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陶弼,字商翁。少俶傥,放宕吴中。一见丁谓,谓妻以宗女,因从学兵法,能持论纵横。庆历中,杨畋讨湖南贼,弼上谒,畋授之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阳朔主簿。侬智高犯南海,畋为安抚使,辟参军谋。使下英江会诸将议击,未至,智高解去。弼舍舟,从其徒数十人,间关步出赴畋。次临贺,大将蒋偕适战死,余众畏亡将被诛,多降贼。弼数与之遇亟矫畋命揭榜道上谕使归许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调阳朔令。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它郡县悉效之。摄兴安令。移书说桂守萧固浚灵渠以通漕,不听;至李师中,卒浚之。师征安南,馈饷于是乎出,大为民利。 知邕州。邕经侬寇,井庐荡然,人不乐其生,弼绥辑惠养,至忘其勤。诸峒献土物求内附,弼降意抚答,谢其贽,皆感悦,无犯边者。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弥月,弼登城以望,三边皆漫为陂泽,亟窒垠江三门,谕兵民即高避害。俄而水大至,弼身先版歃,召僚吏赋役,为土囊千余置道上,水果从窦入,随塞之,城不坏。 留知顺州。州去邕二千里,多毒草瘴雾,戍卒死者十八九。弼亦疾甚,然蚤暮劳军,视其良苦,意气激扬。士莫不感泣,强奋起为用。交人袭取桄榔,扬声欲图州,独难弼。素得人心,贼动息皆先知。获间谍不杀,谕以顺逆,纵之去。恩威两施,以是终弼在不敢犯。加东上阁门使,未拜而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弼数与之遇亟矫/畋命揭榜道上谕使归/许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B.弼数与之遇/亟矫畋命/揭榜道上谕使归/许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C.弼数与之遇亟矫/畋命揭榜道上/谕使归/许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D.弼数与之遇/亟矫畋命/揭榜道上/谕使归/许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女,即宗室之女,本指君主同宗的女儿,清代“公”以下之女统称“宗女”。文中指侄女。 B.辟,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即是此意。 C.课,本指古代的一种赋税。文中之意为“使缴纳赋税”,是文言中常见的词类活用。 D.拜,既有授予官职又有接受官职之意。文中“拜”的意思与“公车特征拜郎中”的“拜”不同。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弼被人重视。丁谓见到他将侄女嫁给他,杨畋接受他的建议并让他带兵袭击敌人获得胜利而取得功名。 B.陶弼关心百姓。他让百姓在大路两旁种植树木以解百姓受烈日暴晒之苦,他建议疏浚灵渠,使百姓生活便利。 C.陶弼身先士卒。会击侬智高,他舍舟步出赴畋;抗洪救灾,他扛着铁锹,和大家一道做了一千多土袋放在路边。 D.陶弼声名远播。遭受战乱躲在山谷的百姓知道他领军前来就都还家,交人因为他的殿后和驻守不敢轻举妄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弼舍舟,从其徒数十人,间关步出赴畋。 (2)邕经侬寇,井庐荡然,人不乐其生,弼绥辑惠养,至忘其勤。 14.陶弼让交人不敢行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D 11.C 12.A 13. (2)邕州经过侬智高贼寇(的洗劫),房屋空空,人们都活不下去了,陶弼安抚聚合优待百姓,以至于忘记了辛苦。(4分,大意2分,“乐” “勤”各1分)13.(1)陶弼离开船,带着跟随他的几十个人,辗转步行去会合杨畋。(4分,大意2分,“从”“间关”各1分) 14.恩威并重、官誉好(答出第一点得2分,答出第二点得1分。3分,意思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