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0-11-1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的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必背知识】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
    1.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特点
    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②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器牛耕
    ③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⑤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2.传统社会中还长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始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
    (二)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特权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危害: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协定关税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织”与“纺”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中国沿海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织”与“耕”分离:洋布输入中国,取代土布。
    3.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三)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
    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洋货畅销,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外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产品,使中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难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争夺商品输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四)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
    (五)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Ⅰ.外资企业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Ⅱ.洋务企业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自强”)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求富”)
    6.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军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官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煤矿)、轮船招商局
    7.洋务运动的作用: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①引进了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
    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资金少、规模小、分布不平衡②起步艰难③曲折发展④革命性⑤软弱性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
    ①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
    4.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5.认识
    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③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6.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
    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
    ②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
    ⑤重视科教兴国
    概念解释:
    现代化:又叫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