科技跨越的能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人类谋福祉。
B.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倒逼我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C.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有些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但这些并不能影响整体创新效率。
D.强化底线思维,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尽快实现关键领域强制可控,把保障国家安全构筑在坚实可靠的科技创新堤坝之上。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嫦娥五号“揽月归来”。
B.大数据研究正在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新的科学研究范式。
C.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今年4月1日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D.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材料二中说“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体系化能力短板,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管理、人才激励、市场环境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2020年的两院院士评选,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选,评选委员会给出了她落选的理由之一:没有足够的论文。针对屠呦呦落选事件,请你向评选委员会提出优化人才评选机制的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红狐
刘志成
(1)那一年我家耕种的那块荒地离家足有二十里,我和爹锄了一天地往回赶时,就看见了那只叼走我家一只鸡的红狐在不远的沙丘上站着,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默默地望着我们。我的心腾地起了一团火。
(2)红狐的出现是十天前的一个月夜里。那天,我猛然间听见鸡窝里响起了几声惊恐的咕咕声。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团红艳艳的火团在眼前掠过,蹿上院墙,①箭一样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我走到鸡窝边,见地上洒了一滩扎眼的血。黄鼠狼叼鸡了,妈!是只红色的黄鼠狼,我说。那是狐,娃。母亲用充满无奈的声音纠正了我的错误。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攒学费的,母亲唉声叹气的声音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让我暗恨自己怎么当时就没手脚麻利点儿逮住那家伙。
(3)偷鸡贼,我今天非逮住你不可。我气恼地跑了过去。红狐冷冷地看着我,一动也不动,待我快到眼前,才倏地一蹿,不紧不慢地逃,不时还悠闲地回头瞅瞅爹那儿。娃你追不到那家伙,不要白费力气了!爹大声喊。果然,红狐跑上另一个沙丘尖后,就在我的视线里消失了。我沮丧地坐下正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见红狐却在原来引诱我的那个沙丘上站着,水灵灵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爹。我恼火地站起,向狐追了过去。狐双腿一跃,向我迎面闪过,蹿到爹身边,似要挑逗爹去追,见爹不理,长嚎着在我们周围绕着圏子。娃你不要追了,这畜生的窝就在附近,说不准还能扒一窝狐崽子哩。
(4)果然,我们在附近发现了一个洞口。爹把耳朵贴在洞口听,很快就听见了不均匀的呼吸声。红狐见我们用小锄往外扒土,长嚎着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四只狐崽,圆乎乎的蜷成一团像小绒球。把狐崽子拿回喂上些日子卖了,够我们娃好几年的学费哩,爹掩不住喜悦。我用布衫襟子捧起它们的时候,明显感到它们在颤抖。
(5)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嚎着,引得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也哀鸣不止。我赶了它几次它都赶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嚎着望着我们,引得村中的狗也狺狺不止。我的心一软,站定就要央爹放下狐崽,忽然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吐了一口唾沫,转头追上了爹。不久,我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到麻雀妈妈为救护小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时,我不禁有眼泪划落双颊,混着鼻涕一起淌下了嘴角,而其他同学却一脸的轻松。我暗暗庆幸自己遭遇了红狐,才在童稚的无忧无虑中辨别出一种特殊的味道………
(6)那时,四只狐崽只有一个多月,没有断奶。母亲用玉米面糊糊每天喂它们,间或也到邻居家讨些羊奶给它们改善一下伙食。我这才明白红狐原来偷鸡是为了这四个小狐崽子。我越来越喜欢这四只狐崽,常逗着它们玩。这种人狐和谐相处的局面刚刚维持了不久,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里突然响起了长嚎声。我扒在窗子上向院中一看,只见那只红狐昂着头站着长嚎。屋里的四只小狐也哀鸣起来,屋里屋外的狐叫声凄凉地响成一片,引得村子里的狗也汪汪地叫了起来。红狐仿佛没听见狺狺的犬声,长嚎着立在门扇上,用爪不停地抓着门。我心里酸楚楚的,跳下地,拉开门,狐退到了院中,哀鸣着伏下前腿。我发现红狐已比那日见时痩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地望着我们,眼角隐隐有泪痕。嗓子已嘶哑,发出一种揪心的声音。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便飞快地蹿出,②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7)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五段中说“我不禁有眼泪划落双颊”的原因是“我”对自身可鄙行径的悔恨与自责,对红狐无私母爱的感动与震撼。
B.红狐两次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意在说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矛盾已十分突出,如果不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然必将远离我们,永远退出人类的生活。
C.文章结尾“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中“伤怀不已”是“我”只是感动于红狐母子的舐犊亲情。
D.作者力图用“寓言”散文形式传达出他平等善待世界万物,亲和每一个生命的审美情趣和自然文化见解。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一系列细节描写,如红狐“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干嚎着望着我们”“长嚎着立在门扇上,用爪不停地抓着门”,把一只普通的红狐写得形神兼具,栩栩如生。
B.针对红狐的一系列举动,作者将一家人对红狐的情感态度前后进行对比,再现了悲悯之心回归的历程,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C.作者拟人化的表现手段,沟通了人与狐的世界,象征艺术形式的渲染,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抒情力量。
D.本文以时间顺序一一道来人与红狐的故事,以遭遇红狐开篇,营造出一种仇恨红狐的气氛。而故事的地点有所变化,一是在沙丘,一是在自家庭院,对主题的彰显有重要的作用。
8.作者以“怀念红狐”为题,怀念的仅仅是红狐吗?
9.有人评价刘志成的散文语言呈现了“棱角状的多维”,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请从文中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如何呈现“棱角状的多维”的语言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B.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C.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D.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吉州永丰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先称籍贯,次称官名,后称姓名字号。
B.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C.赠,是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D.操持,文中指“行为、操守”的意思。现代指料理、处理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教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2)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
14.请简要概括李清臣被君主赏识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②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③,人间直恁④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①木樨:桂花。此词约写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献《美芹十论》之后。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照应题目,点出“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
B.本词运用夸张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
C.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从香气和色泽两个方面来描写桂花,写出了桂花精神风貌。
D.词以“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这两句收束全篇,别出新意,言桂花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这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16.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两句相似,都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2)温庭筠《菩萨蛮》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周邦彦《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十分生动,并借以表现自己的快乐心情。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重大作用。这里所说的“灵魂”实际是人的“心灵”,它是由理智、意志、情感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完善和提升人的心灵世界,( )。而在情感教育方面,美与美的艺术又起着其他思想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康德认为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他把这种感知方式称为“静观”。但自100多年前王国维把康德美学引入我国以来,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人所理解,最初不少学者都受叔本华影响,视之为“意志的清净剂”,它带给人的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事实上康德之所以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规定美感的特性,是由于他深感近代西方社会在科技理性与商业文明统治下,人已经逐步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忘却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倡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把宇宙精神与个人情怀统一起来,使人从物质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解放,超越功利目的而得以进入“物我同一”“万物一体”境界,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成为“有道德的”亦即他所说的“以自身为目的的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有情感的教育,还需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
B.不仅要有意志的教育、知识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
C.不仅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
D.不仅要有情感的教育,还需要有意志的教育、知识的教育。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 。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②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③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依据文段的主要意思,以“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为开头写两句语。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3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22日,欧盟、英国、加拿大分别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宣布对有关个人及实体实施单边制裁。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希望他们明白,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以“今日之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