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2-05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商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注】①本诗为诗人做权贵幕从,再次经过陈仓(陕西宝鸡)圣女祠时所作。②萼绿华:仙女名,后降于羊权家,授权仙药并引其升仙。③杜兰香:仙女名,本是湘江边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携其升天。④玉郎:掌管仙籍的神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圣女祠前即目所见,门前青苔滋生,暗示久无人迹,暗示圣女“沦谪”之意。
    B. 颔联虚写梦中场景,诗人想象梦中绵绵春雨,悄然飘洒,盈盈轻风,吹拂檐角的神旗。
    C. 颈联借助萼绿华、杜兰香两位仙女终归仙界的典故反衬圣女不得归去的身世遭遇。
    D. 这首诗歌意境扑朔迷离,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风格类似于《锦瑟》。
    16.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
    15.B  
    【解析】难度较高。“一春梦雨” 的理解是关键。①从诗句本身来讲:春雨、风是眼前实景,“一春梦雨”“尽日灵风”融入了想象的成分,眼前的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让人仿佛感到“一春”常飘,“尽日”轻扬,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加悠远。从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云:“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这梦一般的细雨,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②从诗的结构来讲,首联“起”,直接与标题照应,诗人重过圣女祠,看到的景物;颔联“承”,更深层一次感受眼前景物,“常飘瓦”“不满旗”,是圣女祠的实景描写;③“梦雨”,并非梦里雨,而是细雨朦胧,让人有如进入朦胧的梦境。《赤壁赋》中苏轼与朋友们夜里泛舟朦胧有江面上,也有这种意境和联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觉得自己御风而行,不是漂在江面,而是飘在空中,恍惚中羽化成仙了。这就是眼前景物,给诗人带来的一种主观感受。
    16. ①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悲苦之情。借圣女祠碧藓滋生、无人问津的景象,表达诗人无人理解的孤独和悲苦。②遭遇贬谪、沉沦下僚的郁愤之情。借沦谪未归、无所依托的圣女形象表达诗人遭遇贬谪、沉沦下僚的郁愤之情。③渴望被引荐任用的积极入世之情。尾联诗人借“玉郎通仙籍”表达渴望有贵人能帮助自己重登朝籍,实现理想抱负。(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难度不高。①陈述重点:“如果…那么…”,前面“如果”假设关系的重点是由京剧,引出“那么”后面的陈述主体川剧,排除A;②句子对应:与上句“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