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20-11-10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于文科生及新高考的考生来说,高考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需要背诵和掌握的内容很多。下面是高中历史老师给大家带来的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021年高考生抓紧来看吧!
    
    【必背知识】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1)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3)火药
    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
    ②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4)指南针
    ①战国时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简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他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6)数学
    ①春秋战国——出现筹算计算法
    ②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圆周率为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7)农学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
    ④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药学
    (8)中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的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
    ③《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④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⑤东汉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9)中药学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
    (10)建筑学:著名工程:
    战国的都江堰、秦朝明朝的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明北京城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出现“金文”
    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出现“隶书”
    ④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
    2.书法艺术的发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隶书还是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特点: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发展:
    工具:毛笔;题材:人物肖像;材质:绢帛;代表作:《人物龙凤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④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崇尚气节的文人兴起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
    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⑤隋唐:
    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表作: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⑥从宋代到明清:
    (1)文人画的发展宋代:
    时代背景:“重文轻武”政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题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色:更加注重意境明清:
    特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2)民俗画的发展宋代:
    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题材:市井生活特点: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明清:
    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4.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①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也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文学成就
    ●诗词
    1.先秦:
    《诗经》——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
    2.汉赋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特点: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是一种带韵散文
    3.唐诗
    原因: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的确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成就:①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
    ②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
    4.宋词(长短句)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5.元曲
    (1)社会背景: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
    (2)世俗文学
    背景: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娱乐活动活跃。
    1.宋代话本:
    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明清小说:社会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
    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
    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源头:傩戏
    2.发展:宋代南戏。民间创作、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3.成熟:元杂剧。表演形式多样,故事情节完整。(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马志远、白朴)
    4.繁荣:清代京剧。博采众长,融入秦腔、昆曲。(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
    【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经济因素:当时的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政治因素: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②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③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补充)1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①春秋时期产生,创始人为孔子,提倡“仁”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③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儒家思想至此成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
    ④宋元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⑤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其正统地位动摇。
    ⑥“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⑦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补充)2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倡“仁”的学说,为什么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人民渴望安定与统一;儒家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比较符合人们的要求。但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撑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补充)3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
    ①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
    ③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尊崇。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