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毗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夜听捣衣 ① 月下听砧 [东晋]曹毗 [唐]刘长卿 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衿。 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 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阴。 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③。 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 清风流繁节②,回飙洒微吟。 嗟此往运速,悼彼幽滞心。 二物感余怀,岂但声与音。 【注】①捣衣: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②繁节:繁密的节奏。③卢龙戍:即卢龙塞,边防军事驻守之地。 12.选出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两诗描绘的场景都与思妇怀人相关。B.两诗都从旁观者角度描摹女性心理。 C.两诗都以秋夜月光的朦胧烘托气氛。D.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3.“声声捣秋月”在语序安排上独具匠心,赏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2分) 14.两首诗都围绕“听捣衣”声展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异,对此加以分析。(4分) 答案: (三)(8分) 12.(2分)C 13.(2分)正常语序是在秋月下捣衣之声连绵不绝,诗中把“声声”提前,强调声音的冲破夜空的震撼力,而“捣秋月”又产生视觉的错位,把捣衣时对戍守边关亲人的思念引向了无边的夜空,增强画面感。 14.(4分)答案示例:两首诗都围绕听捣衣声展开,但不同的是曹毗在想象佳人,体会佳人内心孤寂愁苦心绪之外,最终落脚在“二物感余怀”,转向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刘长卿将重点放在捣衣砧声的渲染上,家家户户的捣衣声,声震天外,让人为之动容,末句捣衣辛勤与寄衣愁思相结合,将生活片段加以浓缩,落脚于“征戍”的主题,扩展“捣衣”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