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202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第四单元必会知识点归纳

http://www.newdu.com 2021-01-06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了帮助高二学生积极备战期末考试,高中语文老师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必须五第四单元必会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常考字形基础题目,考前多练习,期末考试轻松得高分!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字音字形词义:
    石墁()翚()戗兽()檩子()接榫()穹窿()
    戗兽:垂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戗:支撑斜脊的斜梁。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像野鸡一样振翅高飞。革,翅膀。翚:野鸡。
    2.作者作品:
    作者是梁思成,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5.简要分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使用说明方法的。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类比说明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举例说明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字音字形词义:
    鳟鱼()木屑()迄今()蜂窠()毗邻()
    阈值()蚁冢()霎时间()苜蓿(mùxu)鲱(fēi)鱼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2.作家作品:
    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13.宇宙的未来
    1.字音字形词义:
    模棱()沮丧()尴尬()坍缩()混沌()流逝()辐射()
    2.作家作品: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3.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明确:用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②“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明确: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后,并不是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文言句式归纳
    [知识点精析]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种句式.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
    难度不大。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者”表判断,译为“四个人是……”。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解析:“也”表判断,译为“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
    ⑤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解析:“也”表判断,译为“这作战是靠勇气的啊”。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啊”。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解析:“即”表判断,译为“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解析:“皆”表判断,译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表判断,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是刀俎,我们是鱼肉,辞什么呢?”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问现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解析:“皆”表判断,“是”是代词,这样,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所在的地方到处都是这样啊”。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锐利,战斗不擅长,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皮革不是不坚固锋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豫州是王室的后代”。
    二、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在这种句式里,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代词“自”做“信”的宾语,“不自信”应调整为“不信自”,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代词“之”做“有”的宾语,“未之有”应调整为“未有之”,翻译为“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解析:代词“吾”做“知”的宾语,“不吾知”应调整为“不知吾”,译文是“你对我不了解也就罢了,只要是我的心确实美好。”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译文是“大王来拿什么东西呢?”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如”的宾语,应理解为“如何”,译文是“因为跑五十步耻笑跑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奚”做“适”的宾语,“奚适”的意思是“适奚”,译文为“它将去哪里去?”
    ④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恶”做“待”的宾语,“恶乎待”的意思是“待恶”,译文“他将仰赖什么呢?”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安”做“在”的宾语,“安在”的意思是“在安”,译文是“沛公在哪里?”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是“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有何厌”,译文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③惟命是听(成语)
    解析:“是”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惟听命”,译文是“只听你的命令”。也此相同的还有“惟利是图”、“惟马首是瞻(《冯宛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但文言文中也有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何”做介词“何”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译文是“凭什么知道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谁”做介词“与”的宾语,应调整为“吾与谁归”,译文是“除了这种人,吾与谁同归呢?”
    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解析:“谁”做介词“为”的宾语,应调整为“为谁哀者”,译文是“为谁悲哀呢?”
    ④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解析:“是”做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余以是记之”,译文是“我把这个记下来”。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容。(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那么现在的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拘,于余学。(韩愈《师说》)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受……于……”表被动,译文是“我不能拿着所有吴国的地方,十万的军队,被人制约”。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身体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耻笑”。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吴广平素痛爱下人,士卒大多被他所利用”。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解析:“为……所……”表被动,译文是“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的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所”表被,译文是“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人俘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表被动,译文是“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长时间地被有学问的人家所耻笑了”。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被”表被动,译文是“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解析:“被”表被动。
    ③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解析:“被”表被动。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解析:“见”“被”表被动,译文是“诚信却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5、句意表被动。
    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解析:译文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攻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大将,他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②蒙后省。
    A、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文:“沛公对张良说:‘……您估计我到了军中,您才进去”。
    ③对话省。
    A、(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称谓)(《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内容)
    译文:攀哙问:“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张良说:“今天的事非常紧急。”
    2、省略谓语
    ①承上文省。
    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消耗尽了。、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行走,则一定有我的老师啊,选择哪些好的东西而学习它,选择哪些不好的东西而改正它。
    ②蒙下文省。
    A、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译文:杀人惟恐杀不完,处罚人惟恐用不尽酷刑。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得多是代词“之”字。
    ①动词宾语省略。
    A、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
    译文:军尉拔剑挺起,吴广站起来,夺下剑而杀了军尉。
    ②介词宾语省略。
    A、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
    4、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于)河北战。(《鸿门宴》)
    译文: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②试与它虫斗,虫尽靡,又(以)鸡试之,果如成言。(《促织》)
    译文: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
    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于)白帝发,暮到江陵。(《三峡》)
    译文: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
    虽大风浪不鸣之也
    狗尾续于貂
    五、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如“比水寒冷”,而在文言文则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如“寒于水”。这样的介词常用的有“于”“以”“乎”等。
    ①今王鼓乐于此译文:现在大王在这里弹奏音乐。
    ②具告以事《鸿门宴》译文: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他。
    ③生乎吾前译文:出生在我的前面。
    六、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形式如下:
    ①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②中心词+之+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③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七、谓语前置
    将谓语提前,起强调作用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1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9.《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0.《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