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闻雁》《寒塘》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12-1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韦应物赵嘏
    闻雁
    韦应物【注】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注】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达滁州后不久写的。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B. 诗人韦应物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渺”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
    C. “坐”即“因”,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解释一样。“寒塘坐见秋”即“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D. “一雁过南楼”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15. 韦诗中的“夜”和赵诗中的“一”用得很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4. A  A项,“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错误,两首诗都只有四句,应该都是五言绝句。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15. ①韦诗中的“夜”:“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周围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
    ②赵诗中的“一”:“一”是一只的意思,一只大雁飞入南楼,而不是群雁,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大雁都知道回归,但诗人还没有回归,表达一种“雁归人未归”的乡愁。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其次把这个字带入到诗句中去理解,最后是这个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情感和所起的作用。
    ①韦诗中的“夜”:“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淮南秋雨夜”,意思是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②赵诗中的“一”:“乡心正无限”中“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意思是一只大雁飞入南楼。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一雁过南楼”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