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丰子恺《塘栖》阅读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3-0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塘栖
    丰子恺
    ①夏日漱石在小说《旅宿》写道:“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非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准也可以。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常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⑤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
    ⑥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8.下列对语言风格的评说,最贴近本文的一项是(   )
    A.清淡典雅B.委婉含蓄C.平直质朴D.华丽洒脱
    9.请说说第③段中表数量词的作用。
    10.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1.本文写“塘栖”却先言交通工具,郁达夫写“故都的秋”却大谈中外的秋感秋思,请分析这些“闲笔”的意图。
    12.结合全文,赏析结尾的好处。
    答案:
    8.A丰子恺的散文大多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行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的散文以一种特有的清淡典雅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
    9.通过这些数字,作者细致地写出了客船内的设置突出了客船设备齐全灵活,舒适安逸的特点这正是作者要从水路去塘栖的原因也反衬出了现代火车之忽视个性的问题。
    10.列举历史和小说中的饮酒的典型人物,以其著名的豪爽反衬出塘栖饮酒之风雅,“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则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有趣地写出了樊哙、鲁智深之流饮酒的粗豪风格;以此表明喝酒应该有精神享受。
    11.《塘栖》先写火车之工业化,乘火车毫无个性,突出了画船的舒适、从容,乘画船去塘栖,为塘栖的充满诗意的生活张本(做了铺垫)。《故都的秋》用一整段文字来写古今中外文人的秋思,衬托出了中国的秋的深味,而故都的秋是其最佳,增加了文本的文化情味,也使作者的对故都之秋的情感更深一层。
    12.以推测性的问句结尾,呼应了第二段“我体谅他的心情”,但是角度却从我理解夏目漱石转向了夏目漱石理解我,语意的变化深化了这种对于诗意生活的共鸣,使文本更富于趣味,也更加突出了对塘栖生活的热爱,隐含了对工业物质生活讲求效率而毫无诗意的生活的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