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http://www.newdu.com 2020-12-16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中政治老师总结了《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知识点梳理,助力2021年高三生备战一轮复习!
    
    (唯物辩证法部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提示: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
    (1)什么是联系?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不是运动变化,不是质变;判断事物先后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是以力量的先后,表面的形式作为判断标准)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的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部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对立,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辩证法的角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唯物论的角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提示:区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外延就复杂事物中包含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
    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多个;
    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常用语:关键、中心、主题、突破口、核心等
    B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外延指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比较的结果: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常用词:主流、主体、性质、方向、大局、本质、总体上看、利弊、优势、形势等)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提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唯物论的角度)
    8、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部分)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②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
    (2)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3)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总结:创新的依据:
    1、(辩证法角度):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辩证法角度):辩证的否定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其实质是扬弃,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3、(辩证法角度):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4、(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必须发扬创新精神,才能达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认识论角度)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要求:
    1、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2、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5、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新发展理念体现辩证法观点: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现了辩证法的联系观;
    (2)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区分缓急,在兼顾一般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突破;
    (3)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体现发展观点(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及求真务实又稳扎稳打,既求真务实又与时俱进。)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