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师为大家总结了高中语文技巧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助力大家备战期末!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 (二)分析思路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设题角度 1.“小角度”设题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三)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