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高中政治新教材习题精解专栏: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20-11-17 “高中思政教研”公众号 李海 参加讨论
新教材专栏|新教材演练|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1.防控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居委会是我国
    A.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D.基层政权组织
    【答案】B
    【解析】A: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A错误。B: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B正确。CD:社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权组织,国家机关、政府机关,CD错误。故本题选B。
    2.行政机关作为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为此,行政机关应当
    A.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也可为
    B.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流程
    C.坚持公正执法,任何情况都要平等对待当事人
    D.坚持文明执法,以情为据、以理服人,改进执法方式
    【答案】B
    【解析】A:行政机关应当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说法错误。B: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作为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流程,B符合题意。C:题干要求是严格执法  而选项是公正执法,C不符合题意。D:坚持文明执法,以法为据、以理服人,改进执法方式,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3.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建设法治国家
    ①能够有效规范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促进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③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为其提供制度前提
    ④对所有触犯法律法规的公民给予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因此,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①②正确。③: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③排除。④: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公民触犯刑法才需要给予刑罚处罚,④错误。故本题选A。
    4.近年来,有关“医闹” “校闹” “车闹”等的新闻时有报道。纠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所难免。在大力完善纠纷化解机制的同时,我们作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也应当依照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可以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渠道有
    ①和解 ②调解 ③信访 ④谈判 ⑤仲裁 ⑥诉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答案】D
    【解析】①:和解,法律上指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不经法院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因此,和解是可以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渠道,故①正确。②: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因此,调解是可以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渠道,故②正确。⑤: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可见,通过仲裁可以处理纠纷、化解矛盾,故⑤正确。⑥: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可见,诉讼是可以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渠道,⑥正确。③:信访是除法律以外的一种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办法,与题干不符,③排除。④:谈判是除法律以外的一种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办法,与题干不符,④排除。
    故正确的应是①-②-⑤-⑥。故本题选D。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表明
    A.公民的权利通过司法加以保障          
    B.公民的权利不具有广泛性
    C.诉讼是解决所有争端的唯一途径        
    D.公民权利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答案】A
    【解析】A: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表明公民的权利通过司法加以保障,A正确。B: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B错误。C: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除诉讼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端,C错误。D:材料不涉及公民权利有物质保障,排除D。故本题选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编纂,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这体现了党对国家的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作风领导
    7.“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这说明作为新时代的民法典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8.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 条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③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④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民法典对于类似高空拋物、高铁霸座、个人信息保护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③促进司法公平公正   
    ④合理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6.A
    7.D
    8.D
    9.B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共有四个小题,题量大,考查的面广,解答时可根据每个小题的题意,运用相关知识准确解答即可。
    6.A: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编纂,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这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即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A符合题意。BC: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不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组织领导,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BC与题意不符。D: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不是党的作风领导,D错误。故本题选A。
    7.D:“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这说明作为新时代的民法典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D符合题意。ABC:“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强调法律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8.③④: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人民的意志,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④符合题意。①:全国人大制定法律法规是行使立法权而非决定权,①错误。②: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权力机关而非执行机关,②错误。故本题选D。
    9.①④:民法典对于类似高空拋物、高铁霸座、个人信息保护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合理维护社会秩序,①④符合题意。②:民法典是关于民事方面的法律,不涉及公民政治权利问题,②错误。③:民法典对于类似高空拋物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目的不是为了促进司法公平公正,③错误。故本题选B。
    10.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这一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一体系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
    ②宪法在这一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④若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必须修改行政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宪法在这一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①错误,②正确。③: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③正确。④: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④错误。故本题选C。
    11.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如约开启,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北门一段百米长的通道上,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此举有利于
    A.推进政府科学行使立法权,打造法治政府
    B.加强政府对人大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C.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D.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答案】D
    【解析】A: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而非政府,A错误。B:政府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并受人大监督,B错误。C: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错误。D:“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2.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所谓法律至上是指
    A.任何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必须遵守法律,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惩罚
    B.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C.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
    D.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答案】B
    【解析】B:所谓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B符合题意。A:任何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必须遵守法律,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惩罚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A不符合题意。C: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是指权力制约,C不符合题意。D: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指法律的普遍适用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3.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下列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有
    ①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能服务的思想
    ②政府正确履行职能,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府
    ③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④政府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政府正确履行职能,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②符合题意。③: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③符合题意。①: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政府并不是万能的,不是全能政府,①说法有误。④:由立法机关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政府应加强依法行政,④说法有误。故本题选C。
    14.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工程。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我国,法治国家意味着
    ①坚持宪法和普通法律至上,两者具有同样地位
    ②坚持良法之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民立法
    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④通过发挥法治的主要功能,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坚持宪法至上,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①错误。②:国家制定良法,切实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良法之治,良法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全民立法”说法错误。②错误。③: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工作,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③正确。④:建设法治中国,要通过发挥法治的主要功能,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④正确。故本题选D。
    15.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列属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措施的是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精准挑选援助对象,缩小援助范围
    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
    ④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等属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措施,①③符合题意。②:扩大援助范围而不是缩小援助范围,②错误。④: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④错误。故本题选B。
    1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普法总动员》《开心学税法》等学法动漫游戏。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治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车载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材料,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答案】①树立民主法治意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行为准则,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多种方式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使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④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解析】本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
    属于措施类试题,可结合材料,从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有序参与、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等角度,说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国家机关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可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从树立民主法治意识,提高自身法律素养,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行为准则,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多种方式参与立法决策,使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等方面,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7.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关键会议,引领战“疫”走向。2020年1月25日至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2020年2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全民战“疫”,彰显制度优势。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医疗卫生领域到各行业各领域,从白衣战士到党政军民学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全国多地向湖北捐款捐物,数万名军地医疗骨干驰援湖北,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体现“中国速度”,“方舱医院”火速投入使用,各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挨门逐户宣传排查、走访登记……我们举全国之力,形成了强大合力,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令人惊叹,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中国制度优势。
    (2)若从“统筹全局”“人民至上”“全民战疫”“最美逆行”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撰写时政小论文,论述党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三条小论文提纲。(要立论有据,每条不超过50字)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发挥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优势。疫情防控阻击战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
    (2)所列至少三条,每条需结合所选关键词,从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力和号召力、应对风险和挑战等方面,结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相关知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论述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立论有据、观点清晰、逻辑顺畅,合理运用学科知识,展现对坚持党全面领导的认同。可根据论点选择、佐证材料、论证逻辑进行等级水平赋分。
    【解析】本题以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基层群众自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中国制度优势。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关键会议,引领战疫走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这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我们举全国之力,形成了强大合力,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令人惊叹”,这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发挥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优势。从整体看出,疫情防控阻击战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
    (2)若从“统筹全局”“人民至上”“全民战疫”“最美逆行”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撰写时政小论文,论述党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三条小论文提纲。解答时明确设问指向和主体,构建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体系,结合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相关知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论述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