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鲒埼亭集·于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2-05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鲒埼亭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颍,字颍长,南直隶金坛县人。崇祯辛未进士,知陕之西安府,以事罢官。寻复起为尚书工部郎,知绍兴府。越人最重水利。崇祯之末适苦旱,左都御史刘公宗周家居,谓惟通麻溪坝,更于坝之上流通之。愚民挟形家之言,阻之万方,极口詈刘公。颍乃捕萧之梗令者,杖而梏之,事得集。既集,连年虽大旱不为灾,民乃翕然更诵颍。颍虽为太守,然每事必咨于刘公,若弟子者。
    乙酉,王师入杭,刘公绝粒,颍亦入云门山中观变通。守张愫以城迎降,贝勒即令之知绍兴府。会义兴伯以苍头军起,斩张愫。遗民迎公,颍驰至,望城哭。城中人曰:“于公来,吾事济矣!”萧之新令陈瀛出谒,颍执之。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颍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师在西岸,未之知也。颍兵无甲,乃借絮衣于固陵之民各一,冲潮径渡。萧人陈振东为之导,尽驱西岸之船而东。至中流,王师始知之,则无所得船。颍军上东岸,大噪,遂画江而守。
    监国至越,颍自为一营,守渔浦。时正兵为方、王二家,义兵为孙、熊、章、郑、钱、沉六家,而颍参处其间。然内外交讧,争兵争饷,颍以守土臣悉力支拄。王之仁尤恶公。一日,会于潭头,语次,之仁拔剑拟颍,马士英以身蔽颍得免。已而闻王师且自海道至,乃移颖守三江口。颍先已三疏辞官,不许,至是连章陈危急。而方兵走,列戍溃,颍扈从不及,乃由海道还京口,杜门不出。己亥,王师入江,京口失守,缙绅以及诸生云集其营,颍独以事未可知,避之山中。及师退,京口士大夫之祸最烈,而颍高卧竟无恙。
    
《鲒埼亭集卷一》
    注:①萧:杭州②王师:清军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颍乃捕萧之梗令者   梗:阻挠
    B.而颍高卧竟无恙   竟:最终
    C.吾事济矣   济:成功
    D.王之仁尤恶公    尤:怨恨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B.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C.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D.贝勒之使以榜至/颍又执之/焚其榜/鸣鼓会/众誓于都亭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颍处事果断,为民造福。面对阻挠兴修水利的愚民,于颍果断抓捕阻挠法令实施的人,并对其进行惩罚,从而使得事情成功,解决了旱灾危害。
    B.于颍顾全大局,竭尽全力。各方势力不和,矛盾重重,于颍从中调和,面对王之仁的挑衅,毫不畏惧,坚决斗争,危急时刻不退缩。
    C.于颍善于用兵,不负众望。当百姓迎请于颍出山之后,他抓陈瀛和使者,带领军队渡江把西岸的船都驱赶到东岸,从而使西岸无船,得以画江而守。
    D.于颍静观时变,明哲保身。王师入杭州,于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观察局势变化;京口失守后,于颍没有从众,而是避入山中,静观其变。
    1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民挟形家之言,阻之万方,极口詈刘公。
    (2)颍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师在西岸,未之知也。
    答案: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而取向相同又使它们精神内核相通”错误,由原文“乐文化,通过与礼文化形成功能相异却取向相合的张力结构,而通达礼文化之精神内核,并与其相得益彰”可知,原文是张力结构使得二者精神内核相通。
    C.“孔子‘释仁入礼’赋予礼乐文化儒家价值内涵”错误,由原文“礼乐文化这套文化符号系统,是早慧的中华民族以特有的道德理性和人文主义为人类文明开发出的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文化之路”可知,不是孔子的“释仁入礼”使之成为通向理想世界的文化之路,而是早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开发出的一条通向理想世界的文化之路。
    D. “这是因其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错误,原文是“礼乐文化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其重点始终不离人们现实的、感性的生活图景”,可见,前后两句并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B。
    11.D
    12.C
    13.B
    14.(1)愚昧的民众凭借相士的话,多方阻止,竭尽全力诟骂刘宗周。
    (2)于颍率领五百人夜里奔赴固陵,王师在西岸,不知道情况。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尤”应解释为“尤其,特别”。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贝勒之使”为“至”的主语,应在“至”后面断开,排除AB;“众”为“会”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
    翻译为:贝勒的使者带着告示来,于颍又抓了使者,烧毁了告示,敲鼓集合大家,在都亭盟誓。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毫不畏惧,坚决斗争,危急时刻不退缩”于文无确。原文只说“王之仁尤恶公。一日,会于潭头,语次,之仁拔剑拟颍,马士英以身蔽颍得免”,不能体现他毫不畏惧,坚决斗争,危急时刻不退缩。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
    (1)“挟”,凭借;“阻之万方”,多方阻止;极口,极力;詈,诟骂。
    (2)“以”,率领;“夜”,在夜里;”“赴”,奔赴;“未之知也”,宾语前置。
    参考译文:
    于颍,字颍长,是南直隶金坛县人。崇祯辛未进士,任陕西西安府,因事被罢官。不久被任用为尚书工部郎,任绍兴府知府。越人最重视水利,崇祯末年正赶上被旱灾困扰,左都御史刘宗周居住在家,说只有疏通麻溪坝,再在堤坝上开一条河疏通两边。愚昧的民众凭借相士的话,多方阻止,极力诟骂刘宗周。于颍于是就逮捕阻挠执行法令的萧人,杖刑并关押他们,事情才得以成功。事成之后,虽然连年大旱也没有形成灾祸,民众才安定并且称颂于颍。于颍虽然任太守,但是每件事一定会向刘宗周征求意见,像是他的弟子。
    乙酉年,王师进入杭州,刘宗周绝食,于颍也进入云门山中观察时局变化,守将张愫开城迎接王师投降,贝勒立即让张愫任绍兴府知府。正赶上义兴伯率领苍头军起事,杀了张愫。老百姓迎接于颍,于颍很快到来,看着城大哭。城里的人说“于公来了,我们的事有救了!”萧的新令守陈瀛出来拜见,于颍抓了他。贝勒的使者带着告示来,于颍又抓了使者,烧毁了告示,敲鼓集合大家,在都亭盟誓。于颍率领五百人夜里奔赴固陵,王师在西岸,不知道情况。于颍的士兵没有盔甲,于是每人向固陵的老百姓借了一件棉衣,冲着潮水径直渡过河。萧人陈振东为他们做向导,把西岸的船全部驱赶到东岸。到了河中间,王师才知道这个情况,然而没有地方找船了。于颍军队到达东岸,气势盛大,于是画江守卫。
    监国到越,于颍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守卫渔浦。当时正规军队是方、王两家,义兵是孙、熊、章、郑、钱、沉六家,于颍参与其中。然而大家互相猜忌,争夺军队和粮饷,于颍作为本地的臣子全力支撑。王之仁尤其憎恨于颍。一天,两人在潭头相遇,话刚说完,王之仁就拔剑要杀他,马士英用身体挡住于颍才得免。不久听说王师将从海上来,于是调于颍守卫三江口。于颍先前已经多次上疏辞官,不被允许,到现在连续上疏陈述形势危急。并且正赶上军队败退,守卫溃败,于颍追随监国没赶上,于是从海道回到京口,闭门不出。己亥年,王师渡江,京口失守,缙绅和诸生在营前集结,只有于颍认为事情不可知,在山中躲避。等到师退,京口士大夫惨遭屠戮最严重,只有于颍安稳最终没有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