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高考生高效备战二轮复习,高中地理老师给大家带来人口与环境必考知识点归纳,速速收藏吧! 一、人口增长模式 ![]() 3.我国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①老年人口基数大;②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③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大;④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未富先老”) 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影响因素:①资源—首要因素;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地区开放程度;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⑤消费水平(注:人口容量与前4个要素呈正比,与⑤呈反比) 2.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 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多人口数(类似“木桶理论”) ⑵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不妨碍未来人口生产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⑶中国:人口合理容量(7—8亿)﹤实际人口数量(13.7亿)﹤人口容量(16亿) 三、人口迁移 1.类型: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我国的人口迁移: (1)改革开放前:规模小、有组织、政治因素为主导因素、方向由东部到西部; (2)改革开放后:规模大、自发行为、经济因素为主导因素(务工和经商)、方向由中西部到东部沿海。 4.人口迁移差额率: (1)人口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2)正值,表示净迁入,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负值,反之。 ![]() 3.我国的人口迁移: (1)改革开放前:规模小、有组织、政治因素为主导因素、方向由东部到西部;?? (2)改革开放后:规模大、自发行为、经济因素为主导因素(务工和经商)、方向由中西部到东部沿海。 4.人口迁移差额率: (1)人口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 (2)正值,表示净迁入,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负值,反之。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