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2020-2021学年下学期广东省惠州中学和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4-1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惠州中学和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惠州中学    定稿人:陈芷莹  易美  唐秀艳  胡静
    试卷共计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惠州中学和惠州实验中学语文联考,预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儒、道两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
    B.如果法、阴阳、名三家能与儒、道两家思想互相吸收借鉴,那么就不会导致自身不独立的命运。
    C.儒、道两家主张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重要的人文转向规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对儒、道两家思想影响很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有人只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反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原文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C.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6分)
    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选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本中的人物,各举一位人物及其诗句或作品来证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把,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11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已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C.“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本文第⑩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季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家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
    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
    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
    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顿首,叩头下拜,顿地即举起。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也用于重大事情
    请求或谢罪。
    B、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古代官员一般七十岁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
    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 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 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 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1)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14、富弼的“王佐之才”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共8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 ①快阁:地名,在今江西太和。②痴儿:诗人自指。③《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④《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15、下列对《登快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B.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意为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了弹琴的兴致。
    D.颈联中“青眼”一句的意思是:没有了“佳人”的相伴,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
    16、诗中的“落木”与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景和情作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的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对于“思”与“学”持有类似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侧面描写描绘了琵琶女演奏的非凡境界;同样,《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侧面描写,描绘出凄切萧声的超强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耸人听闻,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触目惊心: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有诸多原因: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刻不容缓,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不以为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的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
    18、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惠州中学与实验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组,联合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成语卡片展示活动。请同学们从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中,选取一个印象最深的成语,从出处、释义、故事三个方面来制作成语卡片。(6分)
    22、惠州中学拟举行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团委学生会拟邀请实验中学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来校参加。学生会外联部的同学拟写了一份邀请函,以下是初稿,陈高远同学发现其中有⑤处用语不恰当,请你找出来并帮助修改。要求表达得体,用语准确。(每处1分,共5分)
邀 请 函
惠州实验中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彰显众多莘莘学子的风采,我校定于4月10日下午3点在操场举行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本届艺术节围绕“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实验中学艺术见长,学生社联更是底蕴深厚。我们真诚期盼你们能出席本次活动,并能登台表演,一展才艺,让我们学习交流。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对我们的艺术节提出一孔之见。请你们务必在百忙之中抽空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惠州中学团委学生会
2021年3月28日
    ①文中             不恰当,应改为            。
    ②文中             不恰当,应改为            。
    ③文中             不恰当,应改为            。
    ④文中             不恰当,应改为            。
    ⑤文中             不恰当,应改为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要发扬“三牛精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力,卯足牛劲,不用扬鞭自奋蹄,号召全党带领各族人民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砥砺“犇”向新征程。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发扬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我们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才能创造新成绩,铸造新辉煌,才能成为“了不起”的新一代高中生。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高一(9)班的向中华同学的名义,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学校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解析]B.文中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
    2、D[解析]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反问提岀论点”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这句话是设问句,所以应该把反问改为设问。故选D。
    3、C[解析]C.“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故选C。
    4、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气象上的对立互补关系;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奠定国学根基。③材料三:侧重于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
    5、 儒家: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操,其诗歌心怀天下之忧,渴望于乱世中建功立业,处处展示属于儒家的志士之慨。
    道家:①“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其诗歌描写山野田间之归,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由,显示出道家的隐士之情。
    [解析]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的韩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操等。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李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等。
    6.B[解析]B项“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7. C [解析] 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小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8. ①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详细介绍了微信朋友圈的视频,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③内容上,丰富了父亲的人物形象,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不辞辛苦,让父亲的形象更具有典型性。
    9、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懂得好产品需要好宣传,主动让“我”帮忙转发朋友圈宣传。②“父亲”具有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以“绿色农食品”为卖点,特色鲜明。③“父亲”善于学习运用新科技,接受新事物。“父亲”能够熟练运用微信,拍摄农产品种植过程,宣传农产品, 使用快递发货,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④“父亲"具有新时代的经营智慧,具有服务意识。“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
    10. B [解析]句子大意是:在此之前,救灾者都把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上是救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其中,“救灾者”是“聚民城郭中”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或待哺数曰不得粥而仆”意思是,“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不能将“而仆”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 A [解析]A项,顿首,在古代是比稽首更轻的拜礼。古代拜礼中最重的礼是稽首,故选A。
    12. D  [解析]D项,富弼人气之高,令宋仁宗都为之喜出望外,而不是心生嫌隙。宋仁宗所说“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是指人心所向,比“梦卜”更为可靠。梦卜:殷王武丁以梦得傅说,周文王以卜得姜尚,故以“梦卜”代指任命宰相。故选D。
    13. (1)翻译: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一共救活五十多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
    (“明年”,第二年;“凡”,总共,一共;“活”,作动词,救活。各1分,句意1分。)
    (2)翻译:富弼担任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 (“典故”,典章制度;“故事”,旧制,旧例;“傅”,参考。各1分,句意1分。)
    14. ①上奏当世之务十余条,主张革除积弊。②在河朔救灾中方法得当,救灾工作成绩显著。
    ③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作为样板。(每点1分,共3分。)
    [解析]“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概括出“上奏当世之务十余条,主张革除积弊”,“凡活五十余万人”,概括出“在河朔救灾中方法得当,救灾工作成绩显著”,“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概括出“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作为样板”。
    【参考译文】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年少时专心好学,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仁宗恢复制科,范仲淹对富弼说:“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仕途。”推举他为茂才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这时西夏有二位首领前来归降,朝延对他们只是补借奉职。富弼说应当给他们丰厚的赏赐以便规劝人前来降服。事情下到中书,宰相起初不知此事。富弼叹息说:“这难道是一件小事吗?而宰相却不知道!”更加极力论说此事,这样就听从了富弼的建议。仁宗急切地用天下太平来督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促富弼与范仲淹等,又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大致内容以进纳贤才斥退无能、阻止幸之徒、革除过去的积弊为根本。富弼打算逐步更换蓝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这样小人就开始不高兴了。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治区内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以官仓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分散让人居住,以便于供给柴薪火和饮水。官吏中前资、待缺、寄居的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到老百聚集的地方,挑选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并记下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每隔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于最大的诚心,人人都愿为之尽力。山泽森林池塘之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去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一共救治五十多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在此之前,救灾者把老百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上是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自从富弼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相传来作为样板。
    至和二年。诏令投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文彦博同时被任命。宣制那天,士大夫在朝延互相庆贺。仁宗暗中观察知道此事。对学士欧阳修说:“古人任命宰相,有的得之于做梦和占卜,哪里像现在人心如此呢?”欧阳修叩头致贺。
    富弼担任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这个时候,百官各自任职,天下太平无事。于是请求告老回乡,加拜司空,遂封韩国公辞官归居。元丰六年八月,去世,终年八十岁。
    15.D,“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理解错误。“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青眼”一句意思是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故选D。(3分)
    16.(共5分)
    (1)相同点:都是落叶飘零,都是秋天的典型意象。(1分)
    (2)不同点:(共4分)
    ①《登快阁》中,无数秋山落叶飘零,天地更辽远,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1分)体现了诗人办完公事后的喜悦之情,侧面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1分)
    ②《登高》中,无数的树叶萧萧地飘下,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去,(1分)表达出诗人萧索凄凉的心情,以及时光易逝的感伤之情(1分)
    【译文】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鉴赏】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8. C[解析]“‘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B、D两项;文段围绕近视展开,故“看不清美丽未来”在前,“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C。
    19.B [解析]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用了拟人手法,故选B。而A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用了借代,“朱门”代“豪门之家”;C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使用了比喻的手法;D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20、C [解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应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或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排除AD;B项“至少6亿多人”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应为超过6亿人。故选C。
    21、(共6分)答案示例:
    成    语:   缘木求鱼   (1分)
    出    自: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标题)(1分)
    成语释义: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2分)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企图通过战争来称霸诸侯。孟子不赞同他的思想,孟子说通过打仗而结下仇恨,诸侯们不可能服从你,你这样做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2分)
    参考答案:
    [课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
    [释义]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中等诸侯国,后也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
    [课文标题]  《齐桓晋文之事》
    1、明察秋毫
    [释义]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2、缘木求鱼
    [释义]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3、不见舆薪
    [释义]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4、放辟邪侈
    [释义]指肆意作恶。
    5、衣帛食肉
    [释义]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6、不饥不寒
    [释义]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7、心有戚戚
    [释义]有共同的感受                                               。
    [课文标题]  《庖丁解牛》
    1、游刃有余
    [释义]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
    [释义]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3、踌躇满志
    [释义]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官止神行
    [释义]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5、庖丁解牛
    [释义]厨师解割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课文标题] 《烛之武退秦师》
    危在旦夕
    [释义]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课文标题]  《鸿门宴》
    1、秋毫不犯
    [释义]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劳苦功高
    [释义]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22、(每处1分,共5分)
    ①“众多莘莘学子”去掉“众多”。[解析]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语意重复。
    ②  把“围绕”改为“以”。[解析]句式杂糅,“围绕……主题”或者“以……为主题”。
    ③“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解析]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贬义词。
    ④去掉“务必”。[解析]邀请对方不能用“务必”。
    ⑤ “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谢”。 [解析]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的客气话,谦词。
    23、审题:材料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主要介绍三牛的内涵及意义与价值。关键词为
    孺子牛——为民服务,无私奉献
    拓荒牛——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老黄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要发扬“三牛精神”——赞美肯定褒扬三牛精神
    第二段践行三牛精神的时代背景及必要性。
    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必要性——发扬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我们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才能创造新成绩,铸造新辉煌,才能“了不起”。
    材料告诉我们的——明确三牛精神,肯定赞美三牛精神,弘扬三牛精神,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写作要求:
    应用场景的要求——以高一(9)班的向中华同学的名义,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
    1、特定场景——升旗仪式上的发言
    2、特定活动——对三牛精神的感悟和思考
    3、特定身份——高一年级学生代表
    立意导向:
    要求:整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明确文体切入点:
    ——用好材料,做好三牛精神和“了不起”的新一代结合文章。
    ——选好切入角度,可问答式切入,可呼告式切入,可名言式切入。
    ——确定立意,明晰三牛精神内涵,如何践行之,如何成为“了不起”的新一代高中生。
    文章要情动而辞发——要写出对三牛精神之人的敬佩之情、崇尚之情和赞美之情。
    文章要酌理以富才——要讲清楚三牛精神何以助力自我发展,助力国家发展,助力我们成才,我们又是如何践行与弘扬的。
    ——展现学生核心素养——担当、责任、仰慕英雄等
    参考立意:正面立意,发扬三牛精神。
    1、弘扬“三牛精神”,争做青年牛
    2、践行“三牛精神”,谱写青春华章
    3、发扬“三牛精神”,“犇”向美好未来
    针对"三牛精神",结合现状,可以联想当下最需要的是哪种"牛",思考如何把责任扛在肩上、无私奉献,思考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难能之处和必备品质,思考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与仰望星空的关系等。
惠州中学和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1、B(3分)[解析]B.文中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
    2、D(3分)[解析]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反问提岀论点”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这句话是设问句,所以应该把反问改为设问。故选D。
    3、C(3分)[解析]C.“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故选C。
    4、(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气象上的对立互补关系; 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奠定国学根基。 ③材料三:侧重于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三则材料在论证上的侧重点。首先要认真阅读各材料,找出论证的侧重点。材料一通过“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儒道两家在人生观、气象上的对立互补关系;材料二通过“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以看出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儒道佛包容互补奠定国学根基。材料三通过“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侧重于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
    5、(4分)儒家: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操,其诗歌心怀天下之忧,渴望于乱世中建功立业,处处展示属于儒家的志士之慨。
    道家:①“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其诗歌描写山野田间之归,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由,显示出道家的隐士之情。
    【评分标准】:儒家和道家需各举一例,其中写出人物诗句或作品得1分,理由合理得1分。若写苏轼:儒家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道家诗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能自圆其说均可给分。
    [解析]题目中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儒家人生的例子和道家人生观的例子的影子,然后举必修上册的例子来证明。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的韩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操等。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李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等。
    6.B(3分)[解析]B项“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7.C(3分)[解析] 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小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8.(共4分)①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详细介绍了微信朋友圈的视频,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③内容上,丰富了父亲的人物形象,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不辞辛苦,让父亲的形象更具有典型性。 【答出一点2分,两点即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具体情节的作用,因此要从与情节相关的小说要素考虑。就本文来说,结构上,本段中的描写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做了铺垫;情节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而且更加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方面,注重通过言行表现人物。
    9、(5分)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懂得好产品需要好宣传,主动让“我”帮忙转发朋友圈宣传。②“父亲”具有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以“绿色农食品”为卖点,特色鲜明。③“父亲”善于学习运用新科技,接受新事物。“父亲”能够熟练运用微信,拍摄农产品种植过程,宣传农产品, 使用快递发货,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④“父亲"具有新时代的经营智慧,具有服务意识。“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
    【答出一点得2分(概括1分,分析1分),2点4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需要先将小说中“新时代特色”概括出来,然后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分析。
    10. B(3分)[解析]句子大意是:在此之前,救灾者都把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上是救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其中,“救灾者”是“聚民城郭中”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或待哺数曰不得粥而仆”意思是,“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不能将“而仆”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 A (3分)[解析]A项,顿首,在古代是比稽首更轻的拜礼。古代拜礼中最重的礼是稽首,故选A。
    12. D (3分)[解析]D项,富弼人气之高,令宋仁宗都为之喜出望外,而不是心生嫌隙。宋仁宗所说“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是指人心所向,比“梦卜”更为可靠。梦卜:殷王武丁以梦得傅说,周文王以卜得姜尚,故以“梦卜”代指任命宰相。故选D。
    13. (每题4分,共8分)
    (1)翻译: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一共救活五十多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
    (“明年”,第二年;“凡”,总共,一共;“活”,作动词,救活。各1分,句意1分。)
    (2)翻译:富弼担任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典故”,典章制度;“故事”,旧制,旧例;“傅”,参考。各1分,句意1分。)
    14.(3分)①上奏当世之务十余条,主张革除积弊。②在河朔救灾中方法得当,救灾工作成绩显著。
    ③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作为样板。(每点1分,共3分。)
    [解析]“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概括出“上奏当世之务十余条,主张革除积弊”,“凡活五十余万人”,概括出“在河朔救灾中方法得当,救灾工作成绩显著”,“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概括出“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作为样板”。
    【参考译文】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年少时专心好学,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仁宗恢复制科,范仲淹对富弼说:“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仕途。”推举他为茂才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这时西夏有二位首领前来归降,朝延对他们只是补借奉职。富弼说应当给他们丰厚的赏赐以便规劝人前来降服。事情下到中书,宰相起初不知此事。富弼叹息说:“这难道是一件小事吗?而宰相却不知道!”更加极力论说此事,这样就听从了富弼的建议。仁宗急切地用天下太平来督责宰相辅臣们,多次下诏督促富弼与范仲淹等,又打开天章阁,给予笔和纸,让他们写下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边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边境之事。富弼上奏当世的事务十余条,大致内容以进纳贤才斥退无能、阻止幸之徒、革除过去的积弊为根本。富弼打算逐步更换蓝司中没有才能的人,让监司裁减所属各部的官吏,这样小人就开始不高兴了。
    河朔发生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富弼规劝治区内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以官仓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分散让人居住,以便于供给柴薪火和饮水。官吏中前资、待缺、寄居的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到老百聚集的地方,挑选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并记下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每隔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于最大的诚心,人人都愿为之尽力。山泽森林池塘之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去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一共救治五十多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在此之前,救灾者把老百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进食却几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上是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自从富弼立法简便周到详尽,天下相传来作为样板。
    至和二年。诏令投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文彦博同时被任命。宣制那天,士大夫在朝延互相庆贺。仁宗暗中观察知道此事。对学士欧阳修说:“古人任命宰相,有的得之于做梦和占卜,哪里像现在人心如此呢?”欧阳修叩头致贺。
    富弼担任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旧例行事,并参考公众议论,其中不掺杂私心。这个时候,百官各自任职,天下太平无事。于是请求告老回乡,加拜司空,遂封韩国公辞官归居。元丰六年八月,去世,终年八十岁。
    15.D(3分),“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理解错误。“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青眼”一句意思是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故选D。(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16.(5分)
    (1)相同点:都是落叶飘零,都是秋天的典型意象。(1分)
    (2)不同点:(共4分)
    ①《登快阁》中,无数秋山落叶飘零,天地更辽远,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1分)体现了诗人办完公事后的喜悦之情,侧面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1分)
    ②《登高》中,无数的树叶萧萧地飘下,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去,(1分)表达出诗人萧索凄凉的心情,以及时光易逝的感伤之情(1分)
    【相同点1分;不同点共4分:每篇2分,景1分,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常考的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译文】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鉴赏】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17.(每空1分,共8分)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8.C(3分)[解析]“‘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B、D两项;文段围绕近视展开,故“看不清美丽未来”在前,“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C。
    19.B(3分) [解析]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用了拟人手法,故选B。而A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用了借代,“朱门”代“豪门之家”;C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使用了比喻的手法;D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20、C(3分)[解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应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或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排除AD;B项“至少6亿多人”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应为超过6亿人。故选C。
    21、(共6分)答案示例:
    成    语:   缘木求鱼   (1分)
    出    自: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标题)(1分)
    成语释义: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2分)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企图通过战争来称霸诸侯。孟子不赞同他的思想,孟子说通过打仗而结下仇恨,诸侯们不可能服从你,你这样做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2分)
    参考答案:
    [课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千乘之国
    [释义]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中等诸侯国,后也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年轻时开坛讲学,听者纷纭。休息时,他与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子路说:“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让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谋”。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转而问冉求,冉求则提倡礼乐兴邦。
    [课文标题]  《齐桓晋文之事》
    1、明察秋毫
    [释义]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以“拥有观察秋天动物新生毫毛的视力却看不见一车柴火”为例,要齐宣王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并表明这不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2、缘木求鱼
    [释义]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动员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用武力一统天下。孟子听后就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恒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3、不见舆薪
    [释义]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孟子劝说齐国国君齐宣王实行王道,以“拥有观察秋天动物新生毫毛的视力却看不见一车柴火”为例,告诉齐宣王行王道不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4、放辟邪侈
    [释义]指肆意作恶。
    [成语故事]齐宣王向孟子讨教如何保民而王,孟子便说“制产业”,因为“制产业”能够使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因而不做不讲道德的坏事,也就为所欲为的事情。
    5、衣帛食肉
    [释义]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孟子告诉齐国国君齐宣王实行王道,首先要“制产业”,这样五十多岁的老人能够穿得上之丝绸质地的衣服,七十岁的老人能够吃得上肉,也就意味着老百姓生活富裕。这样齐宣王才能够行王道一统天下。
    6、不饥不寒
    [释义]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孟子告诉齐国国君齐宣王实行王道,要发政施仁,让百姓们有“恒产”,百姓就会生活不愁温饱,自然也向善。这样齐宣王才能够行王道一统天下。
    7、心有戚戚
    [释义]有共同的感受                                               。
    [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孟子劝说齐国国君齐宣王实行王道,表示百姓误解了齐宣王“以羊换牛”的原因,其实不是吝啬,而是君子之为,故而齐宣王内心受到触动,觉得孟子和自己有共同的想法、感受。
    [课文标题]  《庖丁解牛》
    1、游刃有余
    [释义]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成语故事]庖丁解牛技术高超,会选择在骨头间隙处下手,因而薄薄的刀刃在骨头间隙间活动范围比较大。
    2、目无全牛
    [释义]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成语故事]庖丁解牛有三个境界,第一个是刚开始解牛,只能看得到一头完整的牛,三年后眼中没有完成的牛,如今是以神遇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就知道怎么解牛了。
    3、踌躇满志
    [释义]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成语故事]庖丁成功地展示了自己高超的解牛技术后,十分得意。
    4、官止神行
    [释义]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成语故事]庖丁解牛有三个境界,第一个是刚开始解牛,只能看得到一头完整的牛,三年后眼中没有完成的牛,如今是以神遇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就知道怎么解牛了。
    5、庖丁解牛
    [释义]厨师解割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成语故事]庖丁以掌握且按照牛的自然构造来进行解牛,因此解牛的技艺高超。
    [课文标题] 《烛之武退秦师》
    危在旦夕
    [释义]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成语故事]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非常危险,即将灭亡。
    [课文标题]  《鸿门宴》
    1、秋毫不犯
    [释义]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成语故事]沛公对项伯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连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
    2、劳苦功高
    [释义]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封侯,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鸿门宴上,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意图杀害刘邦。宴会间,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与樊哙商议如何逃走时,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鸿门宴上,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意图杀害刘邦。
    22、(每处1分,共5分)
    ①“众多莘莘学子”去掉“众多”。[解析]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语意重复。
    ②  把“围绕”改为“以”。[解析]句式杂糅,“围绕……主题”或者“以……为主题”。
    ③“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解析]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贬义词。
    ④去掉“务必”。[解析]邀请对方不能用“务必”。
    ⑤ “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谢”。 [解析]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的客气话,谦词。
    23、作文(60分)
    (一)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分)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3.其他
    (1)“三牛精神”可以侧重一个来写,也可以三个都写,不提“三牛精神”判为偏题。
    (2)错别字扣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4)字数不足扣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二)作文审题立意参考
    审题:材料由两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主要介绍三牛的内涵及意义与价值。关键词为
    孺子牛——为民服务,无私奉献
    拓荒牛——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老黄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提出了要发扬“三牛精神”——赞美肯定褒扬三牛精神
    第二段践行三牛精神的时代背景及必要性。
    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必要性——发扬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我们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才能创造新成绩,铸造新辉煌,才能“了不起”。
    材料告诉我们的——明确三牛精神,肯定赞美三牛精神,弘扬三牛精神,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写作要求:
    应用场景的要求——以高一(9)班的向中华同学的名义,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
    1、特定场景——升旗仪式上的发言
    2、特定活动——对三牛精神的感悟和思考
    3、特定身份——高一年级学生代表
    立意导向:
    要求:整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明确文体切入点:
    ——用好材料,做好三牛精神和“了不起”的新一代结合文章。
    ——选好切入角度,可问答式切入,可呼告式切入,可名言式切入。
    ——确定立意,明晰三牛精神内涵,如何践行之,如何成为“了不起”的新一代高中生。
    文章要情动而辞发——要写出对三牛精神之人的敬佩之情、崇尚之情和赞美之情。
    文章要酌理以富才——要讲清楚三牛精神何以助力自我发展,助力国家发展,助力我们成才,我们又是如何践行与弘扬的。
    ——展现学生核心素养——担当、责任、仰慕英雄等
    参考立意:正面立意,发扬三牛精神。
    1、弘扬“三牛精神”,争做青年牛
    2、践行“三牛精神”,谱写青春华章
    3、发扬“三牛精神”,“犇”向美好未来
    针对"三牛精神",结合现状,可以联想当下最需要的是哪种"牛",思考如何把责任扛在肩上、无私奉献,思考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难能之处和必备品质,思考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与仰望星空的关系等。
    (三)评分细则
    (1)文章只谈奋斗创新,没有结合三牛精神,没有结合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展开说理的,38分以下。(2)文章提及三牛精神(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涉及即可),40分以上,在此基础上能够结合高中生。
    的具体实际展开说理的,42-45分。
    (3)文章能够明晰三牛精神内涵,写到如何践行之,如何成为“了不起”的新一代高中生,45分-48分。
    (4)文章能从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将个人的进步与成长融入到民族复兴的层面去思考"三牛精神",48分以上。
    (四)参考范文
辛年新气象,牛年做牛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9)班的向中华,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发言,我的发言题目是《辛年新气象,牛年做牛人》。
    辞旧迎新,辞的是旧岁月、旧时光,迎的是“辛”年新气象。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百年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我们更需要继续砥砺“牛精神”。同学们,在我看来,辛丑年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就应当是辛苦年——唯有如牛般辛勤耕耘,践行“三牛精神”,方能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呈现新气象。
    疲惫的时候,看看田野里那头脚踏实地的老黄牛吧!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它埋头耕地不问前程,汗流浃背只行好事。古往今来,无数老黄牛演绎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故事:王羲之练字墨池,马克思著《资本论》呕心沥血,矮个子邓亚萍数十载挥拍如雨……亲爱的同学,我看得到你灯火阑珊处孤身伏案的孤寂,我听得到你考场失意时郁郁寡欢的委屈,可老黄牛用坚韧身躯与不屈的脊梁告诉我们: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迷茫的时候,做一头拓荒牛吧!
    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拓荒牛作为标志性建筑,屹立在中国政法大学、深圳市委,屹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正日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时代需要创新,从共享单车到“互联网+”,从“天问一号”到“嫦娥五号”……无不在彰显开拓创新的重要性。同学们,学习何尝不是如此?不破不立,在高考之前,我们要像拓荒牛一样低头拱背,奋力向前,永不服输,永不气馁,如此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满的时候,请记得你还是一头孺子牛!
    习总书记说:“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因此,当我们小有进步时,想想用生命坚守扶贫初心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想想张开双臂守护祖国山河的英雄团长祁发宝……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个他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我们将又一次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祖国召唤我们、需要我们做出抉择时,我希望大家铭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衷,去选择奉献的事业——孺子牛的事业。同学们,不满足于自我,不迷恋于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无数的孺子牛!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同学们,让我们做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脚踏实地;做一头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奋力前行;做一头无私奉献的孺子牛,肩负使命,去实现你我的人生价值!
    “辛年”新气象,牛年做“牛人”。最后,祝大家在牛年铆足“牛劲”,砥砺前行,去续写国家的也将是个人的牛年辉煌。
    谢谢!
践行三牛精神,扬帆征程做自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9)班的向中华,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三牛”精神,扬帆征程做自己》。
    春风拂柳正扬新,鲤跃芳华恰青春。2020年,“鼠”实不易,我们一直在路上;2021年,“牛”转乾坤,我们一直在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更要践行三牛精神,扬帆征程做自己。
    何谓三牛精神?就是“给予人者多,取于人者寡”的孺子牛精神,就是“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的拓荒牛精神,就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牛马年,好耕田”,“三牛”精神喜相连。发扬勇于创新的拓荒牛精神,发扬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发扬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
    践行三牛精神,扬帆征程砥砺行,知行合一谁都了不起。“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如此“中国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是砥砺奋进的精神基因,是披荆斩棘的生动标识。因而古有李冰父子守望都江堰,创新开凿宝瓶口,岷江分流沃膏千里,天府之国福祉万户;今有黄大发老人终生修渠,三十年千锤万凿,过三山走三村穿绝壁,万米沟渠闪亮千家。古有“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的实干家王安石,今有“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斜阳”的人民好书记焦裕禄。星光不负赶路人,躬自践行方显真本色。
    践行三牛精神,犇向铺画新征程,共谱梦想谁都了不起。风云交汇,成就万千气象;山川交汇,常睹惊人奇观;历史交汇,最是波澜壮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更需要我们青年人做“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决绝拓荒牛,做“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孺子牛,做“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执着老黄牛。汇聚“九牛爬坡”的合力,汇集“牛气冲天”的动力,汇应“牛射斗光”的勇力,纵以尘埃之微,亦可补益山海;纵以萤烛末光,亦可增辉日月。不怕苦,能吃苦,使牛劲,出牛力,“复兴大业”每个人都了不起。
    不可否认,我们仍然有些人,还在做着“仰望星空,胸怀大志”的梦想:成流量小网红,走翻红明星路,搭时代顺风车。大浪淘沙,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游”;大路朝天,只有拉出来走一走,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佛系”“丧系”“侠系”非我愿,“迷失”“垮掉”“拧巴”非标签。践行三牛精神,才能少一点与生活无感的尬舞;践行三牛精神,才能在人生征途中“飒”爽到底。
    风轻飏,春未央,青春不散场。最后,愿我们以笔为镐,以墨为径,践行三牛精神,勇钻学习“牛角尖”,力克难点“牛角尖”,大胜畏难“牛魔王”,才能创造新成绩,铸造新辉煌,成为“了不起”的新一代高中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