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冯骥才《齐老太太》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12-2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齐老太太
    冯骥才
    齐老太太有滋有味住在西城一个小院里。老头死了后,就一个念想———家别散了。
    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老三没出嫁,两儿子老大老二虽然都成了家,还全住在家里,守着老娘。老娘心里一幅幅画。一家人在这院子里春天栽花种草,夏天纳凉说话,秋天举竿打枣,冬天扫雪堆人。平时全家围着摆在堂屋正中一张方桌,一日三餐,虽无山珍海味,却有荤有素,有饭同吃,有福同享。闲时老太太叫来老三和两房儿媳妇陪她打打牌。孙男娣女们在院里玩耍。齐家人全都本分平和,彼此没斗过气、拌过嘴、红过睑。老太太说自己活在天堂里。可等到将来哪一天自己上了西天,想这个家,怎么办呢? 说到这儿就掉眼泪了。
    打牌是老太太平生一大好。可是她七十岁后,打多了便要歇一会儿。几个孩子便在堂屋一角,给她支了一张软榻,她累了,就倚在榻上伸伸胳膊腿儿,有了精神招呼闺女媳妇接着再来。
    反正全家人对老太太一呼百应,只顺不呛,每天最后一把牌都要叫老太太胡。
    齐老太太的两房媳妇人都不错。平时,丈夫出去干活,都在家中料理杂事,哄孩子玩,一人一天轮流做全家的饭菜,还一起伺候婆婆,陪着玩牌。玩牌对谁都是乐事,一边玩,一边说闲话、吃零嘴、喝茶;玩牌不玩钱没劲,可这家人的钱都不多,赢输也不过三五个铜子儿,大半都“输”给了老太太。玩牌时,老太太爱在身边放一把痒痒挠子,她只要等牌胡,后背就痒痒;闺女老三有个小圆镜,时不时照一下自己;大儿媳爱放一盒洋烟,烟瘾上来憋急了,抽几口;二儿媳特别,总把手上一个金戒箍摘下来,放在一块手帕上,她怕洗牌时总磨这戒指。她是穷人家的闺女,这金戒指是她当年最金贵的陪嫁。虽然只是一个圆箍,没做工,但够粗,颜色很正。
    天天打牌,这戒指天天放在她右手一边。可是一天,她抽空去灌暖瓶回来时,忽然“哟”一声,戒指没了。她找,别人帮她找,桌上地下找,一遍遍找,居然就找不着了。老太太说:“甭急, 自己家还会丢东西,细找找。”
    二儿媳就这一件宝贝,丢了自然心急,还有火,忍不住冒出一句:“就出去灌水这一眨眼的功夫,光天化日的怎么会没,除非闹鬼了。”
    丢东西的事一出来,本来就叫在场的人心里发毛。大儿媳有点沉不住气,说:“哎哟二妹,我挨着你,你说闹鬼,可别是说我拿的。”
    二儿媳说:“你干嘛往你身上揽,我能说谁,只能怪我不该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撂在桌上。”其实这都是些着急的话,可现在你一句我一句,就都是往火上浇油了。
    话再说下去,就会呛起来。
    齐家从来没过这种事,最坐不住的是老太太。她脸色像张纸,忽然双手把桌子一推,这么大年纪,居然推出半尺远。她大声说:“现在谁也别出屋,你们给我翻箱倒柜地找,相互别客气,搜身! 我不信找不出来。我不信我齐家———关着大门会丢东西!”
    老太太头一遭发火!
    大伙乖乖地按照老太太的话做。把屋里从明面到暗处,再到犄角旮旯,每一寸地界全都细细找过,连老太太歇身的软榻也拉出来,翻一个儿。姑嫂相互之间,头一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身。那一瞬,齐老太太把双眼闭上,好像死了一样;她心里觉得这个家该是好到头了,要毁了。无论这戒指在谁身上,一翻出来,全是给这家捅上一刀。可是奇怪的是,戒指还是没影儿。连条案上的花瓶全扣过来,还能跑到哪去? 真还是应了二儿媳那句话———除非闹鬼了! 闹不闹鬼不知道,反正一股阴气从此罩住了齐家。先前那股子劲没了。人人各有心事,相互之间没话;若是说话,也是没话找话,若是笑笑,全是作假。谁知谁怎么想的? 老太太的牌局还摆,却打不起劲儿来。一天老太太忽然“哗啦”一声把牌全推倒了,阴沉着脸说:“我气力不济了,打不下去了。”就此停了牌局。牌局一停,齐家冷清了一大半。
    老太太心里那些画儿,也就一幅幅扯下来。
    谁也不知该怎么把这局面掰回来,反正那金戒指找不回来,事情就过不去。
    可是一天晚饭后,老太太趁着全家都没离开饭桌,忽然对大家说:“我要跟你们说一件事。你们听好了! 二媳妇那戒指的事你们别再瞎猜,戒指是我拿的! 我有急用。你们也甭问我拿去干什么用了。回头我会想办法把这事圆上。”
    老太太这话像晴天打雷,全家脸对脸看着,不敢相信。可是,老太太一辈子没说过半句谎,她的话从来不会掺一点假。不论她说什么,大家全信。再说老太太的话也有道理,丢戒指那天,人人都搜了身,没搜身的只有老太太本人。当时谁也不会去搜她呀。如果不是她拿的,好好一个金戒指跑哪儿去了? 如果是她拿了,怎么拿的? 拿去干嘛用了?
    老太太不说,没人敢问,也没人敢议论。可是从此,不知不觉对老太太的感觉就变了,她怎么能偷自己儿媳妇的东西呢? 想都不敢想。素来对老太太的敬意,自然少了几分。这一切,老太太嘴里不说,心里有数。虽然她把事情的真相撩开,彼此的猜疑和别扭没了,可是从此她在这家里老老少少眼中,脸上没光,说话差劲,身子矮了半截。人就一下子老下去许多。往后很少出屋了,吃饭都是叫老三把饭菜端到里屋,不愿别人看到她。她是不是没脸见人?
    一年多后,老太太过世。
    齐家办过丧事,整理正房。当拆掉堂屋一角的软榻清扫地面时,老三忽然发现地砖缝里有个东西亮闪闪,她有点奇怪,蹲下来,从头上拔下簪子把这东西拨出来一看,大声叫喊兄嫂,大家过来一瞧,全都大吃一惊! 原来就是那只丢失的金戒指,原来它一直好好地呆在这儿!
    在丢戒指那天,这地方也都找过,只是因为那时是下晌,屋里没有阳光,自然看不到。现在是晌午,一道阳光射进来,正好照在这砖缝之间,金戒指便灿然夺目地重回齐家。
    老三流着泪对着这戒指说:
    “你干嘛躲在这儿了,你要了我娘的命啊!” 这家人想到老太太,不知不觉全都淌下泪来。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提到的齐老太太心里的一幅幅画,体现了中国人看重家庭的理念,把享受天伦之乐视为莫大的幸福。
    B.齐老太太爱打牌的爱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则为解闷,更是为聚人气、凝人心,图的是家和万事兴。
    C.戒指丢了,齐老太太“好像死了一样”,这表明她明白,一旦找出偷戒指的“贼”,家离“散” 不远了。
    D.齐老太太“自供”戒指是自己拿的,是看家里头每况愈下的状况而做的无奈之举,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交代了主要写作对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写金戒指是二儿媳最金贵的陪嫁,为下文写她丢戒指后着急上火言语不当做了铺垫。
    C.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事铺陈,不加渲染,以白描手法为主,三言两语就已栩栩如生。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且具有天津地方特色,如“甭急”“撂桌上”等等。
    8.戒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加以简析。(4分)
    9.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俗世”之“俗”和“奇人”之“奇”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D(“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表述不当)
    7.B(“做铺垫”不对,应是埋下伏笔)
    8.(1)推动情节发展。戒指的丢失牵动着齐老太太一家和谐氛围的变化,促使齐老太太做出“自供”的决定,推动着情节一步一步向前发展。(2)丰富人物形象。齐老太太因戒指丢失家庭氛围骤变而做出“自供”的决定,彰显出其忍辱负重、独当家难的大仁大义。(3)戒指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齐老太太家人由和谐生隔阂,齐老太太由和蔼可亲到头遭发火并停了牌局,齐家人由对齐老太太的尊敬信任到齐老太在他们心中“矮了半截”,皆是由戒指引起。(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俗”之一,体现在人物是世俗的平凡之人,住在小院里,过着平凡日子。
    “俗”之二,体现在市井生活的人情人性,有其乐融融,也会因丢东西而产生隔阂分歧,实实在在,有笑有泪。
    “奇”之一,体现在齐老太太作为一家之主,不求富贵显达,将家庭和睦看的至高无上。
    “奇”之二,体现在齐老太太用“打牌”的方式凝聚人心,促进家庭和睦。
    “奇”之三,体现在齐老太太为了一家和谐而忍辱负重,独担“罪过”,可敬可叹。
    (“俗”,2分,答出一点即可;“奇”要答出两点,每点 2分,共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