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周国平《消费=享受?》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12-2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消费=享受?
    周国平
    ①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在能享受时凭什么不享受?享受实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据他说,恺撒、亚历山大都是视享受生活乐趣为自己的正常活动,而把他们叱咤风云的战争生涯看作非正常活动的。
    ②然而,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我也无意反对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星级饭店、KTV 包房等等,只想指出这一切仅属于消费范畴,而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
    ③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而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否则,花钱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费。享受和消费的不同,正相当于创造和生产的不同。创造和享受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就如同生产和消费属于物质生活的范畴一样。
    ④以为消费的数量会和享受的质量成正比,实在是一种糊涂看法。苏格拉底看遍雅典街头的货摊,惊叹道:“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呵!”一个稍有悟性的读者读到这个故事,都不禁要会心一笑。塞涅卡说得好:“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另一方面呢,正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花钱买来的东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钱买的享受。“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可是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哪里还想得起它们?“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在人人忙于赚钱和花钱的今天,这样的闲人更是到哪里去寻?
    ⑤那么,难道不存在纯粹肉体的、物质的享受了吗?不错,人有一个肉体,这个肉体也是很喜欢享受,为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质手段的。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足的法则。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⑥我相信人必定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与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必定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至多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也谈不上幸福感。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4.第①段画线词语“天经地义”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5.第④段中提到苏格拉底的故事,作者说“一个稍有悟性的读者读到这个故事,都不禁要会心一笑”,请说出“会心”在何处?并说说这一故事在文中的作用。
    6.以下关于本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间接引用蒙田的观点及他转述恺撒和亚历山大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第③段列举旅游消费的例子证明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排斥,有时会发生重合。
    C.第⑤段用三个事例证明人的物质需要是有限的,获得的快感是基本相似的。
    D.第⑥段作者认为“幸福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奢侈的生活方式只会带来快感。
    7.以下关于“享受”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蒙田认为享受是人生至高至圣的美德。
    B.享受如同创造属于精神生活范畴。
    C.文化消费、艺术欣赏等是真正的享受
    D.享受是心灵参与且与灵魂有关的行为。
    8.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4.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乐趣是非常之然的合乎天理人性的行为。
    5.“会心”在读者也有㣿格拉底一样的感受,即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我们是不需要的,却拥有着他们。作用:形象生动地表明稍有悟性的读者对㣿格拉底“惊叹”的认可发自内心,更进一步证明“消费的数䟿与享受的质䟿是不成正比的”。
    6.B
    7.C
    8.先提出人生应该享受的观点。然后指出消费不等于享受。进而细析消费和享受的区别。最后先肯定的确也存在着“纯肉体的物质享受”等,再进一步指出灵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
    【解析】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天经地义”的意思是“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文中是后一种意思,联系语境就是“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乐趣是理所当然的”。
    5.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分析事例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的含义,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本题理解“会心一笑”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注意结合后文“许多东西,仅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语境,通过这句话可知“会心”是指读者也有苏格拉底一样的感受,即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我们是不需要的,却拥有着他们。分析作用,一是从词语本身来分析,“会心”是“发自内心”的意思,说明读者对苏格拉底“惊叹”的认可发自内心;二是从议论文的特点来分析,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是为了证明“消费的数量与享受的质量是不成正比的”这个观点。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答题时对照选项内容,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依据。
    本题中,B“证明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排斥,有时会发生重合”错,根据原文第3段“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可见证明的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作答时既要清楚文章的观点,又要理解材料本身。
    本题中,C 项,“文化消费……是真正的享受”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可知,文化消费不是享受。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表达时注意用关联词连接每一层的内容。分析可知,文章的第一段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享受实在是 人生的天经地义”;第二段随之指出“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第三、四两段分析消费和享受的区别;第五段肯定存在“纯肉体的物质享受”;最后一段指出灵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根据上述段落信息,按照思路题的答题模式概括答案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