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陶渊明《责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1-07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陶渊明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此诗作于作者40多岁时。
    19.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诗句“阿宣行志学”中,“志学”与“束发”同义,意思是_______。
    20. 黄庭坚评价此诗时说:“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
    答案:
    19.     (1). 古体诗    (2). 十五岁(成童)
    本题中,第①空,本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第②空,“志学”:人十五岁的代称;“束发”:古时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因此“志学”和“束发”都是指十五岁(成童)。
    20. ①自嘲。以两鬓白发,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容颜苍老,语意诙谐;②夸张。以夸张手法刻画五个儿子的行状,阿舒懒惰无敌,阿宣不爱文学,雍和端十三岁竟然还不认识六和七,通儿只知寻找梨与栗,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以漫画的笔法描摹;③以喝酒做结,幽默之中显率性通达。
    【20题详解】
    本题中,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嘲,一是使用了夸张手法。诗人说自己“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以两鬓白发,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容颜苍老,语意诙谐。诗人写自己五个儿子“总不好纸笔”,夸张地形容了儿子们的形状,“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分别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以漫画的笔法进行描摹。此外,诗人以喝酒做结,认为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幽默之中显出了诗人的率性通达。
    【翻译】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此诗当作于陶渊明四十多岁时,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